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帝陵那些事,第二十八回:“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新用户8926AVU2 2021-12-02

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钟爱,养之宫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

文章图片1

乾隆(郎世宁画作)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63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的文治

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即位初期,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共36000卷,含完整作品3450部,用15000誊写人员耗费20年而成。

乾隆本人是陶瓷艺术的爱好者,在其统治期间,中国的陶瓷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直至今日,一些乾隆朝的收藏品和陶瓷宫廷用器还被故宫博物院、伦敦大卫基金会所收藏。

建筑上,乾隆在圆明园的建造上打上了私人喜好的烙印,并亲自监督了西洋楼的建造。1750年,乾隆委托意大利天主会教士朗士宁设计了定时水钟和喷泉装置,以供皇家娱乐。

文章图片2

圆明园

乾隆帝曾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武功上,乾隆为什么自称“十全老人” ?

乾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他曾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纥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

文章图片3

乾隆戎装像

乾隆统治的中后期,随着自身逐渐老迈,本性变得好大喜功,喜欢周围人的颂扬。乾隆本身具有优秀的文学功底,但除了炫耀他的“绝世文才”外,还挖空心思渲染他的“盖世武功”。乾隆曾得意的自封为“十全老人”,有如下功绩:

  ·1747年:平大小金川;
  ·1755年:平准部;
  ·1757年:再平准部;
  ·1759年:平回部;
  ·1769年:平缅甸;
  ·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8年:平台湾;
  ·1789年:平越南;
  ·1791年:平尼泊尔;
  ·1792年:再平尼泊尔。

乾隆最大的功绩是征服准噶尔汗国,开辟新疆区域。在十全武功中分为三个——平准部、再平准部、平回部。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土的开辟,仅此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乾隆六下江南

文章图片4

江南园林

  乾隆和祖父康熙有个一样的爱好,那就是去江南考察民情。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过江南六次,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华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无数心血这里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论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搜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因此圆明园也被全世界称为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