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挪威三文鱼产业发展历史 | 制度约束、模式创新、科研助力、过程透明

 潘细录 2021-12-03

图片

来源:兽医西蒙

原文

图片

作者:刘翀

题目: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历史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经验借鉴)

挪威拥有长达6万公里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广阔而风平浪静的峡湾,丰富的冷水资源让挪威成为了三文鱼的最佳养殖产地。

(图:Google.com)▼

图片

挪威对水产养殖品种非常专注,大西洋鲑鱼是挪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年产量约占全球一半,其整个养殖生命周期包括苗种选育、繁育、全过程养殖、饲料营养、病害防控、配套机械化作业以及加工保鲜等。挪威大西洋鲑鱼产业的发展之路对我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挪威三文鱼年产量超过113万吨,远超其他国家,是绝对的统治者。

(图:Mowi)▼

图片

挪威大西洋鲑鱼发展历史

挪威的大西洋鲑鱼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虹鳟海洋网箱养殖的成功使人们意识到大西洋鲑鱼的网箱养殖同样可行,并可以作为虹鳟的替代品,加上市场对野生大西洋鲑鱼的巨大需求以及当时比较完善的分销和销售系统,可以确保大西洋鲑鱼在挪威和国际市场上获得良好价格。

大西洋鲑(Oncorhynchus mykiss )属于鲑科、大西洋鲑属,性成熟的雌鱼和雄鱼在外观上发生变化,差异较大。

(图:Google.com)▼

图片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经验和研究(病害、养殖和繁育等)为基础的养殖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开始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并沿用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后,挪威根据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分别实施了饲料配额制度、最大许可生物量制度和环境信号灯规则,调控大西洋鲑鱼的产量,并应对环境、病害和逃逸等问题。

如今,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西洋鲑鱼出口国,挪威王国贸工渔业部渔业总署/局(Norwegian Directorate of Fisheries)统计显示,至2019年,挪威国内有超过120家水产养殖企业,从业人数5万余人;2019年挪威大西洋鲑鱼产量约13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4.9%,产值达645.11亿挪威克朗。

挪威产区,连同冰岛、法罗群岛产区,年产量120.5万吨,而市场消费量仅4.3万吨。广阔的全球市场与挪威政府积极地市场推广政策,保障了三文鱼价格的稳定和收益。

(图:Mowi)▼

图片

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措施

不断衍变的产业制度

挪威较早意识到水产养殖中环境污染、病害传播、价格竞争等问题。

1973年,开始实施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企业必须获得许可证才能从事养殖活动。如今,挪威政府颁发的大西洋鲑鱼养殖许可证共有4种,分别用于育苗、养殖、亲本和技术研发。

1996年,为调控大西洋鲑鱼的养殖产量,挪威启动饲料配额政策。规定大西洋鲑鱼养殖生产中,每个养殖场每年使用的饵料配额为450公吨,且每个育苗场年产鱼苗不得超过200万尾。

2004年,挪威为增加大西洋鲑鱼产量,放弃饲料配额制度,由最大许可生物量制度取而代之,规定每张许可证允许生产的大西洋鲑鱼总量为780公吨。

2017年,为了合理优化大西洋鲑鱼养殖场结构,科学扩大产量,挪威政府出台了新的环境信号灯规则(the traffic light criterion)。根据该规则,挪威沿海被划分为13个大西洋鲑鱼主产区,通过对不同养殖区域的海虱状况评估,规定养殖总量,以此来进一步控制水产养殖业发展对于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挪威沿海被划分为13个大西洋鲑鱼主产区,通过对不同养殖区域的海虱状况评估,规定养殖总量,标记为红黄绿不同颜色,

(图:salmonbusiness.com)▼

图片

兼容并蓄的养殖模式

借助挪威有利的地理条件,高成本效益的近海开放式网箱(Open Net Pens)养殖是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的根基,根据挪威政府对环境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近海开放式网箱将一直是大西洋鲑鱼主要的养殖方式。但随着养殖量的扩大,环境压力和海虱治理带来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大西洋鲑养殖作业流程:孵化-育苗-降海-养成-宰杀-加工,稳定成熟。

(图:Mowi)▼

图片

为此,挪威不断尝试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如陆基循环水养殖(Land Based RAS System)、全封闭式养殖(Closed Containment System)和离岸养殖设施(Offshore Facility)等模式。

