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世瑞:《夜航船》作者“破额山人”为沈钦道考

 芸芸斋 2021-12-03

  沈钦道为清代乾嘉时期苏州地区著名诗人,然其著作或亦散佚、或未经考见,成为研究吴江沈氏文学世家者的一种遗憾,如周绍良先生所著《绍良丛稿》之《吴江沈氏世家》、郝丽霞女士之《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及李真瑜先生之《明清吴江沈氏世家百位诗人考略》等论著,均未论及沈钦道作品。据笔者考察,沈钦道今有部分诗文传世,多出于《买山楼诗稿》,另外他还著有笔记小说《夜航船》一部。 

  《夜航船》在明清时期有两种,一为明末清初张岱所著之笔记杂著,一为清代中期“破额山人”所著之笔记小说。清代“破额山人”创作之《夜航船》,是嘉庆年间以记录苏州怪异之事为主的笔记体小说,宁稼雨先生《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先生《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两书“《夜航船》”条里都没有指出作者为何人,“破额山人其人未详,仅据书中内容及所题,知作者姓沈。乾隆嘉庆间吴江(今属江苏)人。曾就读于县松陵书院”(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5页)。 

  目前《夜航船》的版本有六种:一为嘉庆五年刻本,八卷,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嘉庆庚申(五年,1800)破额山人序、破额山人题辞。序末题云“嘉庆庚申秋八月破额山人自题于葑溪之小山隐”。二为嘉庆六年识砚堂刻本,八卷,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前有破额山人序,书后有刘半农“十六年二月半农过目”题字。三为国家图书馆藏民国九年(1920)上海广益书局发行、题名“庄蘧庵”的八卷本,铅印,前有破额山人自序、破额山人题辞。今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本、栾保群《稀见笔记重刊》本,皆源于广益书局本。四为苏州图书馆藏采风报馆发行、题名“长洲破额山人编、衢州幸楼主人校刊”之八卷本(书中或写作“长州”“幸搂”),铅印,封面阙,无出版年月,前有作者友人“浮邨逸廖”序、“破额山人”题辞。“浮邨逸廖”序作于“岁在阏逢律在蕤宾”,当在嘉庆甲子(九年,1804)五月。此本别字、误字较多。五为上海图书馆藏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据编者自序纪年)北京广业书社发行之《春泉闻见录》与《夜航船》的合订本,石印,一册,封面阙,其中《夜航船》显然为节本,前亦有破额山人自序、破额山人题辞,共四十九则。六为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八卷,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题“破额山人编”。前有破额山人自序、破额山人题辞。 

  据以上版本看来,《夜航船》全本共八卷,122则。嘉庆六年识砚堂刻本、上海广益书局本、上海进步书局本皆源于嘉庆五年本。苏州图书馆的采风报馆本不知出自何本,破额山人与浮邨逸廖所作的序文也不同,但小说叙述的内容基本一致。据文中的信息来看,作者为吴江著名的文学世家沈氏家族,今国家图书馆藏有《吴江沈氏家谱》,从中可以考见作者文中所述并非虚构。 

  《吴江沈氏家谱》(下简称《家谱》)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共六册,清沈光熙等修,民国二十年钞本(所据底本为乾隆五十二年刻本),原件现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部,中华寻根网有影像版,读者可查阅。《家谱》凡经七次撰修,第七次撰修人员为十三世孙沈光熙、沈叔煌等人,《凡例》第十六条云:“旧谱以支属烦多,辈行难辨,故按五行相生之义,拟列一十六字,上下取用,使无相混。”十一世至十六世分别为“永、楙、熙、培、钦、衍”字辈。据《家谱》可知,吴江沈氏家族始祖为沈文,后分八支,其中“半闲公支”独占五卷,即卷四到卷八,原因在于此次撰修《家谱》的主要成员出自半闲公一支,故于本支世系所述尤详。 

