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庆节回老家,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奔四十路上不忘亲恩,更加不忘母辈初心!聆听我那朴实无华,勤俭为家的妈妈! 中秋节刚过,接连是国庆节,普天同庆双节。一年一度,我归心似箭,回家乡走走。 听妈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哪里懂得享受中秋国庆节,秋高气爽,上半夜磨镰刀,下半夜鸭麻掌砍柴,没遇老虎算命大!凡当同志的男子,放假帮老婆挑柴。月色里,男女皆挑着满担柴草,沿着溪,行走在田埂上。北河溪水不深,从北斗到石桥头,过来是尖笔,或者东里趟过小河,记得很迟才有矮桥可走。后来,妈妈嫁来双河村,因为生娃,分柴山时随便搭人去看,至今不记得了,也不知道山在哪。” 妈妈补充说:“妈妈嫁过来双河村时,仍然走木桥,有技术过河才不至于掉水里呢!妇女们白天忙田头地尾,趁星夜才去井头挑水。” 木桥改建成水泥桥时,我尚没有出生,时任副县长徐德超老叔公题字“双河桥”,老叔公今年101岁。 聆听妈妈讲往事,童年一步步向我走来,穿过小门楼的那一口古井,滋养了多少人,庚年他乡,一种风尘。多少回梦回故土旧人,深情凝望一方水土,徘徊在往事,记取每条路,那渐行渐远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乡村惯有的依然还是混合着牛粪味,猪圈中腐败的膻腥味,果园里树汁的清香。 最近一次回乡,踏过村里那桥,赏那流水潺潺,显得格外的亲切,,憨厚的笑容让人沉醉。 这样的深夜,静静地,月色如洗……一年,一月,一日,唯愿岁月等等我回报亲恩…… 妈妈说顶着月光从小门楼穿过大门楼,来到井头挑水,夜色归来,竟然丝毫不害怕。现在回想,胆子很大,换了现在,不敢去! 突然就好怀念,尘封了很久记忆抖落下来,散落了一地的碎片,依然明晃晃的。 深秋初冬的夜,天气颇凉。我把昨日的岁月,紧紧贴在胸口,闭上满是泪水的眼,弹指间已四十年。妈妈说:“看到改革开放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样美好的光景四十余年了。”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夏鸥;校对:林诗晴; 策划:阿帆;责编:柳馨梦;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徐玲,广东梅州人,广州市一名中学教师,广州市黄埔区作协会员。喜爱旅行、 写作、愿用质朴的文字描绘心中美丽的彩虹,小眼睛看大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