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盏灯笼,能决定一个族群的生死存亡

 风吟楼 2021-12-03
dēng
lóng
Image

灯笼是中国古代的灯具,最早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南史·宋武帝纪》中有“壁上挂葛灯笼”的记载。

Image

用细竹丝作骨架,

以纱葛或纸为框,

半透明,

燃烛其中。

到了唐宋时代,灯笼的制作已达到极盛时期。这时,灯笼的功能不仅是照明的灯具,还成为了竞相争艳的观赏品。每到元宵灯节,“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

随着新光源的不断出现,灯具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灯笼早已淡出照明灯具的行列,基本上成为观赏品而已。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但是在潮汕地区,灯笼除了用于照明观赏之外,同时还是“祈福的工具”和“门户的标志”,且这些功能历经千百年至今仍然存在。

Image
祈福的工具
Image

潮汕人利用灯笼作为祈福的工具,其风俗行为是各种各样的,可谓“一乡一俗”。

澄海、饶平一些乡村的新婚人家,要在正月十五夜带着灯笼到祖祠,借用祠堂里的火烛点亮灯笼,谓之“添丁”(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便有“添丁”之意);

Image
Image
>>>

潮安一带的民众,除夕夜每家每户都要由男主人提着灯笼到神庙,借神庙火烛点亮灯笼,带回家挂于门前,谓之借神明之光保佑合家平安

揭阳、潮阳、汕头等地民众习惯将写有“天地父母”、“合家平安”等字样的灯笼作为吉祥物挂于门前。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Image

Image

Image
门户的标志
Image

潮汕地区农村,大多聚族而居,或一村一姓(父氏),或一村数姓。不同的姓氏,其渊源不同,从灯笼里就得以窥视一二。

为张扬族风,每个家庭门口都挂有写着自家姓氏或姓氏源头标志的灯笼,称“灯号”。

所谓灯号就是各姓氏创姓之初的封地地名,或是古时候皇帝对其先人所封赠的官衔,或是对其德行美誉的褒扬。


Image

如黄姓者,灯笼上写着“黄府”或“江夏世家”的字样;

李姓者,写着“李府”或“陇西旧家”的字样;

陈姓者,写着“陈府”或“颍川世家”字样;

庄姓者,写着“庄府”或“桃源世家”字样……

Image

写 灯 笼

写灯笼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手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Image

旧时潮汕各地集市中的门店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其中往往有一支制作特别,上书一个“写”字,这便是灯笼铺。

Image

灯笼铺往往铺前坐着一位上年纪的老者,戴着一双老花眼镜,两腕套上布制或草制的腕套,手拿着一支笔毫将尽的秃笔(毛笔接触竹制的灯笼,笔锋很容易损掉),一点一划、颤颤抖抖慢慢地写着,或者在重刷那些点划线条不到位的字。

灯笼用途不同,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比如挂在家门口或宗祠前的,都要写上姓氏和宗族的郡望,挂在庙宇宫前的则按不同的供奉写上诸如“天后圣母”、“玄天上帝”等。

Image

灯笼的式样繁多,常见的有冬瓜形、葫芦形、柿饼形等等,不同造型的灯笼在用法上也有讲究,冬瓜形的是普通人家所用,葫芦形是旧时官府差役的巡城灯笼,圆形的一般挂在祠庙门前。

Image
Image

潮汕灯笼模,也称灯笼壳,竹篾编制,大都是从竹器店买来后贴上丝纸,写字后再擦桐油。

旧时一些大户人家丧考妣,写上“慈”(母)、“严”(父)和死者享年,白底蓝字,没有擦油,挂在门前,俗称“白灯笼”。

所以在潮汕一些地方嘲讽吝啬的人就说“你的灯笼经到无擦油”。

一盏灯笼,决定生死存亡

有鄞姓者,姓氏源头标志是“汴梁世家”或“汴梁旧家(据传祖先来自河南开封,即汴梁)。鄞氏在潮汕的发祥地是潮安庵埠,曾是潮汕地区的大族、望族,遍布庵埠的文里、仙溪、溪头、陇仔、官里诸村。

于清顺治七年(1650)在郑成功“破龙溪诸乡”的战役中,在“逢鄞必杀”的屠杀中,鄞氏人丁几绝。历200余年生息,合族稍有生气。

Image

又逢清咸丰四年(1854),鄞氏有许多人响应吴忠恕起义,及吴失败,朝廷下令官兵赴庵埠抄斩鄞姓一族。

鄞姓者能逃的皆逃,逃不了的,幸有仙溪村王姓乡绅王龙岱出主意,改挂王姓灯笼。仙溪村高挂着写有“汴梁世家”的许多灯笼,一夜间改写成“琅琊世家”而免遭杀身之祸。

Image

一盏灯笼,能决定一个族群的生死存亡,这不是民间传说,是历史,1990年出版的《庵埠志》便有相关记载。

Image

随着社会的进步,灯笼的传统功能在逐渐淡化,纸灯笼的这一传统手工艺似乎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去,一般只在宗族祭祀、过年过节有必要之时才被搬上舞台,靠写灯笼养家糊口的手工艺人也逐渐减少。

Image

若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写灯笼”这一项传统手工艺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消逝。

Image
Image

“时年八节”

是每个“胶已人”生活的节奏、情怀的归属。

你知,或不知;

它都会定期提示你、教你、为你解答疑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