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币上的狮子和外滩的狮子----汇丰银行大楼

 zhp001007 2021-12-03
图片

在外滩,除了著名的江海关大楼这回是上海的江海关----海关大楼》以外,旁边吸引眼球的另外一幢大楼应该就是它----汇丰银行大楼。

上海外滩建筑群汇丰银行大楼

鸦片战争后,中国外债猛增,亟需一套完善的银行体系。但当时中国只知钱庄票号,不懂银行,而外资银行总部设在英国或印度。这种金融体系,不管谁开一家总部在中国的银行,都能从清政府身上稳赚。在这种背景下,由苏格兰人、香港黄埔船坞公司第一届主席托玛斯·萨瑟兰德(苏石兰)于1864年在香港发起成立,资本额500万港圆。最初的发起委员会成员包括怡和洋行(这就是前一篇写过的“韦尔斯桥”那个怡和洋行《百年老桥外白渡桥》)之外的15家洋行:宝顺洋行(Messrs Dent & Co.,委员会主席)、琼记洋行(Messrs Aug Heard & Co)、沙逊洋行(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轮船(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禅臣(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Gilman & Co)、 顺章洋行(Messr P Cama Co)等十间洋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主要针对中国业务的银行,就是汇丰银行。

银行的名称为“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因为主要是在香港和上海经营中国地区的业务,所以按照当时英国海外银行主要按照经营地取名的习惯,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简称HSBC。由于当时银行中文名中多有“汇理”二字,意为处理“汇票”和“理财”之意,苏石兰入乡随俗将中文名定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后来华人买办古应春测算过笔划吉凶之后,建议中文名改为“汇丰”,取其“汇款丰裕”之意。至此,才有了大名鼎鼎的这个中文名称。

图片

上图为第一代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1874—1949年的75年中,外资在上海先后开设了大小银行68家,其中执金融界牛耳的是英资汇丰银行、德资德华银行、日资横滨正金银行、法资东方汇理银行、俄资华俄道胜银行和美资花旗银行6家,业界称之为“六国银行”。外资银行由于语言、币制以及商业习俗的隔阂,无法直接与中国商人沟通,于是就雇佣了大量买办,作为中西方商业贸易的桥梁。苏州东山席家,自席正甫开始,成为势力最庞大的金融买办家族,席正甫走入金融界,也很富有传奇色彩,他19岁到上海钱庄当学徒,学会了几句洋泾浜英语,进入英国汇丰银行买办间工作,后任跑楼(就是在洋人老板和中国职员中间起到上传下达作用的职员,基本要求就是会英语和沟通,大白话就是“英语要好,情商要高”)。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500万,席正甫认为这是晋升发财的千载良机,而且是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便代王槐山处理此事,从此与洋务派首领李鸿章拉上了关系,成为洋人与官府沟通的代言人。

当时的中国以北京为政治中心,凡和列强的借款,多在北京议定。而上海则是具体金融交易的中心,完成对清政府的借款。汇丰银行作为数一数二的大行,也是如此。

向中国政府贷款,是汇丰银行很大一部分业务。仅1874年到1887年间,清政府共有11次借外债,其中7次是通过汇丰。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借款3.5亿两,汇丰银行涉及百分之三十八,约1.33亿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每年支付的赔款和外债,是用关税作保。起先是汇丰银行等9家外国银行共同经办,后来就成汇丰银行独家办理。而清政府的借款是以海关关税作为抵押的,因此汇丰银行成了实际上的中国海关控制者,中国政府想动海关关税必须经汇丰银行同意。这就是汇丰银行的发家史。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汇丰银行还在中国其它内陆城市积极扩张,上图的建筑是位于武汉汉口江滩的武汉汇丰银行大楼现在是光大银行,最初于1866年开设,在汉口英租界江滩建造2层楼房。1913年-1920年重建成为豪华的古典主义式样的4层大楼,离武汉的江汉关被误会,这是汉口的江汉关大楼不远,汉口汇丰银行同样是以汉口的海关关税作为抵押而放款的,因此为了方便查账,也建在武汉汉口江汉关附近。

