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梦的时代走了?王曼昱力证技术新潮流,这一切要从肖战说起|奥运会|孙颖莎|张继科

 芥舟 2021-12-02

——1——

“我的时代来了。”东京奥运会夺冠后,陈梦说道。

奥运会单打之难得稀有,折桂的确可以在一个时代留名。自从奥运会设立乒乓球开始,除了首届冠军陈静(这个名字后边还会出现),其他几位都是大满贯得主,拿到奥运冠军,起码那一刻对未来也是好昭示。况且几岁开始练球开始就期待的梦想实现了,率性地表达一下也情有可原。


陈梦奥运女单夺冠

但是这话一出口,就注定引发舆论,“自称自己的时代开始,也不问问自己藏龙卧虎的队友们?”陈梦赶紧解释道,其实还是说“我们的时代到了”比较合适——她承认自己当时在兴头上,话说得欠周到。

陈梦处在一个有趣的位置:从技战术角度上说,她是前一个时代的延续产品,站在女子乒乓球技术完全转折的拐点上。相比前辈,她的击球质量更重,旋转也强,比更注重连续的前辈们要凶狠得多,但是本质上说仍然是看重稳定的女子乒乓球。而她这次世锦赛的队友们,无论是把伊藤挡在门外的王艺迪,或者最终在决赛相遇的王曼昱孙颖莎,已经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


现如今的女子乒乓球,最直观的变化是选手们更强的身体能力。用李隼指导的话说,以前的女孩,球都是左来左打右来右打的炒豆子。而现在,新一代从身体素质开始,很多已经远超前辈,与男选手的差距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小。王曼昱孙颖莎们的女子选手风格,已经从前辈们的“就是比你多一板”,进化到了“比你先一板发力”,而且还能“比你多发一板力”。

经历了几个周期的迭代之后,以前只是传说的“女子技术男性化”已经全面抵达,用一种并不单纯照搬男子选手的模式。而王曼昱的夺冠,是这个新时代的开始。

有趣的是,在这批新时代的女子选手中,王曼昱有些与众不同。年龄相仿的其他优秀选手,从孙颖莎王艺迪陈幸同,甚至到伊藤美诚、平野美宇、早田希娜,并不单纯的在套路上照搬男选手,但是在思路上,强调比对手更先凶狠发力,然后在相持中,以发力对发力,强强对抗。

世乒赛女单决赛,孙颖莎对阵王曼昱

王曼昱是纯粹技术套路上最接近男选手的,她更喜欢从第一板就直接拧拉上手,变成上旋对抗,衔接凶狠的反手进攻,再用正手终结比赛。在女选手中少见的176公分的身高,配合她反手的拧拉技术,允许她跳过很多前几板的周旋,直接进入进攻。


很长一段时间里,身高其实是限制王曼昱的一个因素。预测王曼昱比赛的风向,一度有个非常简单的方式:只要她当场能在身体移动速度上跟住对手,她比赛获胜的机会就非常可观。

虽然身材高大,但是王曼昱天生运动能力并不像脚下生风的孙颖莎、王艺迪。刚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的前几年,她的身材远算不上强壮,爆发力和柔韧性——乒乓球最考验的两项身体素质——都谈不上出彩。

虽然她强大的反手技术一旦站住输出,就很少有人能顶住她的进攻,可是很多时候对手都能通过调动让她左支右绌。这让她在很多的比赛中,显得正手非常不可靠,其实倒不是因为技术能力,而是人整体偏慢,移动跟不上,脚下没位置,强行够着打,显得东倒西歪。当时跟脚下踩着无敌风火轮的孙颖莎相比,王曼昱看起来有特点,但是完成度有差距。

——2——

遇到教练肖战,是王曼昱生涯的一个转折。


尽管肖战之前一直在男队,以带出张继科著称,但是肖战和女子也算颇有渊源。1994年——离王曼昱出生还有五年——肖战去台湾作为教练帮助之前提到过的首个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陈静。当时陈静代表中国台北,陈静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得到女单银牌,至今仍是协会奥运会最好成绩。

