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德强·我的油画梦

 新用户24030ygV 2021-12-02

张德强·我的油画梦

  我从小喜欢画画,喜欢舞文弄墨。我家并非书香门第,母亲倒也识字断文,看过不少书,会讲很多故事。父亲长期在沪工作,难得回家。小时候对我有所影响的恐怕还是外公,他是绍兴鉴湖街上一家油烛店的账房先生,我放学后常去外公店里玩,看他用金色油漆在粗大的红蜡烛上描图写字,或用毛笔在扇面上画山水花鸟。小学班主任董老师爱好美术,看我喜画,便经常指导我,送我白纸彩笔。九岁时,我的一幅涂雅之作《大扫除》刋登在《浙江工人报》上,猜想就是他拿去给报社的。

上中学后,除了语文成绩比较突出爱写作文外,我的绘画兴趣也更浓了。我成了学校黑板报的主编,每周一期负责选稿排版,用彩色粉笔画报头图案,感觉蛮愉快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曾掀起过一波“红海洋”热潮,即到处是红色标语领袖画像,我也被卷入其中,充分发挥并锻炼提升了我的绘画才能。在看了几本油画技法书籍后,开始了我无师自通的油画之梦。1967年,出现了一幅很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流行全国。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当年一员红卫兵小将,我受狂热的众多同学的委托,临摹了这幅画,木框布面,大约2.0X1.6米,用作游行时扛在队伍最前面。这可算是我的油画处女作吧! 随后,我学油画的劲越来越足,又为学校画了好几幅。记得最大的要数进校大门口照壁上那幅了,画的是伟大领袖和他的亲密战友倚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根据图片打格子放大,是搭了脚手架爬上爬下画成的,一个不足二十的中学生就有此举动,真够气派够过瘾的了。

毕业后,在下乡当知青务农前,大约有一年左右时间,我曾应大姨夫之邀,为绍兴钱清供销社绘制过多幅大型油画领袖像。大多是一堵水泥墙用油漆刷白,再按图片打样稿画轮廓上色彩,十几天完成。好像也为钱清火车站画过一幅,是毛主席穿着呢大衣站在雪地桥栏边微笑。可惜当年没有照相机,一幅也没留影,哪怕是黑白照片。

大学期间,忙于学业,热衷写诗办刋,也无油画条件,就中断了。直到走上工作岗位,编辑暇余,兴致一来偶尔重拾画笔,慢慢恢复了对油画的热情。近些年来陆续画过大大小小三十余幅习作,或送人赠友,或挂在客厅书房,自赏自乐。

我作油画都是以照片为蓝本,有时稍加修改调整,而非直接写生,难得有两三幅静物是对着实物画的,故不能叫创作。因为没上过美院学习,不是科班出身,也无专家培训指导,完全靠自己摸索,技法笨拙,色彩呆板,过于写实,缺乏个性,所以成不了大气候,自我消谴而已。我想系统地回顾检阅一下,就把近些年习画的成果凑合在一起,敝帚自珍吧,同时也请朋友们指点指点,争取以后画得更好。

2019.12.1.杭州

张德强·在画布上旅行或抒情

我的旅行是将沿途风景

走成线条与色彩

只让笔触留下脚印

把风衣披挂山崖,我用拉杆箱

搭建小桥,流水潺潺

在调色盘上溅起林间鸟鸣

哦,我的游兴正浓

印象派还是写实派,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能否让画布抒情

即便是静物

我也会击内心之鼓把它敲醒

令水果吟唱,花朵起舞,陶罐奏琴

我想请油画来朗诵

一首以生命为粬发酵酿造的

醇厚之诗

2019.10.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