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学家、政治家,不是培育学习机器、考试机器

 在水一方2 2021-12-02

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让他们成才,培育他们的才能。如果教育成了培养学习机器、考试机器,成为书呆子,那样的话,还不如没有教育。青少年不受教育,也会有一定的智慧、经验、技能。但是,教育是让青少年的知识、智慧更加突出、高深,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如果教育做不到这一点,还要教育干什么?教育,分为成功的教育和失败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

一、培养出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二、有格局、有头脑、有智慧的普通人。

如果培养不出大师,那就是失败的教育。当然,教育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思想家。但是,也应该把剩余的学生培养成有头脑的普通人,念点书总比不念强。

失败的教育:

一、培育学习机器、考试机器。

二、呆子式的普通人。

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做题、背课文,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还可以,也考上了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可是,他们却成了“书呆子”,脱离社会实际,走入社会后,才发现除了学习考试成绩好,其他什么也不懂。至于没考上大学的那部分学生,因为曾受到“灌输式教育”,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思维僵化,成了书呆子式的普通人,还不如不去念书。

只是让学生做题、背诵,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合理的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革新能力、动手能力、人际处理能力、生存赚钱能力,等等。如果学生只是考试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也不懂,也生活自理也做不到,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实行“双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部分教师有抵触心理,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这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思想停留在过去,有些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是过去那种只是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如果说必须面对考试,那样的话,至少要双管齐下:既能做到应付考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其实,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自然高了。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技能,继而获得人生的成功。在动物界,也有教育。猴子会用石头砸开坚果,但小猴不会,大猴子会教育小猴子砸坚果,小猴子一般要学3-5年;大猴子示范给小猴子,小猴子在一边学习观摩。猴子学会砸坚果,是学习的目的;如果,猴子举行测验,考核小猴子们是否学会砸坚果,猴子老师只是让猴子们应付考试,只要取得好成绩就好。虽然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生活中,小猴子却不会砸坚果,这样的话,教育有什么用?如果小猴子确实学会了砸坚果,考试的时候,就会砸坚果、就能考得高分。

老虎、狮子、猩猩、狒狒等大多数动物,都有教育,都在小时候教给生存技能。所以,教育以实用、有用为第一标准,而不是教些脱离实际的无用知识,更不能为了考试而搞一些灌输教育。

人类,和动物一样,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存。而人类的生存技能、经验,远远复杂于动物,出现了货币、社会分工。所以,需要建立学校、雇用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只可惜,这样做,非但没有达到目标,反而偏离了初心、主航线。学校里,教师整天让学生做题、考试,不给教有用的生存技能、赚钱方法。结果,教出些学习机器、考试机器,成了书呆子。

这是教育的失败、错误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还不如没有;必须改变这种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