分享

英语偏科生这样考取了148分

 云海明月 2021-12-02

英语偏科生这样考取了148分

李家琛  高考714分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人生格言:迷失了所有方向,才能抵达无人能及的远方。

写在前面的话:

1.我不是标题党,题目是事实。曾经英语老师担忧,家长着急,我也迷茫,但高考英语终归拿到了148分(新课标卷Ⅰ)。

2.如果平时英语考试149分和150分的同学看到了此文,请一笑而过。

3.请不要把考高分的同学想得多么特殊,他们就是普通人,他们就生活在诸位读者的身边,你可能就会成为下一批的他。

4.就算现在你在读高三,并且英语考得不好,此文依然适合你。还请相信,当你想完成某事时,全宇宙都会助你成功!一切都还来得及。

现在想起来,有关英语的回忆,还仅是英语老师的担忧和着急,以及每次成绩列表中醒目的红色,这都在提醒我偏科的程度。直到高考前的几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才稳定在了第一梯队的中游水平。而那时距离高考不过几十天了。现在,我想结合三年的英语学习过程,系统地跟大家聊一聊英语的学习。

英语的学习,其实就像是炒菜,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是基本知识能力体系的架构(准备原料),第二是能力水平的巩固(热油),第三是能力水平的突破(炒熟)。记住,第一是后两者的大前提,后两者需要交替反复进行。高考要炒的菜,确切地说,是一道回锅肉。

我承认,英语考试考得好不能代表英语水平高。但也请记住,拿下高考英语,拿下高考,所锻炼出的毅力、耐心、受挫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反对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但我认为,在这最关键的青春年华,通过经历高考培养出的品格与人格,能够影响人一辈子。

一、准备原料

我刚上高一的时候,一做英语阅读理解就犯困。因为很多单词都看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去读,读完之后还要去做题。而最痛苦的是,很多时候连题干都看不懂。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对ABCD的抉择很令自己无奈:正确率和蒙的区别不大。这种情况是怎么改变的呢?当时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方法,那就按最笨的方法吧!高中的英语课本,看似没什么大用,老师讲一讲就过去了,高考也不会直接考查。然而,我就是从课本开始的,一遍遍地读文章,从不顺读到顺,再读到能背下一两段来;背课本后边单词表的单词,虽然很枯燥,但是那种背完一整篇的成就感,还请大家自行体会。(高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多数人的兴趣并不在学习,至少不在一遍遍地做题。我觉得最佳动力源无外乎上面说的这种成就感。)

“毫无方法”的我就这样在英语早读的时候一遍遍地读文章,然后加速,加速,再加速地读,和别人比着读。渐渐地,我从因为错太多而被老师误认为涂错答题卡,转变为每次小测错误率保持相对稳定,成绩排在班级中游水平了。尽管成绩有时还会跌落到下游,但是令自己欣慰的是,每次做英语阅读,我不会那么痛苦了。也就是说基本知识能力体系的架构完成了,或者说,我炒菜用的原料准备好了。

我在清华大学逸夫馆的一个角落里思考,如果我的高中再来一次,会怎么做呢?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我想我有了自己的答案。高中的学习,是一个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并且纳入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的过程。而高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不断地吸收知识,搭建知识体系。恰如想炒一盘好菜,需要先准备好原料。一开始我做英语题为什么那么痛苦呢?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料,单从英语学科讲,是指一定的单词量、阅读理解能力、语感、语法知识等。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更需要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词汇量的积累、文章阅读量的积累、文章出声朗读的积累,尤其是出声朗读。可能很多学生都觉得这没有用,但仔细想一想,我们不正是这样学汉语的吗?

不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甚至高四,如果英语基础不好的话,建议先从课本开刀。大声地读课文吧!一遍两遍,你觉得无用;三遍四遍,你渐有感悟。当你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遍课文之后,还请坚持,并期待下一次的英语考试!当然,如果你的英语成绩还可以,做阅读理解不会像我当年那样痛苦,又希望继续进步,一方面,你也可以从课本下手,定能有所斩获;另一方面,可以开始热油了!

