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A398:此心安处是吾乡——读《侦探往事》

 望月听雪bella 2021-12-03

/望月听雪

       谈到推理侦探小说,尘封于记忆深处的便是那个旧时年代里跨越千山万水,走进七零八零后少年时光的诸多海外侦探小说,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马车、庄园、礼帽、旧时代遥远国度里的衣着……最负盛名的自然是福尔摩斯,卷福饰演的这个角色亦是深入人心,《神探夏洛克》,不过背景却将十九世纪大英帝国鼎盛时期变换成了二十一世纪英国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他身高六英尺,长得精瘦。他的目光锐利,咄咄逼人,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子,给他平添几分机警而果断的神态。他下颚突出方正,说明他行事坚定。”而卷福仿佛是天生的夏洛克以外,那双色彩迷人的双瞳透着睿智、神秘、捉摸不透,“当你将不可能的情况排除后,剩下的情况,不管有多不可能,却肯定是真实的。”一语道破天机,读者的心随之起伏,一幕幕场景掀起轩然大波。埃勒里·奎因的《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谋杀案》、《罗杰疑案》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名侦探,“最平淡无奇的犯罪行为却往往是最神秘的,因为它看不出有什么新奇或特别的地方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

       这个侦探往事,由现代作者写就,但场景却拉回那个动荡又精彩纷呈的旧时代,“存在于沉眠和觉醒之间的一线缝隙,有段旧梦,谓之民国。”而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亚洲最富最大最繁华最自由最民主的城市”,称“远东明珠”。留声机里的老唱片,飘着《夜上海》悠扬的曲调;或是旗袍、热乎乎的糖炒栗子、黄包车、弄堂雨巷、石库门;亦或是十里洋场、车水马龙……我们未曾真实见过,却可以在字里行间仿佛亲历,“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弥漫着靡靡之音,老上海的繁华与歌舞升平在不夜城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老式斑驳的石库门、脱落掉漆的弄堂砖瓦、雕花的老虎窗、斑驳的招贴画、昏暗的汽灯,还有老式自行车……这些都是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年代的故事。”那个时代的歌从留声机里潺潺流淌,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回到那个民国时期的旧上海,无论什么年代都散发着不夜城的芬芳,代表着繁华与荣辱,深深烙印上各个时代印记的“魔都”。令人们为之赞叹疯狂,民国亦是人才辈出,动荡带来的爱殇离合不断,“张爱玲为胡兰成低到尘埃里,陆小曼在爱里迷失黯淡,杜月笙在人面、场面、情面里摸爬滚打”……

          地皮大王周金林昨夜自杀离世”,一则消息见诸于报端,陈应现教授匆匆去到巡捕房面见华人探长叶智雄,故事徐徐拉开大幕,将那个光怪陆离旧上海里的各类人物展现到读者眼前,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租界巡捕、洋人老板、畸人杂技团……纷纷乱乱唱起一幕大戏,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群魔乱舞,各方势力暗中角逐,暗杀、凶案此起彼伏,繁华背后的利益争抢,戴着面具的神魔鬼怪于此间此地此时,搅动了一整个上海滩……“畸人杂技团来沪表演,吸引观众如云,成为一时热点。恰逢其时,上海滩多名富豪大绅忽然陆续离奇死亡,死亡现场均呈现'密室’状态”,暴风雪山庄模式开启,而最终的真相令人匪夷所思,突破读者的想象,这种推理与情境描写,有前辈们笔触的影子,却突破了前辈们的框架,同样的“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不一样的“真相只有一个”,不愧为“犯罪之都”,法租界声名鹊起的华人探长叶智雄,与一群活跃于上海滩的大侦探家,一步步走进案件人物的生活中心,一丝丝串起前因后果,一点点拨开密室杀人、连环作案的手法谜团,迷雾渐渐散去,一点点清晰的现场终于令读者的心一点点放下,原来如此、恍然大悟间,颠倒了众生,迷幻了一整个侦探世界,将本格推理展现出一个新思路、新气象,末尾引用一段名侦探柯南里的台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感情是看不见的,所以才会十分善变。如果那只是友情或爱情也就罢了,但如果一旦因为某种契机,一旦转变成妒忌亦或是憎恨,杀意也随之萌生。”那个年代,也许这种变异的情感更多更混浊吧,“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惟愿人间和平,心安即是归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