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我们人类的宇宙》

 何处天下 2021-12-02

今天试着解读一个系列书中的其中一本书——《我们人类的宇宙》。从书名就可以看到,这本书可能包含的内容有:宇宙的各类现象的物理解释、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演化,甚至还会有一些人类的进化史等,如果是我们,这些内容我们会直接、明了、不带深意的向读者介绍的,事实上,作者除了概括的讲述上面的内容外,采取的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来加深、引导读好、者进一步的理解。

可以这样认为,描述地球的位置、物质、运动等是运动学、力学,直到物理学等的开端,继而使得人类的认知扩展到众多领域,对宇宙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起先,我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可见的星星围绕着地球转;尔后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把中心从地球上移开,转到太阳上,能解释的东西更多,更简洁;起先,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近物理的基石,牛顿运动定律大放异彩,机械论的观念深入人心,甚至认为物理的天空只剩几朵“小乌云”;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薛定谔的“猫”,到量子世界,这时我们发现牛顿定律在这样的微观世界竟然不适用,量子世界又是一个大的、甚至更大的未知领域,直到今天,未知的东西依然很多。

另外,我们地球真的是太幸运了,我们人类真的太幸运了,地球的未知刚刚好,正是这个刚刚好的让生物分子形成,让古生菌生成,让生命形成并进化,让人类进化至今,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

我们人类认识了上面这一切,用的是所谓的“科学方法”。300多年来,科学方法把我们这个世界分为身体和思想两部分。科学专注于身体,把思想和灵魂交给了宗教。世界的一边是主观价值、美学、道德和信仰,另一边是科学。而最近的研究似乎表明意识其实是凸现特征,也就是意识是大脑工作足够复杂时出现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其实是意识的产物。

而在我们已知的生命形式中,只有人类拥有足够复杂的神经细胞联系,为意识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有了意识,我们才能够理解宇宙。如果宇宙中没有认识宇宙的意识,那么宇宙的伟大表演就是对空空如也的观众席上演。

科学方法坚持我们的不重要性而不断进步,但是它又不断的发现我们的特权性,而为了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不得不找出其他独创的精巧理论来重建我们的不重要性,作为回应,我们的宇宙拒绝否定我们的中心。目前,这场拉锯战还在进行中。

科学的发展终点是什么?是解开全部秘密的那一刻吗?未必吧,摆放在眼前的就是我们又怎么确定这样的宇宙自然法则是永恒的?在《三体》小说中,三体人用一个智子锁定了地球人类的基础理论发展,我们又怎么知道这样的情况我们不会遇到呢?也许目前最好的态度还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的“少说话,多计算”,或者是践行艾略特的“只有那些甘愿冒险不断前行的人,才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能走多远”,也许爬上最高峰的科学家可能会发现“当他尽力越过最后一块拦路石,一群神学家跑过来欢迎他,而神学家们已经在顶峰等待了数百年”!

呵呵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