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七

 左右诗歌馆 2021-12-03

第二卷  江

   第六章 无为在歧路

   24

    李白乘坐李氏航运的专用快船,顺涪江而下,数日之后,抵达渝州。

    此子心理素质实在了得,明明是在闯下大祸之后的逃亡路上,竟然还吹笙吹笛,竟然还有诗的灵感——还有心情向蜀山蜀水行以宏大的告别礼——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中之峨眉山,并非眼前实景,而是他心中的蜀山的总代表,那么这个“思君”中的“君”字到底是抽象的——所有故人的代称?还是具象的——特指某个具体的人?只有作者本人知道,而从眼下的情势判断:此“君”极可能是贺红!李白是在向自己的初恋情人告别!逃回家中,他并不想走,想去家乡某处先躲躲,等到情势有所缓和,再将贺红接出来,完成他们计划中的私奔……可是,他刚将自己的心迹告诉父亲,便遭到一顿劈头盖脸的喝斥:“二尕子!你不要命了!到这会儿了,还在想这个鸟女人,你不是跟赵师傅学过'观人术’吗?你还没有看出来吗?连老子都看出来了:她是你的扫把星,没有她,你何至于招惹如此大祸?龟儿子,赶紧逃命去吧!混不出来,不要回来,回来就是个死!这就是你的下场!听清楚了没有?!”——这一路上,父亲的诀别之声在他心中反复回荡着,令他心如刀割……

与生父李客相比,胞兄李紫则冷静得多,一听弟弟李白闯了大祸,便将他藏了起来,还不断变换藏身地点,之所以不急于让他逃得更远,是怕官府的通缉令一下达,他在举目无亲投靠无门的路上或异地更容易被抓,李紫常年在长江上跑生意,没少接到这样的通缉令,也没少看见过逃犯在这条大江上被抓。为了掌握官府的信息,李紫这些日子经常去找渝州县尉宇文少府打探,为了不给对方带来可能的麻烦,一直没有主动说出李白的事情。

奇怪的是:官府的通缉令一直没有下达。

那便只有一种可能:李白并未杀死谁。

转眼到了年底,李紫打算以回家过年为名,跑回清廉乡打探情况……

开元十三年(西元725年)在爆竹声中到来,又是丰年,国泰民安,东都洛阳米斗十五钱,此地渝州米斗区区五钱……大隐于市的李白,深居简出,心情却不受影响:该吃吃,该喝喝,该诗诗,该剑剑,该吹吹,该拉拉,该弹弹,该唱唱,一直等到李紫从家乡归来……

李紫带回的消息有好有坏——

坏的是:李白果然杀了人!当时守在客栈门口的两位家丁中的一个,被他一剑刺死。好消息是:另一个还活着,只是被刺伤。好在这二人只是家丁而非官兵,刺史大人便不想声张,不想让家丑外扬,便接受了李客对这两家的抚恤,双方私了。让李白感到好坏莫辨的消息是:刺史之子并未惩罚虐待贺红,令贺家上下无不感激涕零,经过这个事件,婚后一直未有生育的贺红却怀上了娃儿(谁知道是谁的呢),两家人其乐融融,过年时大摆筵席遍邀亲朋,准备迎接新生儿的出生……李白心里明白:即使他现在回到绵州,贺红也不会跟他走了……

他该自己上路了!

胞兄传达的父亲的叮嘱听起来是那么冷酷:不要回家!不要写信!不要在诗中提及家人姓名!奔自己的锦绣前程去吧,李家从此不需要你了!

他本是父亲手中分量最重的一枚棋子,现在成了弃子。

                         25

除了让弟弟一次带上足够的盘缠,李紫还让他带上了一件新生事物——一张在当时仅在商人中使用尚未在百姓中普及开来的银票,票面价值三十万钱,可以在大唐帝国境内任何一家合法钱庄提取到现钱。

于是,李白即将成为大唐乃至华夏历史上第一批银行支票使用者之一。

“用完了,你就近去找李氏航运分舵,任何一个叔伯和堂兄弟都会再开给你。”李紫说,“别不好意思,这是年三十吃团圆饭时父亲专门交代过的——这也是你作为李家子弟应该分到的红利。”

“怎么好意思!”李白说,“这些年我在山中舒舒服服好读书,你们却是风里来浪里去在长江上打拼……”

“不要这么说,人各有命,命该如此,谁叫我读书读不过你呢!”李紫说,“只要你干谒成功,一朝为官,一飞冲天,咱们家就有救了!不要怪罪、记恨父亲,在李家,没有谁比他更看重你,在咱们四个兄弟姊妹中,母亲最爱的也是你……你可一定要争气啊!”

