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清洁工娶一奇怪女子,6年后女子病死时坦白:其实我是大清皇妃

 鉴益堂 2021-12-03

1953年9月18日,北京辟才胡同西口的一间民房内,一个年仅44岁的中年妇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房子的男主人是一个清洁工,他叫刘振东。6年前,刘振东与一家印刷厂的一名女工结婚,虽然两人看似门当户对,但他看着妻子的日常举动有点奇怪,总觉得跟普通女子有所区别,但究竟哪里有区别,他也说不上来。

只是,让刘振东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刚刚44岁的妻子就因心脏病去世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妻子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我曾是大清皇妃。”

那么,一位曾经的皇妃为什么会沦落到嫁给清洁工呢?她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切还要从1909年讲起。

一、一生悲剧的开始

1909年,内务府主事额尔德特·端恭家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家里给她取了个乳名叫大秀,但后人通常称其为文绣。

虽然端恭只是一名正六品的小官,但是额尔德特家族,却是名副其实的满洲贵族,和爱新觉罗氏同属镶黄旗。

然而,1909年的大清,早已是病入膏肓风雨飘摇,等到文绣记事时,已是民国。也正因如此,文绣从小开始接触的就是新式教育,对“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思想了解不多。

不过,由于和溥仪年纪相仿,加之家人的暗箱操作,她最终还是接到了入宫的“旨意”。1922年溥仪大婚,先后迎娶文绣和婉容,文绣要比婉容先一步入宫,但却因为婉容是皇后,她不得不跪迎婉容。可以说,文绣与溥仪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

后宫的生活冷清且孤独,文绣唯一的寄托就是每日的英语课。不过,如果能够一直这样安静地生活下去,在那个乱世又何尝不是一种奢侈。但是,就连这样的安宁,也没有持续多久。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了紫禁城,浩浩荡荡的皇室成员,几经辗转来到了天津的日租界。如果说在紫禁城的生活是“距离产生美”,那么在租界“逼仄”的生活,就是让文绣与溥仪心生嫌隙的导火索。

溥仪带着皇后婉容与淑妃文绣,搬到了天津的一处公馆,自己与婉容同起同住,却将文绣冷落一旁,夫妻二人的关系已经是名存实亡,比起婉容,文绣更像是他们的室友。

如果说个人生活,文绣还能靠其他事情调剂,但是溥仪和日本人的眉来眼去,却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丈夫的所作所为。

之前,溥仪就和日本人正式达成了协议,由日本人保护他和家人的安全。这期间,他和郑孝胥等亲日分子勾勾搭搭,谋划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实现“复辟”,重登帝位。

在天津居住的日子里,溥仪更是不停地和日本驻天津领事或日本驻华军队司令官进行接触,这让文绣痛心不已,屡屡向他谏言:“日本绝对不可轻信,郑孝胥之流的鬼话更是不能听,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否则后患无穷。”

然而,随着文绣不停的劝说,溥仪反而对文绣产生了厌恶之情,此后每天都只和婉容在一起,逢年过节给予的赏赐,也只给婉容一个人,再也没有文绣的份了。当溥仪偶然间看到文绣时,也会对她冷眼相待,就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一样。

除了情感上荒芜,文绣的物质生活方面也出现了危机,由于缺钱,她常常要靠典当衣物来补贴生活。4年多以来,文绣在寂寞、痛苦和屈辱中度过。可以说此时的文绣正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所谓的皇室家庭已经容不下她了。

二、后宫的“革命党”

既然,此时的宣统帝号已经废除,帝后身份的差距已然不存,文绣便想再给溥仪一次机会,也给自己最后一次争取平等的机会。

1931年8月25日中午,文绣在中堂吃饭时遭到了太监的怠慢,她借此机会大发脾气,明里骂太监,暗里指称溥仪。溥仪听懂了她的弦外之音,当即大发雷霆:“欺君之罪该死,朕将会赐你死罪!”

