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就这么一个陶渊明

 室静半枕书 2021-12-03

云想冒出来就冒出来,没有一个人盖着它不让它冒出来;鸟儿飞累了,想回家就回家,没有一个人拦着它不让它回家。他向往万物平等的自由,大家都可以释放天性,发挥生命的极致。——题记

寒假里读了北大理科才女陈庚的《几生修得到梅花》一书,一开始是被书名所吸引,我总觉得这句宋词是不羁与谦逊的完美结合,便在空闲时间翻看这本书。后来又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便注意到了这个身着一身蓝袄青裙,君子之风盈盈的选手。她的台风稳妥,与世无争的独特气质充满那方舞台,我猜她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拿奖,惟愿以诗会友,享受诗词之愉!她那恬静是融入骨子里的,或许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魏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翻开这本书,着墨第一个人便是陶渊明。陈更的文字自然如行云流水,没有丁点儿刻意,炉火纯青到浑然天成,绝无枯燥乏味之感,灵动活泼,如清风朗月。虽然书中的人物都是被人们千遍万遍历来称道的,但她的角度是我从未见过的,刁钻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望而不及,也不会让人食之无味。这便是一个理工才女的傲人智慧。

她认为陶渊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不只是因为他所处时代的赐予,更重要的是他最终真正实现了回归的愿望。以至于所有的田园诗都安在他头上也毫不违和。

愿望人人有,实现的能有几个?能舍得抛弃当下拥有的,谁人能完全做到?即使做到了,当过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清苦日子时,谁能没有丝丝悔意呢?

陶渊明做到了,他乐陶陶,真逍遥,能放下,懂生命。他安然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若累了,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待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时,扛起锄头就回家,恰逢“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他也不恼,既至家,欲饮酒,奈何家贫不能常得。亲戚老友也很懂他,经常好酒好菜招待他,他也不假意推辞,举杯畅饮,一醉方休,转身就走,只留下一个声音“多谢好酒,别送!”

吃饱喝足,掩卷一读,会意处,挥笔泼墨就是诗!何用刻意为之呢?他本身就是诗,他的生活就是诗,他的灵魂就是诗,一草一木一云一雨都是诗,千古就这么一个陶渊明,谁与争锋?当然,渊明也不会跟你争,多无聊。

或许“啊?问我为什么写文章?”

“写着玩儿啊。”

我们的五柳先生这样说。

在陶渊明的心中,他真正想要的是归隐,是回归,是自我完成,所以他的身在田园里,他的心也在田园里,他已和田园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懒惰,消极,闲散放纵,非;

自然,自由,归其本性,是。

作者:葛谣,临沂商城实验学校九年级五班学生,也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勤恳踏实,品学兼优,默默生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