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级配砂搭配使用的作用机理

 gymrlwu78v8b0h 2021-12-02



多级配砂是指通过搭配海峡砂,石粉,机制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从而达到最佳级配。海峡砂是在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区域开采的海砂,通过正规途径合法合理开采并经过淡化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淡化砂。石粉(石屑)是碎石破碎过程经筛分剩下的石粉和石屑。机制砂是指通过制砂机和其它附属设备加工而成的砂子。

1 各级配砂的筛分过程及原理

首先我们看看海峡砂的细度模数和筛分过程,见表1。

图片

通过表1可以看出海峡砂颗粒单一,主要集中在0.6mm及0.3mm的筛孔,各占33%及60%,细度模数虽然有2.36,属中细砂范围,但级配区不符合II区,也不符合Ⅲ区范围,即使降低砂率混凝土拌合物仍会出现保水性差,滞后泌水等情况,不利于施工,泵送效果也不理想。

接着看看石粉的细度模数和筛分过程,见表2。

图片

如果单从细度模数上分析,该石粉属中砂范围,0.63mm的筛在II区,0.3mm也在II区,但其余各筛余量不在II区范围,并且0.3mm的筛余量只有8.8%,但底盘却有21%,造成0.6mm以上的颗粒太多,中间区间太少,底盘含粉占比过多,用作混凝土需水量较大,外加剂掺量过高,使用成本和经济成本上都没有优势。我们再看看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和筛分过程,见表3。

图片

从表3可以看出机制砂基本在粗砂范围,刚好在Ⅰ区的边缘,通过试配并提高砂率,但拌制出来的混凝土和易性不够理想,没有光泽度,包裹性差,坍落度损失较快,整体浆量不够,可泵性差。分析原因,主要是0.3mm的筛余量较小,0.15mm及以下的细颗粒含量也不多,浆体量不足,需要增加胶凝材料的总量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在进行多级配砂搭配试验过程中,也做了海峡砂跟石粉的搭配使用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发表在相关杂志,在此不再细述海峡砂及石粉的搭配试验过程,本文重点介绍海峡砂、石粉、机制砂多级配砂的试验及搭配过程,同行读者如需阅读海峡砂跟石粉的搭配使用试验可搜索《海峡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图片

表4是海峡砂、石粉、机制砂多级配砂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筛分的过程,其比例为海峡砂:石粉:机制砂=27:28:45。

经筛分后的细度模数为2.91,属中粗砂范围,对照各筛余量符合II区技术要求,0.30mm筛余量在24.8%完全满足泵送混凝土不少于15%要求,各颗粒级配分布较均匀,对配制泵送及其它普通混凝土均有帮助。通过改善砂的级配区,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的工作性,改进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和泵送性满足客户的需求。

2 设计思路及试验过程

在进行各种砂搭配试验初期进行很多组试验,按不同的比例掺入石粉及机制砂进行筛分及混凝土试配,相互验证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毕竟材料搭配复杂,前期也没有太多的使用案例可供参考,虽然之前也有海峡砂及石粉搭配使用的经验,但现在材料更为复杂,而且品种多样,所有的一切只能从试验中寻找答案。

最初期的设计思路是以海峡砂为主,石粉及机制砂辅,石粉及机制砂的比例各占10%~15%,经过多次的试配验证,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在某一时期,一砂难求,用“疯狂的砂子”来形容并不为过,最高价达300多元/方,但仍处于有价无市状态,又恰逢建筑高锋期,供不应求,建筑用砂市场亟待解决。

