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参赛:73号韩建军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1-12-03




岁月可回首 
/韩建军
 
或许人本就这样,有时无意间看到某件物品或想起某个片段时,本是平静如水不起波澜的心绪犹如被投进一颗小石子突然间就被搅乱了,像麻团一样,纷纷杂杂,理不清、扯不利,直到翻起汹涌的波涛,刮起呼啸的寒风——那本是零星的散乱的片段渐渐的就和记忆重合了。
                                  
① 古井


    现在的人吃水方便多了,打一个电话,水就送到家里了;拧一下水龙头,水就流到洗菜池了。社会发展的太快了,简直日新月异,短短三四十载,我却经历了好几段“吃水的历史”。
现在的人讲究了,家里的自来水不是用来吃的,是洗菜淘米洗衣服用的,说是有“菌”。市场经济,商人的敏锐度当然是很高的,顺势就推出了饮水机、净水器等一系列纯净或净化的直饮设备。桶装水一桶七八块,农村人早上起来随便几个婆娘说闲话拉家常一不注意两电壶水就下去了,一桶水够喝多长时间?净水器说的更玄乎,RO膜反渗透,说是把细菌都能挡在网网外边……
我记事的时候村里人过得那叫一个恓惶,那时可没有啥桶装水、自来水,压水井都是比较少的,还经常性的犯病,压不出水来。听老一辈人说我们这里都算好的,起码还有水喝,北五县那一带更恓惶,吃用都是窖水——逢雨季时,用脸盆、水瓮等器皿或挖个土坑坑接雨水。
多年来,我们日常用水全靠村堡中间的那口古井,洗衣做饭淘菜喂猪喂羊喂鸡……谁也不清楚这口古井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我爷说他小时候听他爷说这口井一直就这么存在着。井口不大,和锅盖大小差不多,井口上方架着一个辘轳,上面缠了几圈大拇指粗的井绳,井绳的末端挂着一个钢筋握的钩子,以便吊挂水桶。井口往下,井壁渐渐越来越宽,类似古时的瓷瓶。井沿铺了一圈青石,常年的脚踩水磨已变得异常光滑明亮,青石的外围铺了一圈青砖,防止雨天路滑导致意外事故。
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梢斜洒了下来,在窗台、院墙上留下了斑驳的光影。屋外的麻雀在树杈间不安分的跳跃着,叽叽喳喳的。睡眼朦胧中被母亲叫醒,让我和姐姐把水瓮提满。
挣扎的起了床,在泡菜坛子捞了一根红萝卜、一个菜花根,就着蒸馍凑合的吃着。泡菜泡的时间有点长了,泛着酸。口干渴的,提起电壶,空空的。起身来到灶房,揭开瓮盖子,拿葫芦瓢在瓮底刮了半瓢凉水,一口气喝完了。
出了屋门,不时的碰见扛着锄头下地锄玉米苗的村人,踱着步子,哼着秦腔,身子随着扛锄头的右肩一抖一斜,麻紧的似行走不便的跛子。
井边横七竖八的挤满了大大小小塑料的或铁的水桶,一直延伸到路边。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或站或蹲或路边疯跑,三五成群或抽旱烟或拉家常,不时传来大人呵斥小孩的声音。
我和姐姐年龄小,一个人绞不动辘轳,只能两个人一起使劲。水桶吊上来超过井沿时,一人固定辘轳,一人把水桶斜着拉过来,再用锄把相互的抬着回家,俩人常常为了谁那头长了短了发生争执。辘轳声、担水声、嬉笑声,呵斥声……组成了村堡清晨美妙的交响乐。
古井渐渐有替代老槐树底成为村堡新的闲话中心的趋势,因为很多婆娘一图热闹二图省事,在阳光充足的午后把洗衣盆、搓板等拿到了古井边,展开架势扎堆的洗衣服,三个婆娘就是一台戏啊,何况经常性的还是一群,所以村堡里很多的秘事传闻就是从这里开始传出去的,谁不孝顺给她阿婆饭碗里放土放沙子,谁看见谁半夜到谁的地里偷割韭菜,谁穿裙子蹲着而谁家老汉拿眼一直在偷偷的瞟……本是吆鸡抱娃关后门的小事情,渐扩渐散,最后就成了是非。
不止一人反映最近古井水位下降了,而且吊上来的水浑浊了,发黄,需沉淀半天才能饮用。队长发话了,清理。两个青壮汉子腰间绑绳,拿着五股铁扠和特制的铁网下井了,不时的吊上来五花八门的东西,死老鼠、死蛤蟆、烂水草、臭淤泥……围观的人开始泛恶心了,天爷啊,成天就喝的这东西。有婆娘立刻就接上话茬了,“怪不得我最近心里总是泛潮,想吐,得是喝了这脏水咧。”旁边男的接话,“我记得上个月强娃不是回来了么,是不是有啥了?”惹得一片哄笑声……
古井的水喝不成了,撒了漂白粉也不行,看见捞上来的那些脏东西,脏腑再硬的人也喝不下去,衣服也洗不成了,心里膈应的,只能喂骡子喂马了。
村堡人开始打压水井了,更有人直接打深水井了。承担村堡多少代人吃水的古井,渐渐的开始废弃了。后来,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了,古井彻底是凉凉了。再后来,村里盖房子,古井被彻底封了,上面打了一层水泥,和前门院连成一片,现在连踪迹都找不见了……
 
