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赚钱的本质:底层靠“交换”,中层靠“收租”,上层靠“分赃”

 HNYZL 2021-12-03

跨越全球(vvq0000)——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跨越全球”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跨越全球:vvq0000

图片

赚钱难吗?对有的人来说,难于上青天;对另一些来说,就比较轻松。

认知不同,区别很大。

很多人谈赚钱,往往扯到什么做人,情商,人脉......还有的人说什么“赚小钱靠力,赚中钱靠智,赚大钱靠德”。

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说法,既看不到本质,又抓不住重点。

试问,如果靠“德”能赚钱,岂不是说明穷人都没有“德”,富人都是“大德”之人?

纯属鬼话。

不扯了,继续来说赚钱的三种方式。

前面说到,赚钱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方式,从低到高只有三个:交换,收租,分赃。

“交换”

所谓交换,就是付出特定的东西来换取报酬。交换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

比如传统的农民、工人、白领、小商小贩、手工艺人等等,通过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时间,来交换他们赖以生存的报酬:粮食、工资、收入。

这些是直接的交换。这种赚钱方式最普遍,也是大多数人谋生的方式。

但这种赚钱方式的层次也最低级,可以养家糊口,但很难让你成为有钱人。即便有特例,比例也还是很少。

通过交换的方式来赚钱的人,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他在交换过程中,不会有任何资产留存,也不能够进行重复交换。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的体力、时间、脑力都是一次性的商品,卖出了就没了,一次定价,一次付费,一次了结。

这也是底层人很难变成有钱人的一个原因,因为底层人都在靠交换赚钱。

当然,在靠交换赚钱的这个层次,也是有高低之分的。比如靠脑力的胜过靠体力的,你用来交换的东西附加智力越多,就越能给自己增值。

如果你还在靠交换挣钱的这个层次,那么你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拼命提高智力附加值,要么抛弃交换的赚钱方式,想办法靠“收租”赚钱。

但不管附加智力多少,不跳出靠交换赚钱的这个层次,你就无法实现财富壁垒的突破。

“收租”

什么是收租?最简单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房东收房租。

假如你是房哥房姐,裤腰带里挂着一长串钥匙,肯定是要爽的飞起来了,一辈子再也不必为钱发愁了。

古代的老爷们,各个都是大地主,有大片土地,靠收地租才能过着贵族的生活。

但这只是最浅显的部分,收租的含义绝不仅仅是收房租、地租。

如果你只把收租和房租、地租联系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想收房租、地租,门槛还是很高的,一套两套房子可收不了房租,当不了房哥房姐。

我所说的“收租”,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是普罗大众能够做到,并且可以复制的。这实际上更是一种社会认知,是更高层次的思维。

只要你懂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也可以开始“收租”。

“收租”的门槛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但前提是,你得懂什么是“收租”。

所谓收租,收取的是“租金”。什么是租金?

「如何定义底层?」

  有些人很排斥底层,即使内心知道自己身处底层,也在努力摆脱以及掩盖这样的标签。

  进行阶层跃升自然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样的概率不大,机会也不多。

  在三体人眼里,毕竟我们是「臭虫」嘛!

  底层是最接近市场的一类人,而且也是人数占比最大的,人踩人,同时也意味着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作为绝大多数的底层,也成为「野心家」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也有人直言不讳而言,得屌丝者得天下。

  如果赚钱分阶层的话,底层的人赚钱有什么套路吗?肯定是有的,底层的「盘面」基本就是玩「智商税」。

  基本就是高认知者对地认知者进行的一种智商收割。

「套路的核心逻辑与方法」

  这个套路核心逻辑就是「信息不对称」,而核心的方法就是「洗脑」,最终结果是「被洗脑者甘愿自欺欺人」。

  信息不对称,这个很好理解,比方说在八九十年代的淘金热,都听过有一位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也就是说广东沿海地带成为了内陆的潮流风向标。

  那个时候,南方有什么东西,可能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内陆城市的才刚刚开始。于是一些生意人因此嗅到商机,便开始左手倒右手的活。

  就如此简单的生意经,掌握了,都能玩得风生水起。

  即使是自诩为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这种信息差的套路依旧是常态,比方说随处可见的「中介」,他们的无本买卖生意经就是比你懂得多那么一些。

