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2021-12-03 | 阅:  转:  |  分享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崔有亮一轮复习结束后,大家对高中数学知识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知识运用模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开始了二轮复习,
大多数学生对二轮复习认识就是刷题,通过刷题提高知识运用熟练度,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这样做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时这样做会顾此失彼,甚
至是事倍功半,会造成高考复习时间的浪费。我给大家提一下几点建议。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到了二轮复习,很多同学忙于刷题,而忽略对基
本知识、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回顾掌握,而这些知识又是解题的关键,所以越到最后大家越要回归课本,对基本知识体系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对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熟练掌握,绝对不能出现因知识遗忘而导致失分现象的发生。另外,高考题中好多题型就是课后例题或者课后习题的变
形,或者是直接考查,如:2019年的全国2卷的理科第21题就是课本选修2-1第41页课后习题的结论变形,如果你在复习时对该知识点非
常熟悉,那么你做这道题时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BAYXM例、如图,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
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A为(-5,0),B为(5,0);,点M的轨迹
方程为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A,B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M为椭圆上异于A,B的点,定值为,所以由此可推广得结论:A,B是椭圆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M是椭圆上异于A,B的点,则;例、(2019年全国2卷理21题)(节选)已知点A(-2,0),B(2,0),
动点M(X,Y)满足直线AM与BM的斜率之积为,记M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并说明C是什么曲线。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于P,Q两
点,点P在第一象限,PEX轴,垂足为E,连接QE并延长交C于点G,证明:PQG是直角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知,A,B关于原点对称
,为定值,符合的形式,可得M的轨迹为椭圆。解:设M为(x,y),则,GQYXPE,C的轨迹是以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证明:由
题意知:,设P为(x0,y0),则E为(x0,0),Q为(-x0,-y0),,即,为直角三角形。评析:本题第一问由结论可知曲线为椭
圆,然后再计算化简可得结果,第二问利用结论将转化为,最终得出结论。本题直接利用课后习题结论,既节省了时间又简化了运算过程,做到事半
功倍。二、查漏补缺,丰富知识。VACDB在做题的同时要对相关知识系统做一回顾总结,对于陌生知识点或易遗忘知识点要做到重点标记补充,
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全面覆盖、无一遗漏。特别是对一些二级结论或边缘性知识点,在高考中这类知识不做要求但解题时若能熟练运用可
以大大减少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特别是处理选择题或填空题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得效果。如:2019年全国1卷的第12题,就是人教版必
修2第67页习题结论的直接运用,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VC,AB=BC,求证:证明:取得中点D,连接VD,BD,又VA
=VC,AD=CD,VDAC,同理,BDAC又,.分析:该问题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从而得出线线垂直,此结论可推广得结论:两个同底的等
腰三角形组成一个三棱锥,其两顶点的连线与公共边垂直。这一结论在2019年全国1卷第12题中进行了应用考查。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
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PB的中点,,则球O的体积为()解:
由题意知三棱锥为正三角形,CFFEAPB又又EF为的中位线又又三棱锥为正三棱锥,PAPC,又AB=BC=AC=2,PA=PB=PC
=,三棱锥是边长为的正方体所截的一个角,其外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其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答案选D.如果你知道该结论,那么甚至可以
直接得结果,大大减少做题时间。这类知识即使在做解答题时虽不能直接运用,但可以提前预知结果,给解题带来方便。所以要对知识系统全面掌握
,全面覆盖。三、分类突破,规律总结。高考题对知识的考查也是主次分明,有难有易,所以大家在复习时不能对知识统一要求,也要主次分明,难
易结合,对高频考点要分类训练,逐个突破,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做题规律、做题技巧,完善做题步骤,对常规题型、通式通法做到滚瓜烂熟
。对难点考点要做到细化分析,深层研究,逐条解决,对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跳步解答,争取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对特例、特法要做到特殊标
记追根求源,寻找出处,探求解题奥秘。总之,要有适合自己的一套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四、分层训练,逐步提高。每个考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学
习情况不同,做题得分不同,所以,每位考生要紧贴自身实际,对自己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首先完善知识面,尽量做到基础题
不丢分,中等题适当拿分,难题不做得分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做题能力,做到基础题满分,中等题一半分,难题尽量抓分;
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要做到基础题满分,中等题尽量不丢分,难题少丢分;要求合理了,再配合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一定会事半功倍,逐步提高
。五、科学规划,合理备考。考前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大家一定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扬长避短,对一些难题、怪题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对一些
已经熟练掌握的简单题也不要重复训练,大家要把时间放到基础不牢固,易算错、易想偏的这类题目上,对这类题目要认识、完善、丰富、提高,要
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争取不算错或少算错,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算出结果。另外,有些同学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
这时要找准自己的短板,科学备考,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力争突破自己的瓶颈,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六、劳逸结合,轻松备考。高考冲刺不代表开
夜车,仍然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不能放松学习,更不能精神过度紧张,要合理看待自己的成绩,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一贯的抱怨、悔恨,要从
考试成绩中分析出自己近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完善自己的学习。同时要对自己充满自信,信心是一切成功的保证,信心足则高考胜,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减少考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以平常心备考。总之,高考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考察,我们要科学对待,合理备考,科学规划,有的放矢,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大家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高考成绩。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037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