  《夜航船》透露出来的家族成员及亲友信息有:“族长雪洲公”“东昌公”“蓬莱公”“先伯祖冠云”“先叔祖松亭”“雯中叔”“南庐叔”“翠田叔”“翊亭叔”“眉生叔”“寄庐叔”“族兄秋岑”“族兄拙亭”“玉如弟”“见心弟”“侣兰兄”“若敬弟”“予家姻长顾湘南”“霈儿”。经比对,上述《夜航船》六种版本中出现的沈氏家族成员及与作者相关的师友名讳、字号基本相同,不过苏州图书馆藏本在卷一《赏善罚恶》里“震中叔”、卷六《江西章柳人》里“虔中叔”在其他藏本里同处均作“雯中叔”。与《夜航船》所述相合而见于《家谱》的人员有:“雪洲公沈叔煌”“东昌公沈珫”“蓬莱公沈自南”“先伯祖冠云沈彤”“先叔祖松亭公沈光熙”“雯中叔沈学坡”“族叔履桥沈培和”“寄庐叔沈墀”“族兄秋岑沈桂生”等,其中《家谱》的主修人员松亭公即沈光熙与作者关系甚为密切,《夜航船》中有数则如《郁林梦验》等提及二人过从相商事。从《家谱》中的东昌公、蓬莱公、先伯祖冠云、先叔祖松亭的家族信息可知,作者属于《家谱》中半闲公一支,即沈文九世孙懋所公沈珫的一支。沈珫有妻妾数人,育有十一子,蓬莱公沈自南为钱氏所出。沈自南有子五人:永仁、永义、永礼、永智、永信。沈永智有子六:始树、士楷、绍休、金章、裕植、宏业。其中沈绍休出家为僧,沈始树有三子:沈彤、沈旦、沈薰;沈士楷有一子年幼早逝,过继沈旦为嗣。沈金章有二子:沈凤鸣、沈凤翔。沈裕植有三子:光熙、俊熙(殇)、夔熙。沈宏业有二子:沈煌、沈灼,沈煌有女五人,无嗣,沈灼有子一人沈培风,早卒,无嗣。至于沈叔煌、沈培和、沈学坡为沈自晓之子沈永褒一系。沈桂生则为沈文九世孙容襟公沈瑄一支。 

  《夜航船》卷一《赏善罚恶》为作者之“雯中叔”沈学坡所讲,沈学坡为培字辈,以《凡例》中“永、楙、熙、培、钦、衍”的字辈来推算,作者应为钦字辈,故称沈学坡为叔辈。又《夜航船》卷二《苏明府》载有吴江知县苏正蒙与松陵书院院长皇甫枢及诸生会饮校艺一事,作者躬逢其会,并因赋诗先成得苏正蒙奖许,“中一联云:'弹琴午日徵阳若,挥蓬清风诵穆如。’明府大喜,谓山长皇甫公曰:'郎君具掣扇才,惜无莲花幕之。’传为美谈。”结合下面介绍皇甫枢轶事的《三桩快事》《书生拘执》来看,此事当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左右。据乾隆《竹山县志》卷十七载,皇甫枢在乾隆二十七年任竹山知县,因断案失误,乾隆三十一年离任,后在闵峙亭推荐下掌教吴江松陵书院。又“苏正蒙”其人,据光绪《赣榆县志》卷九、卷十载,苏正蒙字养泉,乾隆庚午举人,乾隆三十六年任赣榆知县,三十八年离任;又据同治《苏州府志》卷五八载,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苏正蒙任吴江知县,乾隆三十九年六月初四日杨宜伦署印,知苏正蒙在任未及一年,这也与《苏明府》一文中所说的“明府名正蒙,楚人,从甲榜出宰吴江,未及一载,不合上官而去”的情况相符。《苏明府》云苏正蒙与皇甫枢“一见恨晚,贤主嘉宾,迭为往复”,时作者已为吴江诸生,撰修于乾隆五十年的《家谱》,自然也会载入其中。 