图片

上海分行1865年4月开设,最初办公地点在外滩的中央饭店。到1874年因业务量大,原楼面积不够使用,购买了海关南面西人俱乐部的房子和大草坪,造了一座3层楼房,即在今天的福州路外滩。上海分行是它在中国大陆的管辖行,统辖所有在大陆的分支机构,是调度资金的枢纽。1921年因业务所需以四千两/亩的价格购下在上海外滩(属上海公共租界)的两处房产并将其拆除以建造新的总部大楼,委托公和洋行进行建筑设计、德罗可尔洋行承建,同年5月新楼开工至1923年6月完工,建造了一幢高7层、占地14亩、具有豪华气派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而其整体耗资共1000万银元,约为当时汇丰银行两年利润的总和,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图片
1921年汇丰银行在上海外滩兴建大楼时,向英国订购了两尊西洋风格的铜狮子,计划安放于大楼正门前作为银行镇兽。两尊铜狮中开口一尊命名为斯帝芬,它是当时汇丰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的名字,和闭口一尊命名为施迪,上海分行总经理的名字。设计者为英国艺术家亨利·普萨,雕塑者为韦斯达(William Wagstaff),铸造者为周燕翔。第三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于1935年落成时,香港汇丰仿照上海汇丰银行大楼门前也摆放两尊铜狮,与上海的表亲一样,香港的狮子也是由韦斯达雕塑,并由周燕翔以铜铸造,更与上海的铜狮一样命名为斯蒂芬和施迪。在1942年日军攻占香港后因物资紧张,日军曾试图将港沪两地的铜狮运至日本回炉取铜。香港的两尊铜狮于是连同维多利亚女王铜像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大班昃臣爵士(Sir Thomas Jackson)的铜像一起被运至日本,准备熔为军火材料,差点就变成了炮弹壳。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一名美国海军水手跑进香港汇丰大堂,告诉汇丰的工作人员说铜狮子幸免于难,并说他曾在日本大阪川崎船坞见到它们的踪影。同年10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铜狮终于回到香港,但身上留有弹痕。

铜狮

原件“史提芬”在上海外滩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中展览。另外一只“施迪”则存放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外滩原汇丰银行大楼现在为浦发银行,门口的铜狮子为复制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我们看到的港币上的狮子图像便是来源于汇丰银行门口左侧的铜狮子原型。

图片

在汇丰银行大楼八角形门厅上方,原有八幅马赛克镶嵌制作而成的大型壁画,穹顶上另有黄道十二宫及太阳神、月神的天顶画。1956年苏联舰队造访上海,为了借用大厅接见外宾,要对原有的装饰物做适当改造。基于当时的背景因素,有人认为,这一大块壁画太商业化,太西方化,建议敲掉。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的陈植院长知道马赛克是经过特殊处理不会腐蚀,因此主张以刷上涂料代替敲掉。随后经市政府批准,壁画遂遭涂料覆盖,从此销声匿迹,并因此躲过日后文革的浩劫。八幅壁画以汇丰设有分行的八座城市为主题,图案依次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座城市

主题壁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图案主体为中国航海保护神天妃“妈祖”,两侧为象征长江和东海的神话人物,背景为上海外滩。画面下方两侧纹饰为清朝商船旗和英国商船旗(Red Ensign)。 

香港,图案主体为身披英国国旗的女神,前方人物象征珠江及南海,手持书板,上为罗马数字MDCCCXLII,意为「1842年」,即香港割让给英国之年份。背景为香港岛。

东京,主体人物为象征「学习」的女神,两侧为象征「进步」和「科学」的人物。背景为东京皇居外壕、霞关官厅建筑群和富士山。纹饰为日本国旗和皇室旗。

伦敦,主体人物为不列颠尼亚女神,前方人物分别象征伦敦守护神和泰晤士河。背景为泰晤士河、威斯敏斯特宫、圣保罗大教堂。纹饰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爱尔兰徽章。 

纽约,主体人物为自由女神,前方人物为商业、通讯的守护神赫尔墨斯,以及联邦守护神。纹饰为纽约市徽、美国国旗及美国总统旗。 

曼谷,主体人物为象征肥沃和丰饶的女神,前方为象征劳动和丰收的神话人物,背景为湄南河和曼谷王宫。纹饰为泰国国旗、泰国海军旗、国徽和王徽。

巴黎,主体人物为手持「自由、平等、博爱」书板的法兰西共和女神,前方人物为胜利女神和共和国保护神,背景为塞纳河和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城岛,纹饰为法国王室纹章百合花。

加尔各答,主体人物为加尔各答守护神Kali,前方为象征恒河的人物,背景为恒河和加尔各答市区。纹饰为莲花、狮子和白鹭。穹顶的天顶画图案为太阳神、月神和丰收女神,下部围绕以黄道十二宫的图案。

图片

汇丰银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也一样随着每个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曾经的辉煌并不能代表永世的辉煌,当一个时代落幕,必然会有另一个时代的开启。汇丰银行留下的那对沉默的铜狮和那栋耸立在外滩的漂亮大楼,也是应了李煜的那句千古绝唱“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