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镇江推行“双减”的冯梦龙,写出了《白蛇传》!警世通言啊!

 镇江风情 2021-12-04

冯梦龙小时候是很聪明的,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在苏州当地很有名气。

但他不能适应当时的应试教育,直到57岁时,才混了一个贡生。

冯梦龙这个贡生不能做县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他就去了丹徒县(今镇江)做训导,在当地工作了4年。

按照明代体制,县儒学是县级教育的最高机关,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训导协助教谕工作,共同负责教育生员。

因为很痛恨当时的教育机制,冯梦龙在镇江担任教育主管工作的时候,大力推行“双减”,给学生减负、减作业。

冯梦龙虽是微末小官,但他见识很高,他知道,如果不给学生减负,这个孩子的家庭,一定是一个悲剧。

于是,他根据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下了《白蛇传》。

在镇江民间,许仙和白娘子素贞的故事传说,流传很广。

冯梦龙听到这个故事,非常感慨:

 

明清时期,镇江有个小伙子许仙,在五条街磨盘巷太和药店当学徒,因和东家有了矛盾,许仙投奔了杭州姐姐家。

有一天,许仙到西湖游玩,遇到了白素贞和小青。

巧的是,这一天忽然下雨,许仙把自己的伞借给了白素贞和小青。后来通过借伞和还伞,许和白两位青年看对了眼,天雷沟动了地火,走到了一起。

白素贞有钱,支持许仙回到镇江,在太和药店附近开了一家叫保和堂的药店,生意兴隆。

很快白素贞怀孕了,生了孩子后的白娘子性情大变,一心想让孩子考中状元。

白娘子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这些无比沉重的学习负担,把许仙吓坏了。

许仙急忙到金山寺找法海,请他帮忙劝说白娘子。

法海见到白素贞,但无法打消这位妈妈疯狂的念头,于是法海就把她镇压在雷峰塔下。

许仙看到妻子被镇雷峰塔下,也听了法海的劝说,削发为僧。

孩子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在减负、减作业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终于考中了状元,最后把白素贞救出雷峰塔。


这一故事传说,成为后来《白蛇传》的主要故事情节,被赋予了反对封建压迫、追求社会和谐幸福的主题,实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再创作。

《白蛇传》民间故事里,有镇江的地名、店名、人名,如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五条街、磨盘巷、针子桥、保和堂、法海、许仙、白素贞、小青等等,非常有地方特色。

这些地名、店名、人名,除针子桥已从镇江地名中消失、不为今人所知外,其他均一直沿用至今。

金山寺如今已经从扬子江心,变成陆地上的一座山。山中的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金山西北角头陀岩下。

也有人说,宋朝时确实金山寺有一位法海,姓张,是丹阳人,少年时在鹤林寺出家。

宋代的张商英有一首诗:“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上留下老头陀。”

法海洞

白龙洞,原名龙洞、蟒洞,拍摄《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还在这里取景过。

白龙洞

洞里还有一个黑黝黝的小洞,据说通往杭州,许仙就是在一个小和尚的帮忙下,通过这个洞到了杭州与白素贞断桥相会的。

五条街磨盘巷针子桥……这些地名、店名、人名和记录,在镇江地方史料里都有记载,在丹徒县做了多年县学训导的冯梦龙,在搜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小说素材时,一一写进了故事中去。

冯梦龙是苏州人,我国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生活在镇江的四年,一边编写、修订、刊刻“三言”,一边研究镇江的风土民情、经济文化、语言习俗、故事传说

此外,他还努力学习历史,写过讲史小说,代表作《东周列国志》,把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用很生动的语言改编出来,成为著名的通俗文艺作品。

他还搜集民间小曲、民间山歌以及民间笑话合辑。有《挂枝儿》,主要记录了当时的民间小调;《山歌》,主要是搜集地方的山歌《笑府》,基本是采集的笑话。

在戏曲、散曲、诗歌、地方志、史评等方面,他也有很多建树,这样的人物,是不会搞应试教育的。

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功在千秋,镇江人民永远纪念他。

镇江的学校

老镇江

镇江名人故事

镇江味道

镇江诗歌的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