  据《家谱》,在懋所公沈珫一支里,钦字辈里为秀才或贡生、监生而未中举者共有七人,即沈钦仁、沈钦智、沈钦文、沈庭锡、沈钦绶、沈宸锡、沈钦道。因作者在《夜航船》之《黄白二物汤》一则里称沈桂生为“族兄”,按《家谱》卷七:“桂生,字梦蟾,号秋岑,乾隆丙寅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治《诗》,补震邑庠增广生,配孙氏,子一女一。”乾隆丙寅年为乾隆十一年(1746),可知作者生于乾隆十一年二月之后。据《家谱》,沈钦仁生于乾隆八年(1743),沈钦文生于乾隆九年(1744),沈庭锡生于乾隆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所以懋所公一支钦字辈未中举者七人,只有沈钦智、沈钦绶、沈宸锡、沈钦道四人合乎作者的年龄要求。又作者称沈彤为先伯祖、沈光熙为先叔祖,查《家谱》可知,沈彤生于康熙戊辰(二十七年,1688),沈光熙生于康熙辛卯(五十年,1711),知作者之祖生年介于1688年至1711年之间。沈钦文、沈钦绶、沈庭锡之祖沈焕新生于康熙丙子(三十五年,1696),沈宸锡之祖沈勋生于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沈钦道之祖沈凤鸣生于康熙乙亥,而沈钦仁、沈钦智之祖沈兆熊生于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故沈钦仁、沈钦智也在排除之列。以世系来看,沈钦绶之祖沈焕新为沈永褒孙,沈永褒为沈自晓子,故沈钦绶为沈自晓一系,也与作者所述不符;而沈宸锡出沈培生、沈培生出沈勋、沈勋出沈骧桴、沈骧桴出沈永仁,永仁为沈自南一系——故与作者所述相合者只有沈钦道、沈宸锡二人。 

  又,作者称沈彤为先伯祖、沈光熙为先叔祖,沈彤、沈光熙出沈自南之子沈永智一门。沈钦道、沈宸锡二人虽同出沈自南一系,但沈宸锡出自沈永仁一门,依据《夜航船》所述,只有沈钦道与作者最为接近。 

  《夜航船》之《风水运》一则中云“此事寄庐叔官延平时目睹,且识其人,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为我述于静晖堂上。”“寄庐叔”即沈墀,《家谱》卷六“沈墀”条云:“沈墀,字庚伯,号寄庐,康熙庚子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治《书》,补邑庠生。乾隆庚午举江宁乡试三十九名,例授儒林郎直隶州同知,借补广西奉议州掌印、州判,再任福建长泰县知县,借补南平县峡阳丞。乾隆甲辰年三月二十二日,年六十五岁。”沈墀生于康熙庚子(五十九年,1720)十二月,则作者之父生年则在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之前,据《家谱》知沈宸锡之父沈培生生于康熙辛丑(六十年,1721)九月三日,沈钦道之父沈均生于康熙庚子九月八日,显然沈钦道之父生年稍大一些。沈墀卒于乾隆甲辰(四十九年,1784),所以此段轶闻应为其去世前不久讲述。 

  综合以上可知,破额山人应为沈钦道。据《家谱》卷五所载:“沈钦道字右文,乾隆辛未年(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治《书》,补江邑庠生,配李氏。”沈钦道出沈均、沈均出沈凤鸣、沈凤鸣出沈金章、沈金章出沈永智、沈永智出沈自南,其世系如此。 

  然今之董振生、潘丽敏主编《吴江艺文志》之“沈钦道”条云:“沈钦道(1751-1787),字右文,号桐庄。清吴江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取入江庠。诗才奔放,积卷甚富。”(董振生、潘丽敏《吴江艺文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441页)本条所记作者卒年有误,且取入江庠之年也不知何据。今存于世的《逸溪诗草》及《卬须集》里,皆有关于沈钦道嘉庆年间尚在世的记载。 