李白使劲点头,泪如雨下。

兄弟二人紧紧相拥,在码头上。

这一次出发,他不再坐专船了,坐的是李氏航运的普通商船,这一次出发,他无须担心: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又见阳春三月天,胞兄李紫、朋友宇文少府为他过了二十五岁生日,在这大好的春光中,船出三峡、经巫山、过荆门、到江陵,他诗如泉涌——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浩劫之后,幸存之时,似乎是李白这一生佳作的一大喷发点,并且还写得让读者看不出缘由,从而看轻了他的一些外表狂欢之作……

    对于蜀国子弟来说,只有彻底离开蜀山巴水,才是真正地“出蜀”……天可怜见,他将浩瀚长江称作“故乡水”,这又是何等气派的大手笔!哦,或许他就该如此称颂长江,从某个角度上说,这是李家的长江——他们李氏家族的一亩三分地,他们的财富之源……

在当时以及后来漫长的岁月中,此人都被视为“天才”的代表——如果你理解成“天才”便是无师自通无须学习那就大错特错了——很有可能,“天才”意味着更善于学习才对——此人真像是一块海绵,走到哪儿学到哪儿,在渝州时,他跟当地人学会吹巴国民歌,写出了《巴女词》;船入古代楚地,便随同船旅人学吹楚国民歌,写出《荆州歌》……

天下之大,似乎任何大事小情能唤起他的兴趣,从渝州出发时,便上来一列道士,他便主动上前搭讪、接触、交流,了解到他们是来自自己故乡青城山的道士,此行的目的地是江陵荆门山,名闻遐迩的司马承祯大师将南游衡越,途径此地专设道场,他们将亲赴现场一睹其风采……这位大师李白自然是知道的,从师母月娘口中知其在国教中的国师地位,闻听此讯,他便决定将此次长江行的第一个登岸逗留之地定在江陵,跟着这帮道士走……

26

武周时代,重佛不轻道,司马承祯曾被武则天女皇帝召入京师亲降手敕便是明证。恢复李唐后,重道不轻佛,司马承祯又被唐睿宗李旦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答之以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被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开元九年(西元721年),当朝皇帝李隆基派遣使者将其迎入宫中,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当此之时,道教被钦定为国教,这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俨然成为钦定的“国师”,正走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此番在南游衡越途中经过江陵,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为不耽误国师行程,官方未将道场设于深山名观,就设在江陵县衙,国师讲道之日,此地好不热闹……

时年76岁高龄的司马承祯大师,看起来顶多花甲之年的样子,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在其弟子胡紫阳,徒孙元丹丘一左一右地陪护下,隆重登场……

全场一片惊叹,观者为之倾倒。

道场内所有席位都是事先预定的,并且只面对闻讯赶来的各方道士。本地及周边来的道士占据了前几排的好座位,远方来的道士只能占据后几排,李白是跟着青城山道士混进来的,看见席位紧张便不好意思与道士们争抢,主动站在一旁——这一站,却站出戏来……

“李白!”有人在道士丛中回头,叫了他一声。

他定睛一看,是一位女道士,竟有几分面熟,再看个仔细,不禁脱口而出:“师母!”

确乎是师母月娘!

她怎么会在这里?

她怎么不会在这里?

他头一回听说国师的名字和事迹,便是从她口中……严格说来,在道教上,她不是他的“师母”,而是他的“老师”——“启蒙老师”!

