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兴微婉,涵咏深沉--——李寻欢先生《辛丑中秋口占》诗赏析

 中诗盟 2021-12-03

作者:文启尧(中国华诗词曲赋楹联协会顾问兼学术部副总长、宜昌市老年大学诗词专业教师,省诗词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名诗人、诗评家、诗词理论家。)

口占诗,谓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而成。传世作品中亦有成作。圈中人多深知其难而束手。中秋前一日,因私事至寻欢先生处,见案头诗稿一角微露,署端曰:《辛丑中秋口占》,其诗云:

 众口俱夸春日美,我言秋气爽于春。花开两岸香同满,酒到浓时情亦真。

 四海而今逢盛世,九歌莫使动梁尘。愿赊一角家山月,来照天涯追梦人。

捧读一过,顿觉珠玉满眼,齿颊生香; 待后细品,更觉佳境幽深,于是引笔铺纸,悄然灯下,写下一点心得。

首联以议论即题,系化用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句意,从笔意看似更俊朗自然一些。中秋词因东坡《水调歌头》出而使余词尽废,但后作也多不改望月怀远的情思,本诗的这一开头就表明了与众不同的情怀,也为全诗奠立了一个积极俊爽的基调,并引发下联的展开。“花开两岸香同满,酒到浓时情亦真”一联,起句承首联起句的“春日美”而言花,引出“两岸”一词。两岸本指一河两边,但多为海峡两岸的缩略语,也是就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国事即事即景。中秋诗,古来多从家人远隔生发,表达思乡怀远的情绪,这“花开两岸香同满”一句却登高望远,气象阔大,且满含血脉深情,立意上已明显高于同类诗。下句则扣上联结句的“秋气爽”展开,引出中秋宴饮,上句是即事,这一句则是即情,应是化用纳兰“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句式结构,但意思全不相类,而是表达一种生活感受,当然是一种积极成熟的人生情怀。这里要注意到是“酒到浓时”,而不是酒到醉时,是家人团聚,相饮甚欢,直至酒浓情浓情真的那种状态。虽是即情,也仍不离节日情事。还应当指出的是,首联和颔联间还暗藏一典,即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句意来联缀缝合,于是引出“花开两岸”的思亲话题。这真是金针暗度,用典无痕。也从中看出以上句句皆是扣题而作。

颈联“四海而今逢盛世,九歌莫使动梁尘”,“四海”一句,语本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原句明言今天四海一家,实则是伤今而悼古,但本诗化用后则取正面语义。在承接上有两条线,明线是承上句的“两岸”,暗线则是承题目中秋的情事。这是由家事而国事,中国人自古即讲究齐家治国,家国同构进而到家国情怀。上句语虽直白,但却是对今天时政盛况再恰当不过的概括,也是今天盛世太平的最真实的写照,想想,建国七十多年来未在中国大地发生任何战事,仅就这一点而言,这该是何等的盛世繁华!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值得大书特书,感谢上苍感谢当今!下句中的“九歌”是指屈原的礼神组诗篇名,内多忧思之作,“动梁尘”语本《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 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动梁尘”形容歌曲高妙动人。但诗中只取字面义,谓当此佳节良宵,可以放歌可以怀远,但不应泥古而清哀甚或吐槽。至此,全诗从起始到承接再到铺展,结构和表意上均已至臻妙境,于是节奏放缓,微露转折。第七句云“愿赊一角家山月”,“赊月”一词,语本李白诗“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赊即借。读者不禁会问,月为什么要赊借?又向何处赊借?细品诗中,所赊之月有一个修饰语“家山”,钱起有《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白居易《初入香山院对月》诗有“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句。无论是“家山”还是“家山月”,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思,显然,这是以拟人的手法,借家乡之月来表达望月怀远的情绪。而中秋本是一个家人团圆欢聚的节日,这里借中秋乡月到底有何妙用呢?这要先说说尾句“来照天涯追梦人”。“追梦”一词,自2019年新年贺词中(“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即成为热词,指为国为家努力拼搏奋斗。尾联“愿赊一角家山月,来照天涯追梦人”,这两句诗连起来的意思是,我希望借今晚这明丽的中秋月色,高照天下那些离家远务,追逐梦想的拼搏者们,他们怀揣梦想,来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为国为家努力拼搏,节日假日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春花秋月,不能无感,怎样慰藉他们那刻骨的乡思乡愁呢?那就恳请这中秋的一轮皓月,高高地远照这些追梦人,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忱和敬意吧!这也就表明,作者的这首“中秋抒怀”不是仅就自我的一已私怀生发,而是站在所有追梦者的角度,代他们发言抒怀祈愿寄远慰劳,这两句,既有代家乡向远人的慰问,也是代远人向家乡的寄意,是乡月与离人的互传情愫,其中既有亲情的互动更有家国情怀表达,而这一切,只有站在时代高度的诗人词家用艺术作品来予以慰藉。

本诗在音韵上也十分讲究,全诗四韵,但并非是随文选韵,而是有意安排前两韵用阴平声,后二韵用阳平声,这种“平分阴阳”的安排韵字,并与内容上的即景即事相结合,就使得全章的节奏更为抑扬顿挫;非押韵句尾则以上去入三声有序分布,这样读起来也更显舒缓有致。全篇一些细节上也都可圈可点,如前四字的短语模式和后半句的三字尾在语式结构上,都自然而巧妙地做到了短语模式上的多样化和错落有致,没有任何一处有雷同复沓的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尾联采用了一种叫“流水联”的手法,即尾联前后两句不是语法和语义上互不相涉的两个独立单句,而是除语义外还在语法上有各种关系(如连贯因果解说转折等关系)的“关连”联,具体到本联,起句说“赊月”,结句则说“赊月”作什么,这前后两句无论是语法还是语义上都是有关连的,即“月”既是前一句的宾语,同时又是后一句主语,是一个复杂的兼语式。这种句式用在尾联,往往是前句提示,后句响应,前句表因,后句言果,这不仅使全句的转结非常明快,而且极易使全篇在结尾处突现高潮并极易出彩(这正是诗人们在创作中拼老命所追求的),从而使全诗在内涵诗味意境上获得提升,形式上虽说“复杂”,但由于两句间有语音停顿,书写上用逗号隔开,表义上较为明快并易于诗化,所以读起来不仅不费解,而且显得情致婉转而又浏亮自然。是一种高超的表达技巧和结尾方式。杜诗中多采用这种“流水联”,《秋兴》八首的尾联几乎都是:如“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寻欢先生在杜诗探幽中悟得此法,几乎成了他近些年论诗和创作中必遵的理论。

寻欢先生诗早年推崇江西,精于用典;后探幽杜诗,善陈时事,更深黯杜诗的厚重与典雅,尤其是杜诗中沉郁顿挫的手法,并熔诸家长处于一炉,积久弥深,发之为诗,既厚重典雅又委婉深涵。如本诗的将家国情怀寄慨于中秋怀远,全诗布局精严,寄兴微婉,化典无痕,而涵咏深沉,实为古今中秋诗中少有的杰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