  《卬须集》二十一卷,清吴翌凤辑,嘉庆年间刻本,现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吴翌凤在《卬须集叙》(作于嘉庆十九年)及《卬须续集引》(作于嘉庆二十二年)里,言所收诗皆为见在诗人所作,《卬须续集引》云:“余辑平生师友之诗为《怀旧集》,均属以往之人;又采录今旧雨之诗凡若干家,节取匏叶诗人之义,名之曰《卬须集》。”“旧雨”即老朋友,所以即使保守一些,沈钦道于嘉庆十九年尚在人世。又《续集》卷三有沈钦道《生朝偶述》诗,内云:“甲子泥途又一秋,余生鹿鹿几时休。”沈钦道时年六十岁,已是嘉庆十六年后。《卬须又续集》卷之三“沈钦道”条云:“沈钦道,字右文,号桐庄,吴江人,廪贡生,有《买山楼诗稿》。” 

  沈宸锡父培生(《家谱》中有多人名“培生”者,本文有两“沈培生”,一为沈勋子沈培生,即沈宸锡之父;一为沈旦子沈培生,无嗣。周绍良先生所著《绍良丛稿》之《吴江沈氏世家》、郝丽霞女士之《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及李真瑜先生之《明清吴江沈氏世家百位诗人考略》“沈培生”条均未谈及《逸溪诗草》,此书《清代诗文集汇编》亦未收录),在乾嘉时期以诗知名当时,今有《逸溪诗草》流传于世,藏上海图书馆,共113页(包括封面),正文为楷书书写,上下两册,不分卷,收诗在三百七十首左右。《逸溪诗草》上册前有“长州蒋司马业晋梧巢题”五言律诗一首,书中分《偶存草》《吾庐诗草》《松月斋诗草》三种;下册卷前有“道光四年十二月吴江徐达源撰”序文一篇,叙此文缘起,序文后有朱印篆文两枚:“臣达原”“山民”。卷后有黄裳题记一篇、朱印“黄裳”一颗;沈钦道识语一篇、沈钦道《读逸溪叔遗集赋长歌跋之》一篇,皆手书,后有朱印三枚:“钦道”“右文”“桐庄”。“元和陈司马树华冶泉”《挽章》诗一首。蒋业晋、陈树华、徐达源皆为吴中一时名流。黄裳先生之题记述此书来历,云: 

  甲午十一月十七日收此沈培生诗稿二本于海上。书自吴江来,尚有许自昌、许竹隐、许心扆家集数种,甚得意也。此本虫吻如织,当付王重民藏之。黄裳记。 

  从《逸溪诗草》知沈培生有一子二女,此与《家谱》所记相同,其子宸锡在诗中称“钦宸”,可见宸锡又名钦宸,亦合乎“钦”字辈的序列。《正月十七出门,儿子钦宸送至冶溪》诗云:“新妇拜别时,敛容意意意。大女泣号咷,小女牵衣袗。”可知宸锡成婚时两妹尚年幼。沈培生为人平易,与族人关系颇为融洽,惟家境窘迫,为人作幕为生。《逸溪诗草》中关于沈氏家族成员的信息,透露的并不多,诗中除沈钦宸之外,见有“从弟履桥”(沈培和)、“从弟履仁”(沈培麟)、“江干叔”(沈斯盛)、“从父翰蜚”(沈凤鸣)、“蕴初弟”(沈培心)、“念勋弟”(沈培性)、“诲毂弟”(沈英)等。 

  沈钦道在诗集后有识语、跋文各一篇,对我们寻找《夜航船》的作者,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沈钦道所作识语,无纪年,字行间有残缺,云: 

  叔父逸溪诗,胚胎白傅晚年诗诸作,间有如皮陆者,惜次韵太多,不无元遗山七字之憾,集中清刚隽上,诸口口用重圈标出,以便采,余亦无懈可击,寿之口口,口于贤子孙有厚望焉。侄道识。 

  沈钦道之《读逸溪叔遗集赋长歌跋之》作于嘉庆甲子(九年,1804),歌行体,诗云: 

