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婚但不住一起,新垣结衣真会玩

 neijia 2021-12-03
“分居”,往往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亲密关系发生变化的前兆,但以这个称呼命名的婚姻,却揭示了当下人们对亲密关系理解的新层面。
不久前,根据日媒《MAG2NEWS》报道,日本演员新垣结衣与星野源结婚后,虽然住在同一栋楼里,但两人选择了分居。各自住在各自的家,偶尔回到对方家里过夫妻生活。
今年十月份,日媒曝新垣结衣和星野源分居婚
这则报道将两人的私生活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一次他们结婚的消息,已经震惊了不少人。曾几何时,“新垣结衣2021年会结婚”的占卜还是流传于日本娱乐网站的笑谈,“今天新垣结衣嫁人了吗”的微博号还在每日更新着新垣结衣的单身“喜讯”,她的一举一动无疑都被放大了。
“今天新垣结衣嫁人了吗”最后一次微博更新“单身喜讯”是在今年的5月18日
虽然这一关于新垣结衣婚况的报道,被熟悉偶像行程的粉丝们驳斥为媒体子虚乌有的无事生非,但围绕着“分居婚”的讨论继而占据了热搜榜,成为了被热议的社会性话题。


分居还是叛逃


当我们聊到分居伴侣时,最常被提及的便是存在主义学者萨特与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的波伏娃。在《回忆少女时代》里,波伏娃也提到了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不能剥夺我的自主权”,尽管人们对于二人混乱的婚姻生活众说纷纭,但这对伴侣也同光同尘了51个四季。
萨特与波伏娃
事实上,分居婚这个概念最初来自欧洲,是和同居生活相对应的一种婚姻形式——这是在教会法禁止离婚的情形下,为解除夫妻双方不堪共同生活而设立的制度。
近年来,分居婚在日本变得流行,这种保持距离的形式有非常显而易见的优点:即使在婚后,夫妻双方也可以拥有各自的个人空间,同时也能享受受法律保护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寄寓于日久天长从不分开的陪伴,有人则希望保持亲密之余留出单独相处的空间。从历史上看,很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们也践行着这种亲密关系,作曲家肖邦与作家乔治·桑曾在巴黎以邻居的身份保持情侣的关系,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与丈夫迭戈·里维拉在婚后分别居住在两所邻近房子中,并建造了一座高桥将其连通。
画家弗里达与丈夫迭戈的家,建于1931年,由胡安·奥格曼设计建造
好莱坞圈中也不乏践行着“分居婚”模式的明星夫妻档们,美国导演伍迪·艾伦与前妻米亚·法罗在婚姻期间分别居住在中央公园两侧的寓所;

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与“英伦玫瑰”海伦娜·伯翰·卡特则住在伦敦北部汉普斯特德两所毗邻的公寓;小辣椒格温妮丝与丈夫法尔查克在婚后也开启了短期式“分居婚”,两人每周会共同生活四天,其余三天会独居在洛杉矶的不同住所。
蒂姆·波顿和海伦娜·卡特
在英剧《王冠》中就曾出现过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在不同居所醒来的场景,在真实情况中夫妻二人甚至会因为政务而几个月无法相见。17年菲利普亲王从王室职务卸任后便搬离伦敦,在乡间开始了自己闲云野鹤的生活,而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作为在位的君主,仍需要在白金汉宫度过大部分的时间。

法国王室也有着类似的婚姻模式,16世纪中期的凡尔赛宫被打造成了一个南北布局完全一致的镜面居所,路易十四世居北,玛丽亚·特蕾莎王后居南。在婚姻等同于政治的王室中,这种模式使得夫妻双方在必要时能长期的分居处理政务,即使出现私人分歧,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保留了双方的得体感。
“太阳王”路易十四世时期的凡尔赛宫殿
“分居伴侣”同时也出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在中国,摩梭族就延续着一种叫做“走婚”的婚姻模式,在摩梭语中走婚意思是“走来走去”,也就是晚上男方会在女方家留宿,白天则会在各自的家中劳作与生活,是一种暮来晨去的“分居婚”。

持证分居的生活


很难说,分居的生活是在撕裂爱情,还是在真情实感地维系爱情——毕竟,当你们充满期待地进入一段婚姻,夫妻生活开始褪去浪漫的外衣,逐渐变得现实。它可能充满着恼人的鼾声、发臭的垃圾袋和水池中堆叠的碗筷,有限的激情就会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变得支离破碎。
脱口秀演员思文曾调侃自己的夫妻关系