二、热油

油,要一直热。有一个词叫“厚积薄发”。“热油”实际上就是一个厚积的过程。在架构好基础知识能力体系之后,就需要学生通过训练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能力。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练习的过程。每天抽出一节课(做得快的人也就花半个小时),做四五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一篇改错或语法填空。每周有作文训练,也要有一定量的听力训练。这个环节是要求细致的。每次做题一定要限时,高度集中注意力,速度与质量并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追寻的理想情况,我大部分时候做不到,但一定会尽力去做)。而最关键的环节是做完题之后,对答案,改错。英语学科知识有零散的特性,所以每次做完题不仅要弄清每道题的来龙去脉,也要积累每个阅读和完形填空里的知识点。这样做,不仅能够向你的基础知识体系里不断地添加新内容,也能让旧内容更加扎实。就像源源不断地向燃气灶里供气,保持火苗旺盛,保持油温稳定上升。

一方面,“热油”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两个星期一点儿英语都不看,再相逢的时候你们就形同陌路了,仿佛热油一旦凉下去,可就要重新开始了。另一方面,“热油”这个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这个看似无聊的过程也可以充满乐趣。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成就自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不断地缩短阅读理解的平均时间。你会发现,你能强迫着自己,越读越快。其实,不止英语一科,高考的全部科目,都需要学生有一个“热油”的过程。如果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五十天,也已经足够了。高考考查的并不是脑子有多聪明,而是考查熟练度。“热油”恰是对于熟练度的反复锻炼。正可谓,熟能生巧。其实,也不止高考需要这长久的“热油”,“热油”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三、炒熟

基础知识能力体系不断扎实之后,就到了突破的时机。我高三上学期最后一个阶段的几次考试,英语的分数是这样分布的:130、131、129、130、130。虽然说这分数已经不低了,但是在班级里的排名还是中游甚至是靠后的。这是一个瓶颈,也是知识能力体系需要进行一次突破的征兆。也就是说,油足够热了,我们要一鼓作气,突破自己,将菜炒熟。还是讲讲我的故事吧。

高三的寒假状态很差,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不好—因为寒假前的四次调研考试我都在退步,一退再退;每一次觉得自己要绝地反击的时候,都会发现,原来还有更绝的绝地。甚至可以说,当时的自己,已经有些绝望了。假期的学习也没有了斗志。开学考试再次退步之后,我开始发烧。而由于校医院的误诊和一些别的原因,我高烧迟迟不退,烧到第五天才发现自己得了水痘,直到第七天才退烧,但这时候水痘已经布满了全身。实事求是地说,暂不论精神状态,当时提笔写字,都算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了。

在那半个月的前前后后,是我整个高三的转折点,是我高中的第三个转折。从英语的角度讲,这次也是我真正炒熟了我的回锅肉。没有力气做大量的数学理综计算,没有力气满篇写语文,但是读一读英语文章,勾出几个选项还是力所能及的。于是我翻出了一本阅读题课外书,找了个靠着舒服的椅子,迎着冬日并不温暖但总能给人以信念的阳光,提着一支斑驳的钢笔,读一读,勾一勾。就这样,我在三四天之内做完了多半本阅读题。

其实,我当时也很心烦,但是,青年,不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还配称青年吗?有气无力的我,就慢慢地把一篇篇文章做通。然后加速,加速—两三分钟做完一篇文章。我就这样把每一个题弄懂,集中我的火力,把我长久以来都没有突破的英语“炒熟”了。回学校之后,高考之前,我的英语基本没有下过140分。从那以后,我正式摘掉了“英语偏科生”的帽子。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1.不要着急。炒熟这一关,必须历经长久的积累,触摸到瓶颈之后才能进行。当然,这只是我这种英语偏科生才需要的,我周围有许多高手,并不需要这样去突破也能考140多分。

2.突破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训练,并在训练中挑战自己的速度和正确率—个人觉得不止英语可以这么做,其他科目也可斟酌尝试。

3.在校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除了假期,很可能没有这样大量连续的空闲时间了。在学校内,如果想进行一定的突破,可以这样尝试:在几天之内的空余时间专注做一门科目的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