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浦话中否定副词“未”(美)和“没”(门)的特殊用法

 夫子303 2021-12-02

    荔浦话在词汇上较普通话有较多相同之处,与桂柳话相比,荔浦话词汇似乎相对显得丰富些,同是一个方面的,有时会分得很细。下面仅就“未、没”这两个荔浦话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否定副词进行分析。荔浦人在聊天时,常用“美”和“门”替代。
    未(mei54去声,与“美”同音),意思是“不,不用”,常用于疑问句及否定句,表示拒绝或否定。
    没(meng54,去声,与普通话“门”去声近),“未曾”的合音,意即“还没有”,通常用于疑问句及其答语,表示拟做某事,但还没有做。
    两个否定副词都可以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而否定副词用用句末表示疑问,这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普遍的用法,这在唐宋诗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

    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未”和“没”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很细微的区别,外人有时很难分辨得出。  

     如,“吃饭没?没吃。”这是一组一般礼貌性问语,问者只是问对方吃饭了没有,不一定想请人吃饭;而答语也只是说自己还没有吃饭,并没有明确拒绝对方可能发出的吃饭邀请。

    而“吃饭未?未吃。”完全不同了。问者是问对方是否跟自己一起吃饭,或是否想吃饭;而答语则是拒绝了对方的邀请,这是与答者本人吃饭与否无关的。

    再如:“未吃饱”,是指已吃完了,但还没有饱,不再吃了。

    而“没吃饱”则是指还没有吃饱,还要继续吃或还在继续吃。
    “未、没”都可以用于否定句中表示否定,通常同时出现在一组一问一答的对话中。   

    如,吃果子未?未吃。

    克街未?未克。

    克学校没?没克。

    看到考试成绩没?没看到。(克,ke35,去的意思,下同)

    在语法功能上,“没”相对比较单一,通常只用于询问和否定的回答以及某种状态的否定。

    一般来说,表示疑问时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放在句末;表示对某种状态的否定或否定的回答时,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如:他还没长大,还没懂事的。

    他食量很大,吃了三碗还没饱。

    那水烧开没?还未烧开。
    

    而“未”则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未”字结构的特殊句式而广泛使用于日常交际中。
    1、A未A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不A”式,如:好不好,去不去。
    1)NA未NA式(NA表示名词或形容词),用于形容某种状态,多成对出现,也常用以表示疑问。

    如:人未人,鬼未鬼(意即某人不象个人样)。

    红未红,绿未绿。

    他家房子宽未宽?
    2)V未V式(V表示动词),这类句式用得很普遍,多用于表示疑问,而且隐含着如果是否定的回答,问者往往将采取恶性措施,因而多带有一些恐吓语气。
    如:吃未吃?(未吃就算了,就不给你吃了)

    看未看?(未看就莫看了)

    走未走?(未走我就不等你了,或者我就强制让你走了)
    而如果在后面加上动词的宾语或能愿动词的行为动词,则语气就会舒缓得多,只表示一般的询问。

    如:上未上街?

    有未有钱?

    爱未爱吃?

    想未想看?
2、A未B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不B”式,如:出不去,带不走。
    1)主谓结构,A为作主语的代词、名词等,B为谓语动词。表示对某人或事的一种否定。
    如:他未来,我未走;

    水未急,鱼未跳等。
    2)动补结构,A为动词,B为动词补语。表示对某种动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吃未下,吞未下,睡未着,讲未听,搬未动,打未死等。

    个别地方也有说“吃未吞”的,即是说吃进嘴里了,但咽不下去。
    有时为了强调某种行为或动作,也常在行为动词后加上人称代词,

    如:讲他未听,

    哄你未死,

    拿你未着,赖你未错。
    3、A A未B式,其中A为名词、形容词或动词,B为动词,多用于表示埋怨、不满或责问语气,有时也表示强调。
   A示B式的动补结构如果变为AA未B式,多为表示强调。

    如吃吃未下,睡睡未着,

    讲讲未听,

    搬搬未动。
    如:天天未吃,我看你饿到什么时候克?

    个个未做,我也懒得做。

    他懒得很,每天总是迟迟未起。
    4、A未?式,相当于普通话“~吗”。A表示形容词或动词,常独立使用,表示疑问,其答语通常是否定的常为“未A”,肯定的为“A”。
    如:是未?红未?肿未?来未?克未?
    表示疑问的“A未”式常可以换成“A未A”式,答语不变,否定的常为“未A”,肯定的为“A”。

    如:红未红?肿未肿?来未来?克未克?
    当然,答语也可以在“未A”或“A”前加了表示程度的副词加以修饰。

    如:你那碰伤的脚肿未肿?

    可以回答“未肿”或“肿”,也可以回答“一点未肿”或“有点肿”。
    (用于句末或独立使用时,“没”的用法与此相同)
    5、未A式,相当于普通话的“不A”,A常为形容词或动词,表示对某种动作或状态的否定或对某种疑问的否定回答。如:
    他人未大,但点子多。

    这件事,我未晓得。

    语言的内涵是复杂而丰富的,本文的分析难免有不当或失察之处,还请讲荔浦方言或对荔浦方言有研究的各方人士多多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