陈静 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女子单打冠军

肖战在帮助陈静的时候,思路就和传统女子教练员有所区别,相比当时非常注重的实力对抗打板数,肖战对陈静的训练计划很多集中在前三板进攻上,思路非常之凶狠。而2017年肖战转任女队,2021年再次接手王曼昱,思路也和其他教练有所不同。


执教张继科时期,肖战就对身体训练格外在意,站在开满全速的跑步机旁边看张继科一遍又一遍地狂奔是家常便饭。执教王曼昱之后,肖战似乎也将当时对张继科“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风格原样照搬到王曼昱身上。不少人对此持谨慎态度:张继科的身板算是天生的运动员,而王曼昱除了身高臂长,其他身体素质亮点不多。但现如今,当王曼昱习惯性地在比赛中拉起短袖,她下边的胳膊已经开始有明显的肌肉线条。


配混双,王曼昱的大腿甚至比美国男选手卡纳克还粗一圈,她可以在比赛中没什么负担地跟上比自己矮一头的对手,甚至可能比对手更快。很少还有谁能像以前一样调动王曼昱了。

就算是孙颖莎,这次决赛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尝试都需要反手打出很高质量之后再补上自己最擅长的正手直线才有机会。在纯粹的攻防实力上,陈梦和王曼昱的半决赛,前两局稍好而后边稍差——完全是五五对开的局面,而硬实力攻防是陈梦最擅长的方向,她还比王曼昱年长五岁,应该功力深厚得多。

世乒赛女单半决赛,陈梦对阵王曼昱

从奥运会到全运会到世锦赛,现如今的王曼昱是个让任何人头疼的课题:她的发动够强,进攻质量够凶狠,速度跟得上任何人,打实力还密不透风。这种全新的进化需要的是几个没有先例的组合,而王曼昱的身高臂长,反手技术,配合肖战指导在对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打磨,让王曼昱的最终形态有望跳出这几年已经大幅度发展的女子乒乓球坐标系。

——3——

今年九月份全运会之后,王曼昱孙颖莎二度在决赛赛场上相见。上次虽然4-1王曼昱获胜,但是孙颖莎已经开始变化上做文章。全运会上孙颖莎发球环节使用了很多底线长球,和站在正手位发球;她这些变化承担了额外风险,但是得失分对开,并不特别成功。

如果王曼昱跟得上孙颖莎的速度——这是大前提——那么孙颖莎有个根本问题:她特长在正手,反手速度快但是进攻强防守相比弱;纯粹的实力对抗她或许打得赢大部分人,但是王曼昱跟得上她的话,她未必占上风。孙颖莎要做一些变化,可她是个速度实力类型的选手,变化不是第一选择。

跟全运会类似,孙颖莎世锦赛兼了多项,而且都打到了最后;她在女单决赛之前的一个比赛日打了四场比赛,两场混双,女双和女单,决赛后半段似乎体现了一些体力的消耗。

或许考虑到这些因素,孙颖莎这次决赛做的调整,在于她后半段并不急于两下打死对手,而是在反手相持段做出一些节奏的变化,而不是纯和王曼昱近距离白刃互搏;关键分的短球中,她一方面大胆地摆出很多有难度的球——王曼昱的勾手到正手位,孙颖莎摆了好几个正手小三角——另一方面她也在关键比分中接发球增加了很多劈长。纯粹的摆短其实双方各有难受,这种时候率先劈出去的,反倒能打开局面。

而王曼昱则在关键比分展现出了一些眼熟的特点:在比赛后半段,大家体力都开始消耗,到了关键分都出手却不犹豫。肖战带运动员以大运动量著称,再加上肖战发多球堪称乒乓球届一绝,旋转强落点多还带假动作,经常能把年轻小伙子累到肺都要喘出来,而且偏偏肖战很喜欢反直觉地强调说:越是这时候,越是不要怕,要上去发力。