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不用砂,即把海峡砂取消,只用石粉及机制砂代替,但经过试配验证,实践应用难度较大,混凝土用水量过高,外加剂掺量超过4.5%,并且坍落度损失过快,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然后只用机制砂拌制混凝土,通过提高砂率、增加胶凝材料、提高外加剂掺量等手段,但拌制出来的混凝土和易性仍不够理想,整体浆量较少,混凝土表面看起来就是很多大颗粒的砂子,很涩,没有光泽度,包裹性差,坍落度损失较快,刚出机还好,但很快就会失去流动性,可泵性难以满足要求。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再次回归原点,把海峡砂的比例控制在50%,石粉+机制砂的比例控制在50%再次进行试配验证,通过多次试配调试,混凝土初始状态基本满足施工要求,也在生产中实践应用可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性价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最后选用以下方案:海峡砂+石粉的比例在55%,机制砂的比例在45%,以此为基础做砂的筛分试验及混凝土试配,相互验证,得出的结果多级配砂的细度模数为2.91,混凝土的试验记录如表5。

图片

试验结果及强度如表6。

图片

通过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试配验证,多级配砂的比例(海峡砂27%:石粉28%:机制砂45%)是可行的,混凝土拌合物初始状态良好,粘聚性及包裹性良,无泌水现象,通过调整外加剂的保坍性,两小时内坍损20mm内,总体和易性优良。

图片

由于石粉中4.75mm筛余量有12%,在设计配合比时应适当减少碎石用量,建议按10%的碎石用量扣除。机制砂的细度模数达3.68,属粗砂范围,砂率也要相应提高,最后把石子的总量控制在950kg~980kg之间进行试配,混凝土拌合物可满足泵送要求。

考虑到高标号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超过450kg,还有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试验中未掺入石粉,以海峡砂及机制砂双掺使用,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的同时,后期强度也有保障,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试验阶段刚好遇上冬季,气温较低,早期强度偏低,矿物掺合料掺量相对减少,以保证后期强度的发展,在后期也进行大量跟踪服务,到现场回弹,参与工地的验收,图3、图4是部分跟踪信息。

图片

多级配砂的使用混凝土密实度较高,气泡较少,对强度有帮助,我们也对强度发展进行追踪,发觉28天后强度仍有较大增长,于是建议施工单位超过两个月才进行主体验收,合格率110%以上,受到施工单位的好评。

3 生产过程的控制

⑴机制砂的含水率一般都比较大,每班次检测频率不少于两次,根据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

⑵如果新进的机制砂含水率过高(超过10%以上)建议至少静置12小时,含水率相对稳定再用。

⑶石粉的含水率不宜超2%,超过2%容易堵塞,很难配料,耽误生产。

⑷石粉料仓及料称应配备震锤以方便投料。

⑤用水量会有所增加,需要提高外加剂掺量及改进保坍性能,保持两小时内坍损在20㎜之间。

⑹因外加剂掺量较高,要严密关注外加剂掺量的变化,加强出厂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

4 总结

海峡砂、石粉、机制砂多级搭配,在行业内属于比较大胆的创新,大掺量石粉及机制砂并把海峡砂的用量控制在27%内更是业内的创举。经过多次的实验实践,从砂的筛分搭配到混凝土试配,互相取证,找到最佳搭配比例,把多级搭配的砂控制在中砂II区范围,混凝土拌合物各性能指标基本满足施工要求,既合理调配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响应政府大力推广发展机制砂的要求,这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但在生产使用过程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难题,譬如石粉的投料方式,机制砂的供货保障,不同石场不同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机制砂千变万化,都要经过试配重新验证,同时严格控制石粉及机制砂亚甲蓝MB值,MB值过高吸附率过大,混凝土坍损过快,难以施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任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都会有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需要从业者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在响应政府方针政策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在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即使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来源:邬锦斌,等 

往日精彩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控制妙招

2、水泥品质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3、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心得

4、预拌混凝土质量教训实例

5、河砂、机制砂、水洗砂、再生骨料、尾矿制砂有何差别

声明:任何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未征得本杂志社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对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进行转载、摘编。如需转载、摘编,需征得本杂志社同意,并向本杂志社支付稿酬(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分享,不受约束)。本着及时传播的目的,本公众号会对部分精彩文章进行转载。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谅解,同时请原作者在文章推送两周内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本公众号按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