                           
 ② 架子车

架子车是一辆让人容易遗忘却又不得不提的工具。构造简单,没有复杂的原理,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在农村岁月的长河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架子车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在农村盛行,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由古代的辇演变而来,最终经过实践慢慢变革到如今模样。
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关于描写乡村生活的,架子车总是绕不开的工具或道具。我喜欢《山楂树之恋》中老三帮静秋推架子车上坡和静秋在架子车背后换泳衣的场景;我喜欢《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坐在铺着红褥子的架子车上和秋菊妹子拉着架子车卖辣子的场景;我更喜欢小时候在家里发现的照片中母亲用架子车拉土的场景,上面写着一行字,“程欠粉同志劳动积极”。
那时候有借面借油盐酱醋借铁锨借耙子的,却很少有借架子车的,架子车是农户家里必备的工具之一。
正月过完,父亲说,明个儿雨金会,准备逮上五六个猪娃子养上。后晌在南头地里起点土,把猪圈垫一下。放置了一冬的架子车开始派上用场了。打气、清扫、拧绊绳、放箱板。一趟一趟又一趟,父亲前头拉,我在后面推。
麦子熟了,地里横七竖八的躺着捆好的麦捆子,母亲继续在前头割,我和父亲姐姐用架子车装、拉,最后卸在碾好的场里。收完麦子,种玉米前,要撒底肥,架子车更是离不得,一车一车又一车,父亲撒一片,我朝前拉一段。撒完了全部的粪,父亲说话语调都变得轻快了。
“全娃哥,我明个儿拆前头厦房哩,把你架子车用一下。”村人对父亲说。“明个儿连人带架子车一块就去了。”父亲大手一挥。那年头,没有机械化的时候,架子车是重要的运送工具。
秋收拉玉米,拉肥料,冬天拉雪,拉柴火。其他地方人还有拉着架子车去几十里路外拉炭的……我记得那年冬天临过年时,家里种了几分地的菠菜,父亲、我还有姐姐三人拉了一架子车撵会,那年菠菜价格出奇的好,一架子车一会会就卖完了,父亲拉着坐在架子车上我在路上飞奔着跑,说是趁着价好多挑几车过个好年,半路上一个车轱辘掉了,差点把我摔到排水渠里。惊慌失措的父亲忙问我咋不,我说不咋,你先回,我给咱看车子,你回去借个架子车先挑菠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机械化的全面普及,架子车的使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或许有一天最终会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
 