这思路揣摩起来大概是这样:大家体力都下降,所以出手质量都降低;这种时候你越想过渡,越容易合不上球的力量,手一抖就容易失控;你硬着头皮往上打,反倒容易合上力,更稳定。加上累到模糊的时候都这么练,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反倒不多想。

从第六局6-8开始,孙颖莎虽然不断打出质量极高的回合,但是分与分之间多少有些起伏;


7-8,两人贡献了一系列极高质量对抗,每一板质量之高,我光是看都觉得累得慌;孙颖莎进攻了十板球,每一下质量大概足够打死对手好几次;而王曼昱硬是扛到最后一下才丢分。


7-9的时候,孙颖莎的体力已经开始有见底的迹象;虽然主动上手,但是其实第一板质量就不高,第二下脚下没动起来合位失误。


11-11,王曼昱接发球拧拉虽然落点很长,但是弧线偏高,孙颖莎脚下没动起来,正手失误。


相比之下,王曼昱更能扛,甚至还能在后手情况下出手反攻:

6-8,王曼昱发勾手到正手,孙颖莎突然劈长到反手,王曼昱有点被顶住只能回搓被孙颖莎上手,抗了一下之后孙颖莎发力到中间——这球王曼昱后手发力直接反抽了一个反手。


8-9,王曼昱接发球拧起来之后反手相持,孙颖莎招牌侧身直线连一个角度极大的霸气发力撕——这球有些擦网,不然王曼昱甚至有机会回过来。


9-10,王曼昱同样勾手发球,孙颖莎换用正手挑大角度,然后压回反手,居然被王曼昱直接发力抽了中间。


最后一局的关键分,整体来说是:王曼昱发了大量正手逆旋转,孙颖莎用劈长配合挑打接发球;而孙颖莎的发球主要想破坏王曼昱的拧拉,落点半长,旋转变化等等。

赛后回看整个过程,看得出王曼昱并没有什么保留一下拼第七局的想法——她就要在这决胜负,没保留。她不想给孙颖莎任何机会,现在,马上。

——4——

王曼昱关键分数的顽强当然不完全来自教练组的打造,她顽强的企图心其实早在奥运会就有显现:在许昕刘诗雯金牌失守之后,有粉丝捕捉到了她在观众席上对日本队充满挑战意味的表情。

跟孙颖莎相对顺遂的国家队生涯不太一样,王曼昱生涯中错过的时机并不算少:首次参加一二队升降比赛,时机正好是自己兼三项青年锦标赛之后,以微小差距没能升入一队;在竞争奥运会的2019、2020年时间段,曾经超过两年没有冠军入账,没能在奥运会的竞争中出线。

王曼昱的生活从来不是顺风顺水:在孩子从事体育的家庭中,王曼昱的家境远不算优越。父母为了她从齐齐哈尔搬家到哈尔滨,打过零工维持生计,直到不久之前父亲还在摆摊;而她之前黑龙江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为国家队输送过运动员和教练员,这让她在全国青少年选手中曝光率很低;天赋而言,她虽然很小就公认反手能力很强,但是仅凭这点原不足以在国家队立足,更别提晋级。


她从一个高个子的瘦弱小姑娘,到现在的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真正能依靠的大概只是努力。一个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在冰天雪地哈尔滨摆摊的孩子,父母能给的也只是“不怕练“这三个字。有些人天生骄傲,但是更多人在球台前的信心,来自于100%确定自己比对手练得更多,练得更好更刻苦。王曼昱毫无疑问地属于后者。


从奥运会P卡到替补进入团体赛,到全运会冠军,到世乒赛新后加冕。王曼昱的野心仍然继续,她练得太多太苦,这些磨练不允许她在第六局给孙颖莎更多空间,不允许她在奥运会有出场机会时给对手任何余地,也当然不会允许自己的生涯在此停滞。

奥运会后的女子乒乓球的是全新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冠军,由王曼昱开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