  鸿文一代昌黎伯,不得其平鸣槭槭。屈宋衙官悲复悲,骚坛圭臬追三百。古人论诗穷者工,遂使呻吟满床席。时鸟候虫鼓天机,拙哉效颦纷今昔。家有名士逸溪叟,少曾追随厕裙屐。清谈珠玉唾云霄,妙腕龙蛇走络绎。书生薄命主司奇,献书博得红勒帛。饥驱三楚一官贫,些些寉粮甘作客。匡庐瀑布荡雄心,湓浦琵琶弹落魂。诗人流寓颇潇洒,冰雪聪明净消释。杯酒岂因块磊浇,囊钱多为登临掷。暮年词赋震江关,何关半字涉逼迫。长歌翻倒豫章风,短句画破旗亭壁。短句长歌属和忙,羚鸿角爪脱痕迹。分明水态与云容,时写花红并月白。音真律细品极高,江山之助挂眉额。谭僻钟枯异构思,南施北宋同标格。吁嗟叔兮怅何往,遗编生气尚奕奕。口若悬河意若霞,目如岩电髯如戟。有子恂能读父书,有孙皎可绵祖泽。雏凤清于老凤声(原注:李商隐句),从蹄定越前蹄踟。白发青毡庑下吟,身后声名愈赫赫。 

  时嘉庆甲子莲花诞日侄钦道拜稿于葑溪之小山隐。据《读逸溪叔遗集赋长歌跋之》文可知,沈钦道在嘉庆九年时尚在人世。前述吴翌凤《卬须集》之《续集》亦可证沈钦道在嘉庆十九年尚在人世,故《吴江艺文志》之“沈钦道”条著录有误,但据印文来看,沈钦道确乎字右文,号桐庄。“浮邨逸廖”不知何人,其《夜航船》序文作于嘉庆九年五月,沈钦道《读逸溪叔遗集赋长歌跋之》文作于嘉庆九年六月,若《夜航船》作者为沈钦道,是有机会请友朋作序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破额山人《夜航船》自序与沈钦道《逸溪诗草》跋文都作于“葑溪之小山隐”,结合笔者在前文据《夜航船》《家谱》而做的推论,终可确定“破额山人”即沈钦道之别号。至于作者为何取名“破额山人”,笔者以为与沈钦道当时寓于葑溪有关。葑门即苏州东门,门外风景秀丽,葑门之上城楼原有“溪流清映”匾额,唐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一诗云:“破额山下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破额山人”即取名于此。 

  据同治《苏州府志》卷一三八载,沈钦道生前著有《买山楼诗稿》一书,今未见刊本,或已佚失,嘉道年间的顾禄在其所著《清嘉录》卷六“三伏天”条辑录沈钦道《吴门杂咏》诗一首,吴翌凤《卬须集》辑有沈钦道诗十七首,大约都出自《买山楼诗稿》。《夜航船》及《逸溪诗草》中也存有他的诗歌作品。据苏州图书馆藏《夜航船》本之“浮邨逸廖”序云“吾友破额山人风擅谈天雕龙之才、并具模山范水之笔,平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身为秀才,多次应举不中,故《夜航船》中多有乾隆年间科场轶事及其为人幕宾往来迁徙之描写。《家谱》撰修时沈钦道尚未有子,《夜航船》之《做一工像一工》一则中云“霈儿”,表明沈钦道在嘉庆年间曾有一子,故其《生朝偶述》诗云:“甲子泥途又一秋,余生鹿鹿几时休。妇频谏酒孔饶舌,儿解吟诗亦点头。”若按《家谱》字辈序列,其子当名曰“沈衍霈”。 

  沈钦道原籍吴江、寓居长洲,故有在“葑溪之小山隐”的文学活动,苏州图书馆藏《夜航船》称作者为长洲人也是有根据的。吴江沈氏家族向以诗文戏曲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涌现出沈奎、沈璟、沈自南、沈彤、沈鸣凤、沈曰霖、沈桂芬等历史名人;作为明代戏曲界“沈汤之争”主角之一的汤显祖,《夜航船》言其后裔文学素养不如沈氏家族,书中《严又茗》一则所云为临川汤氏竟然不识《玉茗堂集》为何物,以资笑谈事,于中可见“沈汤之争”在清代中期的余波微澜。总之,“破额山人”身份的确定以及沈培生《逸溪诗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的研究或可起到一定的补阙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