在日本,“分居婚”也被称为“别居婚”,欧美则叫做“LAT”伴侣(Living Apart Together couple)。这种婚姻模式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伴侣在不同城市工作而被迫分居,多为暂时性的,也被称为通勤夫妇关系;另一种则是夫妻双方因各自生活习惯或是价值观的一拍即合。
“分居婚”最早源于教会为婚姻破裂的夫妻所提供的一种既不违背信仰又能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的折衷处理。人们对于婚姻的期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可以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相呼应,而随着时代的迈进,当人们对于婚姻的期望从基本的生存需求上升到如今的自我实现阶段,“分居婚”也由此逐步演变成如今极具乌托邦色彩的理想模式。
《逃避虽可耻但有效》剧照
换句话说,“分居婚”其实越来越契合现代人的需求。据统计,国内有超过8成的已婚夫妻渴望拥有独处的空间。
在多伦多大学所进行的社会调查中显示,西欧、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约有10%的夫妻选择了分开生活的亲密关系。调查中显示,当伴侣们主动选择这种持证分居的婚姻,他们基本上把“分居婚”看作一种跳转于伴侣亲密关系与“单身”生活状态的双面模式,并且双方给予了彼此更多的空间去探索恋情之外的身份和兴趣。
在谷雨数据所整理的离婚群像中,“生活琐事”与“分居”成为了两大主要的离婚原因,当“分居婚”避免了生活琐事对于夫妻日常生活的挤压时,也引发了持证分居最常被质疑的一个方面:当双方在婚姻生活中长期缺席是否会导致夫妻情感破裂?身体距离与情感距离是否能够划等号? 
数据显示,“生活琐事”与“分居”成为了两大主要的离婚原因(图源:腾讯谷雨数据)
社会心理学家伊莱·J·芬克尔在《孤注一掷的婚姻》一书中谈到,拥有特定婚姻模式“偏好”的伴侣并不是通过分居来寻求一种更好的亲密关系,而是这种保持距离的家庭模式能够实现他们理想的情感模式。
芬克尔认为,婚姻生活的缺席展现了他们对于婚姻的不同期望,使得夫妻能够专注于培养适合自己婚姻的纽带,而不是试图改变彼此。而这个道理,可能才是婚姻生活的真谛。

婚姻的变奏


最近,有一档与离婚相关的综艺节目引发了网友们的大量讨论,这些网友们,有一部分还是单身的年轻人。《再见爱人》以探讨离婚为名,展现了婚姻里的艰巨和无奈部分。
综艺《再见爱人》
其中有一对夫妻尤为让人惋惜,那就是有10年婚姻经历最后仍然分道扬镳的演员章贺和郭柯宇。他们在节目里的一句话让人倍感唏嘘:“婚姻中的我们俩互相都会感受到一种孤独”。
这句话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共鸣。
婚后的男女时常在共同营造的婚姻生活中将彼此理想化,直到在逐渐缺氧的空间中,耗尽全力,感叹着婚姻这座坟墓。
《婚姻生活》剧照
人们对于婚姻愈发增多的失望也来源于现代人亲密关系模式的有限性,如今婚姻中的双方已经不再仅是单纯的复数化,法国哲学家福柯就曾在晚年,提倡创造多元亲密关系的呼声 ——我们不能把自己固定成某种单一的本质。
除了“分居婚”,其他的多元亲密关系也开始被提及,包括打破一夫一妻制的开放式婚姻,拒绝被社会化的事实婚姻(同居伴侣),以及熟龄夫妻在晚年分开生活,开始追求自我的“卒婚”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非传统模式,“分居婚” 兼具了传统与个性,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自治的忠贞婚姻与自主的探索个体”。
《致命女人》中的三人同居生活
在更为重视家族观念的中国,“分居婚”中个人主义与婚姻责任的共存成为了一大挑战。比如,如果习惯分居生活的两人生下了小孩,或者是要共同照顾年迈的老人,那么他们的责任应该如何建立和分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费心费力的磨合与奔波是否使得自由独处的片刻丢掉了价值?
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被不停膨胀的信息所消解时,亲密关系已不仅被视作单纯的相伴,人们希望婚姻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婚姻故事》剧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分居婚”实现了一种良性的现实主义,直面了传统婚姻在一个屋檐下恒久远的爱情童话,也为现代人带来了理解亲密关系的探索角度。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们常这样形容婚姻生活。当我们离亲密关系越近,越会感受到其中的言不由衷、无可奈何和心甘情愿。

参考资料:

Finkel,EliJ.“TheAll-or-NothingMarriage”,NYTimes, https://www./2014/02/15/opinion/sunday/the-all-or-nothing-marriage.html, 2014.

Trost, Jan. “Marriage, Cohabitation and LAT Relationship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https://www./stable/44109607, 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