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唯网络】IPV6的介绍

 新用户16501297 2021-12-03
一、IPV4与IPV6对比

1.地址短缺,这是升级到IPV6的主要动力

2.IPV4只有32Bits地址长度,只有40亿左右的可用地址

3.地址不够用的主要原因是地址分配的极不合理,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分配的比较少

4.中国即止202年8月,大概只有2502个IPV4地址,B类地址池不足200个,A类地址一个没有

5.80年代推出的IPV4为了适应当时的复杂网络类型(协议种类比较多)包头设计复杂,常规一共需要12个字段

6.包头存在Option选项,导致长度不固定,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需要先分析整个包头,然后判断对应的处理方法

7.IPV4地址可以在接口配置第二个备用地址,但是在建立动态路由协议时,只有主地址可以用来当做更新源

如果将来要重新规划地址,很难实现不切断网络使用的过渡

IPV6可以在接口下配置两个IP 地址,并且都可以当做更新源

8.因为各方面原因,IPV4地址也很难由IANA收回并重新分配

9.地址分配不合理,并且不连续,没有层次性,导致路由汇总变得很困难

10.路由协议需要传递的路由数量大,加大了路由器本身的负担,并且导致路由表过于庞大

9.IPV4因为涉及时间早,更多考虑的是使网络可以连通,并没有考虑数据安全,组播应用及Mobile ip的应用,导致对相关技术支持不够-------Ipsec早期是给IPV6设计的,后来被移植到IPV4

10.对于安全性,用户使用的都是私网地址,无法对黑客进行精确的捕捉

11.IPV4的多播分为–广播与组播,广播在二层网络会产生广播风暴,而组播中提供组地址D类地址理论上只有2的28次方个------------IPV6没有了广播的概念,多播=组播 而IpV4的ARP替换成了NDP

12.IPV4虽然也可以提供相应的Anycast技术,但是没有专用的Anycast 地址

13.组播与Anycast流量通常都是流的方式出现,IPv4对流的处理方式复杂,IPv4没有特定对五元组的标识,确定一组数据流相对困难,而Ipv6有单独针对一组数据流的五元组做标识的字段,使后期做QOS变得更加方便

14.无论作为标识符还是定位符,IPV4地址都不够理想

标识符用于定义源端,定位符用于定义目的端

标识符与定位符的要求在RFC2101中有明确定义,唯一性和永久性

私网地址的存在导致网络中有大量相同的地址,因此不具备唯一性,不是理想中的标识符

因为地址空间的不够用,主机通过DHCP获取地址后,但是一旦释放地址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不具备永久性,并不是理想中的定位符

15.NAT技术的存在大大推迟了IPV6的实施,减缓地址空间不够用的问题

NAT技术虽然可以延迟地址空间耗尽问题,但是因为NAT在转换时生成Translaton表项

并且表项中每一条转换提阿偶需要占用65KBytes的内存,大量消耗设备资源,并且每一个条目还存在生存期问题,而且一旦经过NAT转换后,那么回来的路由也会有问题。

16.NAT会破坏到端到端的IP应用,因为IP地址会发生改变

17.IP提出的VLSM子网划分技术,看上去是在节约空间,其实是在变相浪费,因为每个子网有两个地址是不可用的,子网划分越多,浪费的地址越多。

18.CIDR虽然提供了汇总路由,减少路由条目的方法,但是历史原因分配的地址杂乱无章的问题,很难应用

19.DHCP可以解决主机的地址配置问题,但是DHCP服务器部署很麻烦

20.IpV5是存在的,但是在设计初始因为设计方向问题就夭折了。而且IpV7-V8-V9的草案已经提出了

图片
二、IPV6的优势

1.提供了128Bit(大约是3.4*1038个地址,理论上是地球表面原子数的100倍,可以做到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一个ip地址

2.不在依赖NAT技术

3.地址分配有序,使路由汇总更容易实现简化路由表。

4.一个接口可以配置多个IPV6地址,因此更容易重新修改ip地址

5.主机可以自动的产生ip地址

6.包头简单,40Bytes,使数据转发效率更高

7.包头内提供流标签,更好的实现QOS

8.拓展包头实现新的技术拓展,并且不应是原包头

9.数据包只在源进行分片,之间阶段不在分片了,通过PMTUD技术

在源旦侦探路径上最小的MTU值

图片

10.没有广播数据,全部被组播数据取代

11.没有校验和,靠二层和四层检测机制来确定完整性

12.IpSec和Mobile ip内嵌到IPV6中,支持性更好

13.多协议迁移方法 ,双协议路由协议(同时支持IpV4与IPV6),6to4 Tunnel

IPV4与IpV6地址之前进行NAT-P的转换等技术

图片
三、IPV4与IPV6的报文比较

图片

相比较IPV4的包头来说,IPV6包头去掉了IHL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Header ,Checksum,OPtion和padding字段

并将原有的Type of Service 改为 Traffic Class

原有的Time to live 改为Hop Limit

原有的Tottal Length 改为Payload Length

原有的Protocol 改为Next Head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