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二战:各国大兵吃什么,喝什么,抽什么

 老骆驼4753 2021-12-02
图片
作者:葛澄 / 编辑:冷小军

早餐:一听含意式香酒的晨饮、一份卡布奇诺咖啡(粉末)、浓缩甜牛奶、意大利香饼或燕麦片、果冻

正餐:意面、豆汤、肉酱小方饺、罐装火鸡、火腿、沙拉、维他命片

甜点:高热量巧克力板、罐装水果沙拉或果蔬燕麦片、糖

附加设备:净水片、牙签、火柴盒、盐袋、垃圾纸袋、塑料餐具、餐巾、可弃置的营地炉灶和燃料

这可不是西餐厅的菜谱,而是二战中蹲在战壕里的一个意大利士兵一天的标准口粮。

图片

▲ 战五渣意军的口粮

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拿破仑也说过“肚子是行军的关键”。

可见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为将士提供充足饮食对于战斗有多重要。尽管如此,真正实现长期大规模提供科学、优质口粮的,还是在二战战场上。这份意大利士兵当年的口粮,即便从今天看也令人羡艳。

不过,要谈及二战中战地食品的科学研制、系统化运作、乃至包装和运输,美国这个后起之秀堪称典范

图片

▲ 二战美军

精益求精的美军战地口粮

美国在四年的南北战争中死了60多万人,除了战死,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急性腹泻是一大因素。

美国人吸取了经验教训,决定彻底改造后勤条件,尤其是改善士兵口粮。

经过一次大战的检验,二战时的美军已经拥有了非常成熟的战时前线口粮体系,从研发、生产到运输,这个体系足以支持在海外大规模作战。战时美军经常使用的口粮类型包括C口粮,D口粮和K口粮等。

C口粮丰富精致

美国在参战前已经开始研发C口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战场恶劣条件下战地厨房无法使用的问题,和改进压缩口粮的不良口感,最早由美国陆军使用。

经过不断测试和实战反馈的改进,一名士兵一天的C口粮标配包括:

——3份340g的肉餐罐头,最开始以扁豆焖肉、土豆泥配肉或蔬菜炖肉为主,1943年后新增加了意大利肉酱面,1944年新增加了火腿、鸡蛋,1945年增加了蔬菜炖牛肉。

——3份面包和甜点,以及糖片、速溶咖啡、巧克力、花生和葡萄干等。1944年新增了橙子味饮料粉、可可粉和曲奇三明治,巧克力的配比增加。燕麦片也于1944年被引入。

——配料包包括净水片、盐片、木汤匙、口香糖、防潮纸和香烟。

图片

▲ C口粮

后来发现很多抽烟的士兵打开配料包只为了拿到香烟并丢掉其他辎重,为了减少浪费,战争后期香烟和火柴从配件包里分离出来被单独打包。香烟品牌主要包括骆驼、Lucky Strick(好彩)等。

战争期间,对C口粮的改进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不断的排列组合,该系列中又研发出了C-2、C—3、C-4型口粮。

作为短期时间内使用的口粮,C型口粮的保质期限只有3天。可是美军士兵对C口粮并不买账,主要原因是口味太单一,马口铁罐头也过于笨重。

图片

▲ 二战美军

D口粮简单遭恨

和C口粮比起来,美国大兵们对D口粮是深恶痛绝,D口粮甚至背上了“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狗粮”的骂名。

简单地说,D口粮就是一条巧克力棒,美国政府对他们的新巧克力棒有4个要求:

  • 必须4盎司重

  • 能量高

  • 耐高温

  • 比煮土豆好吃一点

图片

▲ 大名鼎鼎的D口粮

为了满足耐高温的要求,生产D口粮的好时巧克力公司在巧克力中掺入了一些玉米粉和燕麦粉,以保证巧克力不变形。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制成的D口粮成品就是一个致密的砖块,如果不先切开,一个人咬完并咽下这块巧克力需要30分钟,这个速度正好满足了最大限度摄取热量的要求,但士兵们觉得这个时间太长。