                                
 ③ 风闬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午后,太阳伸着慵懒的身姿,暖洋洋的照射着大地,风轻轻的摇摆着树梢,时不时飘下一两片叶子来。
“油有点凉了,再拉几下风闬。”母亲拿着长竹筷不停的翻动着锅里的油饼对我说。
炸油饼不敢用硬火,只能添些玉米芯、麦秸等软柴。我给锅底架了几个玉米芯,轻轻的拉动风闬,火苗缓缓的升起来了。
风闬学名叫风箱,木制长方体形。长六七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三四十公分左右,风闬四面紧实,上方盖子可抽拉活动,其他几面用卯榫、木楔固定。拉杆分单拉和双拉,拉杆下方留着巴掌大的进风口,箱体左边伸进锅灶处留有出风口,设计看似简单,却异常合理。
儿时放学回家,老远看见自家屋里炊烟袅袅,就兴奋的奔跑着回家,看母亲给自己做的啥好吃的。未到灶房,就听见风闬“吧嗒吧嗒”的声音,母亲说今个儿蒸的花卷馍,已经气圆了,光架硬材就行了。我不能忍受静静的待坐在那里,总是忍不住的想拉风闬,却又害怕气溜水太大,直到母亲吩咐才兴高采烈的拉动风闬。
那时候母亲喜欢炸油饼,我又爱烧锅,而且经常得到母亲的夸奖,说我火烧的好。父亲就说,你俩可以去雨金会上摆摊子了,这也是个营生。
我记得那时候特别爱给锅灶下埋东西,嫩玉米棒子,红薯,洋芋,每当母亲蒸馍需要烧锅的时候,我就自告奋勇的拉动着风闬,边烧边吃,对我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冬天的时候坐在灶边拉风闬更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外边寒风凛冽,灶旁温暖如春,边拉风闬边听母亲哼着她们那个年代的歌谣,南泥湾、东方红之类。
上中学时每个礼拜天的早上,母亲总会在灶房忙碌着,风闬又响起了令人沉醉的吧嗒声,那是母亲给我和姐姐在烙锅盔,每个礼拜一到礼拜五,吃着散着麦香掺着母爱的锅盔,一直到中学毕业……
风闬和很多古老的工具一样,也渐渐的远离了新式的厨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煤气灶、天然气、电磁炉的兴起,已经很少有人还在拉动着风闬,我也可能再也回不到那个刺骨寒冬的傍晚听着母亲哼的歌谣了。
 
韩建军,陕西西安人。文学爱好者,陆续在网络上发表一些随笔散文。
微信名: 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征稿通知




明代杨慎描写长江的千古绝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意大气、豪迈、洒脱、唯美,读后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令人顿觉豁然开朗超然物外,传唱千年经久不衰,彰显出中华诗词文化和长江文学精神的非凡魅力。
为宣传母亲河,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繁荣,提振民族精气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文学的国内国际交流,在成功举办前三届由国家文学组织和全国政协、军区、社科联、党政领导专家和海内外精英作家诗人参加的“中华长江文学奖”全国评选大赛后,现由中华作家网、《华语经典文学》和北京金诗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主办“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

一、参赛对象
年满18周岁的海内外华语作家、诗人及爱好者。

主办单位
中华作家网、《华语经典文学》微刊
北京金诗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体裁与要求
1、征稿体裁: 诗歌、诗词曲赋、散文。
作品数量:散文限1篇5000字以内,现代诗2-5首(每首25行以内,不收组诗),散文诗1-3章(每章千字以内),古体诗词5-10首(格律诗词的平仄、用韵、对仗等务必自行检测无误符合对应格式,古风诗每整句的尾字需押同一韵),赋1-2篇。小说和评论不收。

2、作品要求:
题材及表现形式手法均不限,题目自拟。
风格不限,手法不拘,要有诗意、有内涵、有张力、语言美、意境美、有佳句、有技巧、精炼、严谨、彰显才华。
作品后附作者200字以内简介、近照1张、联系方式和微信昵称,统一以word文档附件发送,贴在邮件正文视为无效,稿件正文禁止插入任何图片。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2022年3月20日

四、评选奖项
征稿结束,聘请全国著名作家、诗人、文学组织专家领导和编辑构成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权威严谨评出:
诗歌组(含现代诗、散文诗、古体诗词):金诗奖5名、银诗奖10名、铜诗奖15名和年度最佳诗歌奖5名、年度十佳诗人奖、年度十大影响诗人奖、年度十大诗歌人物奖、年度新锐诗人奖、年度优秀作品奖。
散文组(含赋):金散文奖5名、银散文奖10名、铜散文奖15名和年度最佳散文奖5名、年度十佳作家奖、年度十大影响作家奖、年度十大散文人物奖、年度新锐作家奖、年度优秀作品奖。
奖品:以上除“年度优秀作品奖”只颁发荣誉证书外,其他奖项均颁发高档奖杯、荣誉证书。大赛不设置入围奖。

五、作者待遇
大赛分海选、参赛和终评。从来稿作品里遴选出突出作品列为参赛,并在主办平台特设大赛专题展示,获参赛展示作品为大赛正式作品。
参赛作者有获邀参加编辑部主办的颁奖大会的机会。

六、作者义务
参赛展示的作者,要积极转发宣传参赛专题。评奖重视作品质量为前提,也参考专题的宣传数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