经历了这件事后,文绣对溥仪彻底心灰意冷,她在朦胧中产生了离开溥仪的念头。一场中国上下五千年绝无仅有的反抗——“淑妃革命”,此时在文绣的脑中翻腾。

正当此时,妹妹文珊过来陪文绣,请求溥仪允许文绣到外面散心,溥仪没有考虑过多,便答应了。结果,令人意外的是,在妹妹的陪同下,文绣乘坐专车直奔天津国民饭店37号房间,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在饭店这间房里,三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律师早就在此等候。文绣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封信函交给随行的太监,让他带给皇帝。三封信,两封是律师函,一封是妹妹文珊函。

律师在信中控诉,文绣备受冷落而不能忍受,只得求法律救济,还曝光了文绣与溥仪在一起时的种种遭遇。

溥仪看完这些“诛心之言”后,差点没昏过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平时文弱的文绣竟做出如此大胆之举,这是200多年未有之事,也是清朝皇室所未承受过的奇耻大辱。

溥仪可不想成为第一个被妃子“休”了的皇帝,他赶紧召集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开会讨论此事,但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好办法。无奈之下,溥仪只得数次派人前往国民饭店和律师们“谈判”,要求文绣“回宫”,结果三名律师坚称,文绣女士拒绝见任何人。

事实上,文绣也想留有余地,给溥仪留点面子。她起初的想法不是离婚,而是“别居”,只需要溥仪每周驾临一两次,给她50万元的生活费即可。

可溥仪却认为文绣出走属大逆不道,他动用各种力量,对文绣的族兄施加各种压力,然而外柔内刚的文绣却始终没有就范,心灰意冷的她最终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离婚的诉求。

两人对簿公堂时,双方律师唇枪舌剑,最终达成了离婚协议。根据协议,溥仪将给文绣一次性生活补助55000元,即日起文绣与清室脱离关系。

离婚后第二天,溥仪在京、津、沪的报纸上发布消息: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当时国内正流行“革命”一词,文绣这件事也因此被冠上了“革命”的称号,有人称之为“淑妃革命”、“刀妃革命”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京津地区各大报纸的头版都是《前清废帝家庭之变》之类,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妃子休皇帝”这一千古奇闻,而文绣和溥仪离婚的理由也让围观群众们啧啧称奇。

三、从皇妃到普通人

被“废为庶人”的文绣,离婚后直接返回了北平,将名字改回了汉名傅玉芳,并在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找了一份国语教员的工作。

然而,文绣在北京当老师的事很快为好事者所知,并四处宣扬,一大批记者来到学校要采访她,不堪其扰的文绣只得选择了辞职,买了一栋小房子过起了隐居生活。

七七事变后,没有生活来源的文绣为了生存糊过纸盒,卖过香烟,还曾前往工地当过运泥瓦砖的小工。

后来文绣在华北日报社找了一份校对员的工作,社长张明炜对自食其力的文绣十分的欣赏,将她介绍给了自己的姑表弟刘振东。

刘振东当时年过四旬,一直没能娶上媳妇,在李宗仁麾下担任少校军需官。两人见面后都觉得对方挺合适,经过5个多月的互相了解后,最终于1947年夏天举行了婚礼。

婚后第2年,刘振东就主动选择退伍经商,买下了8辆平板车,开了一间货运车行。后来,他被分配到西城区清洁队当了一名工人。夫妻两人虽然生活很清贫,但是仍然乐在其中。

可惜的是,1953年9月,文绣突然生了一场重病,临终之前将丈夫叫到身边说道:“其实,我曾是大清皇妃。”之后文绣将自己的经历断断续续地讲了一遍,说完就离世了,此时的她年仅44岁,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刘振东家里穷,连口棺材都买不起,还是西城区清洁队的同志们帮他订购了一口4块木板拼成的薄棺材,将文绣安葬在了安定门外。

文绣,这个命运曲折的末代皇妃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末代皇妃:文绣传》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