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英《王文安公诗文集》

 WENxinHANmo 2021-12-04

1.故人归猎图

猎罢阴山薄暮归,绕鞍雉兔马行迟。

风高不敢鸣笳鼓,只恐防边汉将知。

2.淮安别回御史

远别悠悠乡梦频,逢君况是异乡春。

可怜河畔青青柳,又折长条别故人。

3.送陈尚书洽同英国公出镇安南

黄麻宣命出微垣,荣宠新瞻八座尊。

天子再令开幕府,威声先已到辕门。

遥飞羽檄收残寇,却放诸军入旧屯。

应共成功窦车骑,归来麟阁拜深恩。

4.居庸关

千峰高处起层城,空里岧峣积翠明。

云静芙蓉开霁色,天清鼓角散秋声。

北连紫塞烽烟断,南接金台驿路平。

此地由来称设险,万年形势壮神京。

5.榆林直宿有怀邵庵学士对月之作

榆林春夜漏声迟,独忆金章对月时。

翠袖清歌看驻辇,彩笺红烛坐题诗。

连云尚有青山在,夹路应多绿柳垂。

北望穷荒凋落尽,昔年文物倍增悲。

6.端午日赐观射柳

鸣箫伐鼓催飞鞚,列阵行云拥翠华。

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

因知上将皆猿臂,总道诸军胜虎牙。

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

7.端午日赐观射柳二首

凤凰城上驻龙旂,瑞日含光耀紫微。

淡荡蒲风初应节,氤氲花气半薰衣。

仗前新筑麒麟苑,云外遥开虎豹围。

先看圣孙来试马,指麾兵阵合天机。

8.少年行诗词

汉家十万羽林儿,壮气桓桓似虎貔。

挽得雕弓射飞雁,赐将宫锦绣盘螭。

春城走马花开处,夜鼓归营月上时。

应是太平无战伐,少年行乐正相宜。

9.赠李将军

青春玉帐树牙旗,蒲海风高列阵时。

夜斩单于冰上度,晓驱番马雪中骑。

功存铁券书丹字,冠着金貂侍玉墀。

谁道廉颇今白发,指麾犹可万人师。

10.直禁中次韵

花树阴阴鸟自啼,从官多在掖垣西。

霓旌浮动苍龙影,御马行翻碧玉蹄。

路入广寒天语近,凉生金露月华低。

几回得侍宸游处,两袖香烟晚更携。

11.朝回宴李君小馆有怀

欲寄乡书过雁稀,家山长在梦中归。

天连楚泽波声远,雪暗交河树影微。

每听邻鸡驰晓骑,多乘残月着朝衣。

与君退直归偏晚,把酒相看对夕晖。

12.阿鲁台受封后遣其幼子入侍

远分符券册天骄,恩似春阳及草苗。

虏骑万人先纳款,胡儿十岁也归朝。

旧垂髽髻缠番锦,新赐珠缨珥汉貂。

暗想黄云沙碛里,托身何幸到青霄。

13.奇和杨之宜春早侍宴朝回之作

紫微天近九门开,玉漏声残禁鼓催。

五色祥云依黼座,九重春色照金杯。

轻风微逐鸣珂散,细柳低迎仗马回。

一曲阳春谁和得,凤凰池上待君来。

14.仁宗昭皇帝挽词

岁晏桥山路,风凄薄暮天。

珠襦函夜月,石马锁寒烟。

尊谥高千古,陵祠享万年。

遗民念恩泽,犹想奏薰弦。

15.元日升平词

华盖中天近,祥云五夜多。

众星环绛阙,一水接银河。

花满瀛洲树,香涵太液波。

长年逢此夕,恩意共春和。

16.题龙氏龙州书馆

幽居如杜曲,松竹旧时栽。

溪路随花入,柴门傍水开。

风来书帙散,月出棹歌回。

还共王乔辈,吹箫坐紫苔。

17.酬王尊师仙游三首

羽节飘摇转,霓旌汗漫游。

红光飞赤鲤,紫气度青牛。

月上芙蓉馆,风回莲叶舟。

遥怜徐福辈,入海访瀛洲。

18.酬王尊师仙游

漠漠层霄外,寥寥太乙居。

苍龙翊飞盖,白鹿挽行车。

翡翠瑶台树,云霞玉洞书。

何因蹑天路,探讨极玄虚。

19.酬王尊师仙游二首

翠水三山路,微茫见十洲。

月临珠斗迥,云度绛河流。

露气生鳌背,箫声出凤楼。

惭无学仙分,得伴赤松游。

20.挹秀轩

胜地风烟外,遥山紫翠分。

花飘万壑雨,帘卷半溪云。

鹤语林间听,樵歌谷口闻。

不妨招郑老,对酒夜论文。

21.赠伍子正还褵山旧隐

积翠群峰出,盘云古洞深。

涧花春带雨,山木晚澄阴。

猿鹤多年别,江湖万里心。

还携谢安妓,归去一登临。

22.扈从度龙门作

边塞山川壮,关城地势雄。

崖倾开鸟道,路险瞰龙宫。

后队千旗拥,前驱一骑通。

纡回多傍涧,登陟半凌空。

雨霁岩前雾,香飘树杪风。

云随仙仗白,花映御衣红。

景属阳和后,恩覃化育中。

23.送金谕德扈从征虏

带甲军容盛,通宵羽檄飞。

安边资武略,制胜仗天威。

王气随雕辇,霜华上铁衣。

单于心胆落,指日受重围。

24.送金谕德扈从征虏

驻跸阴山下,分营瀚海边。

春光明玉帐,杀气薄胡天。

鼙鼓雷霆震,旌旗日月悬。

参谋有筹策,前席屦承宣。

25.扈从晚宿夹沟

初雨过符离,云霞望欲迷。

垂鞭信马去,傍辇听莺啼。

山绕行营外,溪回帐殿西。

夜深闻鼓角,天近月华低。

晋根长仁孝鲁魂彰清正

—记明代滕县知县王英

王英,字彦实。生于明正统丙辰年(1436),卒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寿年七十二。明弘治元年(1488)始司滕县县令一职,任职九年,惠政于民,清正廉洁,广有声名。据明万历十三年所修的滕县志载,卸任后,“民为立碑”,“济南人邹袭为之记”。
乱世而生,因孝而举名故土
王英并非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老家在山西阳曲县。据阳曲县所存的明代著阳曲县志记,王英“成化乙酉(1465)年举于乡”。由此可知,青少年时代正乃明正统年间,即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从王英出生到成年中举的这段时间,国家并不太平,内忧外患,动荡不安。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钰(史称明代宗)同年九月即登上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后英宗虽被迎回北京,但被软禁在南宫之中,长达七年。而1457年,原五清侯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南宫复辟”,将当时是太上皇的明英宗重新推上了皇帝宝座。这场政权更迭的斗争才算画上了句点。