「落伍的4P和潮流的4C」

  如刚才所说,信息差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人家赚点差价也是正常了。

  但你以为这就是如今的社会常态了吗?显然并不是的。

  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还比较着调,项目还强调着产品4P,并且以价格、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砸核桃的诺基亚、砸冰箱的海尔还是深入人心的。

  在信息高速传输以及网络四通八达的当今社会,「信息差」的时间周期被大大缩短了,你寄希望的「时间差」优势不再明显。

  以往大城市流行什么,你拉一车回去老家倒腾,基本都能被哄抢一空。而如今,你再按这思路,底裤都要给你输光了。

  如果你稍微思索,会发现如此挤压市场的还有大资本「垄断」的影子在里面。

  当然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而4C的概念也在风迷起来,也就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导向,即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这折射出供需关系中,当今社会明显供大于求了。也就是硬件上基本不赚钱,甚至还亏钱,你只能在软件上赚钱,这时就是在玩「概念」,玩「生态」了。

  以往商品短缺的经济时期,消费者认为好的商品就是好商品,而商品过剩的经济时期,就是商家认为好的商品才是好商品。

  「洗脑」这个时候就开始正式登场了,于是五花八门的骚操作让你直呼看不懂。

  以前的商家顶多攻占你的身体,现在的商家要攻占你的灵魂。

  于是他们会提供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来满足你内心的虚荣,以及自我满足,比如我是无法理解买了XX包包,灵魂就能升仙?像这种皇室贵族、工匠精神如此虚头巴脑的,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在欧美国家都是抛弃的。

  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并不是沉浸于物质本身,而是沉浸于物质所带来的身份象征或者社会地位。

  这不禁让我反思长期以往,如此宣导的价值观是否曲扭了事物本来的样貌。

「智商税的几个案例」

  1、保健品。

  在纪录片《食物的真相》中科学表明,保健品基本作用为零。但即便如此,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其真相,许多人该买还是买,更意外的是,购买保健品的年轻人数量已远远超越老年人。

  这个就跟「脑白金」里面的洗脑广告,硬生生把「过年收礼」这种民俗跟自己的产品搭上边了。

  完了你还得说,保健品没病吃了养生,是补品;有病吃了治病,是药!这种毫无逻辑可言的话居然让这么多人自欺欺人。

  2、知识付费。

  当下最为火热的就数自媒体了,于是以前的「成功学」大师摇身一变,变成媒体导师,再加上那个蛊惑人心的营销套路,硬是把在课堂拿着笔认真记录的大叔大妈给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抓住风口,抓住机遇,你就是第二个XXX。

  最终让你掏空腰包,也未能如愿以偿。

  以前是全能化,也就是一个人当好几个人用,既要懂创作,也要懂运营,最好也能把美工的活也干会了。

  而如今都是精细化,也就是活都分出去,大家做自己擅长的那一部分。即使这样,也并不意味着能把你的IP给做起来,因此你确定你一个人能扛下所有?

  再如之前广告不断的「微淼财商」,从那毕业后是否真得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是否还真信什么几百块也能理财?

  反正能看得到的就是,人家近百亿身价,而你依旧一无所获,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所获,至少你说话会流畅点,张口可以就来几个创造性的「词汇」。

  3、贩卖自律。

  贩卖「自律」跟贩卖「梦想」没什么两样,就是通过「心理技巧」的施压在对你进行造梦,他只要起一个开头,你就会有「代入感」,自己的大脑就会去脑补。

  你可以用「只要,就能」来造句。

  例如,只要每天省下一包烟钱,十年你就能买一辆保时捷;只要每天投入10元钱,十年后你就能成为百万富豪。

  这就是利用「自律」来做加法,「时间」来做乘法,换取你认为的美好世界。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性的弱点,而自律就是在对这种人性弱点的营销。

  你问问身边那些不抽烟的朋友,他们买保时捷了吗?那些每天投10元的基金公司,现在还在吗?

  什么是现实,这就是现实!

  那些鼓吹花未来的钱来圆梦的年轻新一代,听到更多的是梦碎的声音。信贷产品的泛滥放大了个人的梦想,同时也套出了大多数的人欲望。

  大多数人在认知还未达到的时候,就开始去挑战大boss,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文章和观点无法发表,可以到公众号查看。也欢迎私信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