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微观点这个栏目,收录了一些我在平常在工作时,突然「想说的话」。篇幅一般不会太长,控制在千字范围内这样。如果喜欢记得点赞,我们会收集比较受关注的话题,找时间让导师写成长文,方便大家更好理解和应用。如果你有什么情感话题,想要听我说一说,可以在WeGo公众号的对话框中,输入:比如,我失恋了,我们最近闹矛盾了,很难受,吃不好放不下,情绪起起伏伏,很痛苦。比如,总是一点就着,回头一想,自己怎么反应那么大,想想当时的行为,自己都觉得好尴尬,也好后悔。这两种需求,处理的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是互相阻碍的。有些人会说,我看了多少多少控制情绪的书,报了多少多少课,还看了心理医生,结果一点用没有。就不一定是你看的书不行,或者课不好,或者医生太水,而是你第二种需求,但去处理的时候,围绕第一种需求去做,反过来也是一样。是想更好跟伴侣相处,更好管理自己的行为,然后你去看怎样放下一个人,怎么不要把感情看得那么重的东西?第一种需求,我们以往的文章已经有挺多了,而且我个人不太擅长这方面,我不是一个太会安慰人的人,所以我就不说了。如果你总是谈恋爱,比较情绪化,稍微一点火星子,就熊熊烈火。或者说比如要挽回,总是一惊一乍,计划好见面要好好聊,结果去了就骂人家。总是因为情绪,做出一些「超纲」的行为,做的时候英姿飒爽,过后就在角落里惶恐不安。我知道我情绪化,容易出问题,所以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我就提醒自己要忍。但你会发现,忍这东西,能忍一时,不能忍一世,别说一世了,忍一个星期,一个月都是问题。很多时候是,这次我忍住了,下次我也忍住了,然后我回到家,越想越气,越想越憋屈,第三次对方刚说了个「在吗」,好家伙我无端端觉得这两个字都充满了挑衅的味道,直接就原地爆炸,前两次忍住的东西,一股脑全甩出去。起码尽可能保证了你,不会过多在当时就控制不住,行为失控。但这个情绪,它始终还是在那里的,它被你打包拿回家。今天打包这个,明天打包那个,时不时你还自己往里面添加点作料,然后它们之间还互相反应。不要像普遍家长教育小孩那样: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不能哭男孩流血不流泪,女孩太好动不是好女孩。这样你就只会用嫌弃的眼光去压抑这份情绪,没办法接纳,就谈不上处理。绝大多数人,之所以情绪化,是因为内心建立了许许多多很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去处理。这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激发时间A,导致障碍结果C,看似两者直接相关,其实是由错误信念B导致的。情绪化的人,他完全忽略了这个「中间商」,或者说他的「中间商」是固定的。你说了狠话,就是错误的,我就生气。压根不觉得这件事有可能是我也有错。你没接电话,就是错误的,我就生气。压根也不会考虑你为什么不接电话。是否合理?是否我的认知是偏激的?有没有其他的理解?这部分是否合理?是否过头了?这样去做对自己是否有利?可以再结合一些,在处理第一种情绪控制需求,比较常见的形式,比如笔记法,冥想法等等。一方面你会更理解这件事本身,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也是在「卸力」,你不会因为打包回来一个个情绪,从而导致越积越多的压抑。而是说,让你的情绪产生的行为趋于合理,起码不是那种「超纲」表达。好比你懂交通规则,知道方向盘,油门,刹车都是必要的,但你终归还是得在过程中,摸索出我要停这个位置,方向盘怎么打,油门踩多少,什么时候刹车,对不对?你看我写的,可能觉得,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就是忍不住啊,我就是不知道当时咋就脑子一热啊!慢慢你就发现,不用忍了,也不用打包了,现场就可以处理了。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