美国为了向前线输送巧克力不惜牺牲本土供应,大多数尝试过D口粮的士兵却表示,他们宁愿去吃煮土豆。

图片

▲ 二战美军

K口粮科学便携

美国人对于口粮的研发似乎是无止境的,1941年,美国政府指派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理学家Ancel Keys博士去设计一种不易腐烂又便于携带的战地快餐。

K博士直接从家门口超市里选了些足以提供能量而且相对便宜的食材——饼干、香肠、糖果盒巧克力棒。在他的套餐制作完成后,K博士找了附近基地的几名士兵来试吃,得到的评价是:真管饱,口味嘛,比“没味儿”要强一些。

图片

▲ Ancel Keys博士,学霸奉献社会的典型案例

K口粮改进后包括三盒餐食:

早餐:灌装火腿鸡蛋、饼干、葡萄糖或麦乳精片、净水片、速溶咖啡、箭牌口香糖、一包卫生纸和香烟

正餐:灌装主菜、午餐肉、灌装奶酪、饼干、盐包、香烟火柴、口香糖和粉末饮料包

晚餐:肉类罐头、面包、饼干、巧克力棒、一包卫生纸、口香糖和肉汤包

这三餐一共提供了2800-3000卡路里的热量。1942年,K口粮首先配置给美军空降师,由于科学便携受到好评。对它的批评主要是说卡路里和维生素含量不够。

这是因为K口粮是根据温带气候下进行一般战斗的标准严格配给的,却忽略了极端条件下士兵需要的卡路里要多得多。

图片

▲ 二战美军

K口粮迅速传遍世界,有些国家又在巧克力、果蔬麦片、口香糖等基本款之上开发了具有本国口味的版本。

SPAM罐头

SPAM是一种美国午餐肉罐头的名称,是二战美军必备口粮,有时甚至是战斗时唯一可以食用的肉食品。

SPAM也作为重要的美援物资,从西欧到中缅印战场到北非再到苏联,SPAM罐头走遍了全球。赫鲁晓夫说过:要是没有这些午餐肉罐头,真不知道拿什么来喂斯大林格勒的红军。

图片

人们对SPAM罐头的营养表示担忧,甚至称之为“垃圾食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的脂肪、钠和防腐剂。SPAM还被痛恨它的大兵了起了一个著名的外号“灵肉”,意思是这个肉来自停尸房。

SPAM这个词看着这么眼熟,令人想到垃圾邮件SPAM这个词,大概就来源于这款著名的罐头。

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香烟

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吸烟比例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首要原因大概还是战斗的压力,实验证明,尼古丁对镇定人们的情绪具有一定作用。

据统计,由于战争影响,从1940到1945年,美国的吸烟率上涨了75%。在美国军队中,从麦克阿瑟到美军普通士兵,叼着烟斗或者香烟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标志。

图片

▲ 相逢一支烟

战争期间最受美军老烟枪欢迎的香烟品牌是好彩和骆驼,无过滤嘴的骆驼烟焦油含量达到14mg。想象一下,这种烟抽起来一定挺带劲。仅仅欧洲战场,每个月就有4亿支香烟从美国本土运往前线。

可口可乐卖疯了

1941年,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伍德拉夫说:所有穿军装的人都应该得到一瓶可乐,无论他在哪里,不管我们花多少成本,一定要让每个军人只花5分钱就能买到一瓶可乐。

伍德拉夫是可口可乐公司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领导人,面对战争爆发后的经营危机,他敏锐地意识到要将可口可乐与战争结合到一起,并成功地打动了国会议员,国防部官员、媒体和军人。

图片

1939年,可口可乐只有5家海外瓶装厂,在国防部的支持下,到1945年,可口可乐公司于世界各地的瓶装厂已经达到了64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军需品。