挪威Fredrikstad Seafoods,应用Veolia的RAS2020专利技术。2020年4月开始收获,10个月内售出650吨鱼,成活率超过90%。

(图:fredrikstadseafoods.no/)▼

图片

钢结构网箱,船型网箱,封闭式养殖工船,多种新型养殖装备快速涌现,为大西洋鲑的产业未来增加了无限可能。

(图:Google.com)▼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模式不仅扩大了养殖空间,而且有效减轻了养殖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威胁,解决了海虱寄生虫病害和养殖大西洋鲑鱼逃逸等问题。

由陆地,到峡湾,到近海,再到远海,大西洋鲑养殖一步步的向深海进发,在求产量增长的技术路径上不断探索。

(图:Mowi)▼

图片

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

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业在苗种选育、饲料改善和鱼病防治等方面做了多年的持续研究工作。

(1)苗种选育

20世纪70年代初,挪威国家水产遗传育种研究所发起了大西洋鲑鱼国家选择性育种计划,在大西洋鲑鱼选、育种工作中收集和评估了24个峡湾的不同品系,基于18个遗传参数性状,经过50年的连续筛选和培育,其体重、繁殖力、抗病性、脂肪含量、脂肪分布、肉色等性状都有明显改进。

多位点基因育种技术,让大西洋鲑的表现性状越来越丰富,肉色更红,脂肪含量更佳,抗病毒,抗海虱,等等。受益于一直以来对野生种群的保护政策,天然的基因库。

(图:Mowi)

图片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现今大西洋鲑鱼增重率达115%、饵料转化率(FCR)下降23%,在抗病选育方面能获得每代12.5%的遗传进展。

2016年,大西洋鲑仅需8-9个月即可长至4kg重,而这个重量,在1973年却需要21个月的生长期。

(图:aquagen.no)▼

图片

(2)饲料改善

饲料成本约占大西洋鲑鱼总生产成本的一半,是水产养殖产业的一个关键重点领域。

人工颗粒配合饲料,被称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三大基石之一。配合饲料的发展壮大,让水产品养殖实现了产量大爆发。

(图:Mowi)▼

图片

图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挪威一直是大西洋鲑鱼养殖饲料研究的中心,为了改善饲料,不同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大西洋鲑鱼饲料中含有70%的植物成分,30%的海洋性成分,植物成分来自大豆、葵花籽、油菜籽等,海洋成分来自鱼粉和鱼油。

饲料营养学的研究发展,让鲑鱼饲料中鱼粉的应用比例,从1990年的65%,降至2018年的13%,而植物性成分从11%增加至77%。

(图:Mowi)▼

图片

(3)鱼病防治

鱼病,包括寄生虫,是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挪威经历过抗生素滥用的年代,随着新型疫病防控策略和疫苗的使用,抗生素已不见踪影,保障了鲑鱼产量的高速增长。

(图:Mowi)▼

图片

20世纪80年代末,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业开始研发并使用预防鱼病的疫苗,如鲑鱼疖病疫苗、冷水弧菌病疫苗和胰腺病疫苗等。疫苗的使用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抗生素的用量,而且减少了由于鱼病上升的生产成本。

大西洋鲑疫苗产品多,性能稳定,并且注射接种设备也得到了技术迭代,从最初的手动注射,到半自动接种机,再到每小时接种20000尾仅需1名工人的全自动接种生产线,装备的提升,让育苗场年产千万尾降海鲑的免疫工作成为了可能。

(图:Google.com)▼

图片

高度透明的水产行业

挪威政府要求养殖企业必须根据政府要求按周、月、年的频率向政府及时提供各项生产信息,主要包括:

  • 每周上报寄生虫(海虱)发病情况、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情况和企业生产技术标准;

  • 每月上报养殖量/生物量,新投入鱼苗、收获和饲料消耗情况;

  • 每年或在投入新的生产周期前,上报底栖监测影响(由第三方公司评估)、生产技术标准、生产计划等;

  • 如果发现大量病害、死亡或逃跑的迹象,则需立即汇报。

法规,约束,可持续性发展。

(图:Google.com)▼

图片

挪威政府建立了公开网站,收集、处理、共享关于挪威海岸和海域的各类信息,可以查询并追溯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中海虱发病、海虱处理、其他鱼病、许可证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无偿对公众、政府、研究机构、贸易企业公开,推动他们之间更加紧密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挪威大西洋鲑鱼养殖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水产养殖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我国应:

  • 围绕产业问题,加强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养殖企业三者间的合作,保证研究的实用性与持续性;

  • 进一步深入关键环节、关键生产装备的研发工作,拓展新型养殖技术与模式,强化新设施装备研发应用;

  •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公开养殖生产数据,增强养殖可追溯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