去年夏天,他是为了逃避她要亲身传授的“房中术”而出逃匡山的,如今却在这里相逢——逃避七情六欲的人儿,又在信仰的道场中相逢……

他下意识地在其四周搜寻赵蕤的身影,遍寻所有人也未能找到……他知道师傅本是纵横家兼及杂家,对于道教并不狂热,再加上岁数大了,没来也正常……

月娘的突然出现,让他脑子乱了,又有人喊他时,他竟没有听见……

“后边那位后生,怎么不坐下呢?没有座位了吗?”司马承祯冲李白招呼道。

李白毫无反应。

全场都转头看他。

“反正是站着,那索性站到前面来吧!来!”司马向李挥挥手——这是一位真大师,待人亲切如风。

全场一片啧啧羡慕声。

李白这才反应过来,也不谦让推辞,抬脚阔步上前,径直走向讲坛,就立在并排就坐神仙一般的师徒三人旁边,相形之下,毫不逊色……

在主持人一番隆重的介绍与赞美之后,大师开讲。

高僧才说家常话,大道士也一样,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李白很快便听进去了,一听进去便止住了刚才的意乱情迷。

宣讲环节占了一个时辰,结束之后是听众提问,有一道士问大师曰:“何谓'仙风道骨’?”

此问提到在场者心坎里去了,现场发出一片共鸣声。

大师环视四周一圈之后,手一指现场惟一一位未穿道袍站立一端的李白斩钉截铁回答道:“这就是仙风道骨!此子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全场皆惊,一片哗然。

年轻道士元丹丘起身,让出自己的席位给李白就坐,李白也不推辞,安然就坐,面不改色,旁若无人。

提问继续,机会难得,满堂道士,问题多多。

司马承祯果然有宗师风范,耐心解答,绝不敷衍,不觉已至正午时分。

主持人就此结束问答环节。

这时候,并未参与提问的李白忽然开腔:“这一上午,听大师教诲,如饮甘露,豁然开朗,文思泉涌,即兴成赋,可否在此献予大师?”

主持人觉得此可助兴,加之又是大师欣赏之人,便慨然应允:“可也!”

于是,李白重又站起,面朝大师,深鞠一躬,出口成诵:

大鹏遇稀有鸟赋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这是何等的气魄、高度、神思与文采!朗诵过程之中,现场便是啧啧称赞,不时响起,待到全篇诵完,已是掌声一片……

“后生,你到底是谁?”司马承祯手捋自己的白须微笑问道。

“蜀中剑南道赵蕤子弟李白是也。”李白答道——这是告慰在场师母月娘的说词。

“我知赵蕤,亦知李白。朝野有传:蜀中二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今日得见其一,果然不同凡响!”国师娓娓道来,继而智慧发问:“稀有鸟,你是跟着大鹏飞呢?还是去追真龙?”

李白从容作答:“白愿先追真龙,建功立业,待到功成身退,再追大鹏,神游八极。”

“嗯,确乎是赵蕤弟子,只怕到那时,大鹏已经飞不动喽。”国师笑问,“稀有鸟,你需要大鹏向真龙举荐你吗?”

“需要!求之不得!”

“甚好!但切莫操之过急,待我明年进京面见圣上。”

“感谢大师!已过正午,午饭李白来请,也请另外两位师傅一起赏光。”

李白此一言,说得司马承祯笑了起来,其弟子胡紫阳也笑起了来……李白不解,反问其道:“二位大师,是……过午不食吗?”

“那是佛教的讲究。”元丹丘解释道,“我道教上清派追求更高,师爷、师傅已经辟谷二十日了,还差一日到期……你想破坏他们的修行吗?”

“这样吧,丹丘,”胡紫阳说,“你师爷讲了一上午,累了,我陪他老人家回驿馆休息,你呢,代表咱们师徒三人,去吃李白的饭,不能失礼。”

“遵师傅命!”元丹丘道。

四人在台上面对面交流之际,现场听众已经系数退场,只有几个狂热信徒在周边近距离观看,有个女道士走上前来交给李白一页纸,展开一看上题一句诗:

                无为在歧路

这娟秀的笔迹,看着眼熟,李白便知:此诗为谁所题。再去四下寻人,已经杳无踪影……

饱读诗书的他当然知晓,此句源自何处,便在心中默念着王勃原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在“初唐四杰”中(陈子昂不在其列),李白最喜王勃,师母月娘也最喜王勃,他们交流过,在匡山深处的竹林中一起共诵过王勃的佳作,并为其早夭感到深深地痛惜……今天,她这个虔诚的道教徒,为一睹国师尊容聆听大师教诲而来,与他在此邂逅,又在他与三位高人同在一起的这个高光时刻,默默退下,悄悄离去,只留下这句诗语、这个偈子……

  李白手执诗笺,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一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二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三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四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五

伊沙 长篇小说《李白》连载  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