可口可乐本来就好喝,加上前线士兵的饮用水为了清洁加过氯,味道比游泳池还糟,可口可乐当然如同甘露。

1943年6月,艾森豪威尔命令将300万瓶可口可乐运到淡水紧张的北非前线。400万海外作战的美军士兵,每年可口可乐的消费量达到10亿瓶,到二战结束时,光是这些军人就消费了50亿瓶。

图片

▲ 战时可口可乐广告

德国士兵:没有可乐咱有芬达

一战末期德国海军“基尔起义”时,水兵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劫满屋飘香的军官食堂。纳粹期间,德国对士兵饮食是相当重视。

以普通德国陆军士兵来说,可以获得高热量高蛋白质的口粮。每个士兵每一餐可以获得300克肉罐头和200克面包,罐头品种丰富。

德军还有一种压缩成丸子的滋补汤,只需要将丸子弄碎倒入沸水中,一分钟后就可以饮用。没有热水时,灌装番茄汤也可以作为替代品,士兵们也会加入灌装牛奶,使得味道更为独特。

德军野战口粮中也包含巧克力、饼干和果仁。一些精锐部队还可以获得罐装奶酪,火腿和奶粉等“食物津贴”。党卫军部队则有一种特制的党卫军专供食品包装,比普通士兵有更多的罐装香肠、腌蔬菜、黄油、蜂蜜等。

图片

▲ 德军口粮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帝国的主流文化是抵制吸烟的。

德国科学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揭示吸烟与肺癌之间联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粹更是致力于减少因疾病而损失的时间和费用,努力保证种族健康。

尽管元首和党卫军高层都持有反烟立场,德军食品包装中仍然包括了6-7支香烟,理由是香烟是部队在战斗压力下的“精神滋补品”。

图片

▲ 正在“精神滋补”的德军士兵

德军也试图制定类似美军的战斗口粮,质量也不差,但是从来没有达到过美军的包装水平,于是运输中食品的保鲜就成了大问题。

他们只能尽最大可能从占领区获得当地食物,比如在乌克兰,德军吃得就比较爽。没有这个条件的地方,就会出现拼命去缴获盟军新鲜口粮物资的情况。

可口可乐公司赞助了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1934年纳粹德国可乐销售量是24万箱,到1936年是100万箱,战争爆发的1939年是450万箱,希特勒和戈林也爱喝可口可乐。

图片

▲ 可口可乐被纳粹变得非常“本土化”

二战爆发之初,德国以及德占区的可口可乐瓶装厂,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军士兵提供可乐饮料(战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当年被迫为纳粹工作的工人支付了一笔补偿金)。

1941年美国参战后,德国无法获得原浆来制造可乐,于是德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饮料——芬达。仅1943年就在第三帝国卖出了300万箱,其中相当一部分提供给了前线士兵。

图片

▲ 二战很德国本土化的可口可乐

不管德国人吃得多好,他们的盟友意大利人也是一脸嫌弃。

意军的口粮不仅包括金枪鱼罐头、意面、火腿、甜饼干和胡椒粉,并且有多种分类,一共包括7种类型,用7种不同的颜色代表,其中的两款里竟然还包括了葡萄酒。

图片

▲ 二战意大利的北非军队

二战口粮与饮食变革

长期大规模的战争推动了对便携食品和保鲜包装的需求,以速度、简单、方便为特色的相关产品借势兴起,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例如速溶咖啡、糖衣巧克力、罐装食品、ZIPPO打火机、微波炉等,甚至物流这个现在家喻户晓的概念也源于二战美军对军需物资供应体系的开发(当时能用大型运输机将战略物资运到本土之外战场的,只有美国。)

这些与战争有关的概念和产品,在战后作为一种饮食习惯和流行文化保留下来,渗入到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70多年来一直陪伴我们的日常,还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对方便快捷生活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