王英的身世和国家的运命一样飘零动荡。史书载,王英为“左卫人”,据阳曲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称,王英应是军户。对他父母的记载只知其父名为日假,王英为其次子,其他方面史书语焉不详,但据家谱等资料可知他确是被祖母黄氏抚养长大。王英极为孝顺,时祖母病重,王英用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敬神,为病重的祖母祈祷,在他的细心照顾下,祖母的病才慢慢好转。王英因孝而名声远播,令人称赞折服。也因为其赤子之心,孝子之行,以举人之身掌山东滕县县令一职,打破了多年来进士方能任县令的惯例。
心系百姓,铁腕治恶施惠政
明弘治元年(1488)王英离开了孕育自己的家乡,在滕县开始了为时九年的县令生涯。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明孝宗在任期间,勤于朝政,重用贤臣,为人宽厚节俭,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弘治中兴”。王英正好遇上了这么一个可以施展抱负才能的好时机。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并非那么容易解决。弘治前为明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年号成化,由于宪宗宠信贵妃万氏、宦官汪直等人,朝政极其秽乱。上行下效,由于朝政混乱,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法制的约束力薄弱,滕州地区的豪强地主多为悍徒,勾结官府,目无法纪,凭借自己的势力在乡里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王英到任后,不问情面,不徇私情,将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之徒一网打尽,寸草不留,按法一一问罪,为百姓伸张正义。此后,他的辖区内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百姓扬眉吐气,而手下的官吏任职更为小心谨慎,不敢作奸犯科,官匪勾结。
除了打黑除恶外,王英更是时时将百姓生计挂在心上。为县令时期间,一年大旱,王英斋戒沐浴,赤脚徒步祷告于各个祠堂,希望苍天佑其百姓,早降甘霖,缓解旱情。又依常平仓法(我国古代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承三槐
王英是三槐王世第二十一世裔孙,他不仅继承了三槐王世先祖们济世的慈悯之心,更有治政的用世之才,滕县县务虽然纷繁复杂,但他始终有条有理,应酬自如,游刃有余。同时他又擅长诗文创作,实为少见。在滕县的九年间,他多行善政,而自己亦不居功自傲,一向廉洁自好,始终清正耿直,勤俭节约。而任满离去之时,两袖清风,手持一顶草帽而欣然满意离去。
由于年高又缺乏川资,王英没有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阳曲县,而是在滕城西南八里陵里处安身,建村取其名曰“弘绪”,英即为三槐王氏弘绪支始祖,村名的表意“弘”为弘治之年号,“绪”字为开端,典故出自《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王英希望王氏子孙能牢记三槐祖训,弘扬祖先们忠君爱民之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为国家和黎民百姓倾尽全力,鞠躬尽瘁。明万历后演变为“红绪”,文革时期又演变“洪绪”,沿用至今。王英在山西之妻,黄氏,育有二子,皆佚失其名,长子留居阳曲守祖母墓,次子,奉调出征寄居湖南长沙北门外五里胡家胡同。山东之续娶妻子颜氏,育有一子,名凤,居洪绪,是为洪绪支二世祖。王英辞世后葬于洪绪村西南王家林。
王英建村之始也曾于村口手植槐树三棵,惜其中两棵在日军侵华之时,因敌机轰炸而折,幸存的一棵五百年古槐又因为文革时期修建公路而伐倒了。古槐虽自此不存,但他的后世之孙又及时补栽,至此三槐在洪绪依然茂盛。三槐祖先遗风家训,王英的精神却永远记在洪绪王世子孙的心中。
王英之根在太行之西,晋土之中,其魂却留在了黄水之东,齐鲁大地。但无论如何,他平生忠孝仁义,实为人之表率,做官清政廉洁,确是士之楷模。阳曲县百姓以他为傲,滕县百姓敬重其人。

王英,字彦实,左卫人。少孤,育於祖母。性至孝,祖母病,割股以敬,病行逾。成化乙酉年举于乡,授知滕县。有惠政,滕民思之,立去思碑。
王英,字彦实。生于明正统丙辰年(1436),卒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寿年七十二。明弘治元年(1488)始司滕县县令一职,任职九年,惠政于民,清正廉洁,广有声名。据明万历十三年所修的滕县志载,卸任后,“民为立碑”,“济南人邹袭为之记”。

乱世而生,因孝而举名故土

王英并非土生土长的山东人。老家在山西阳曲县。据阳曲县所存的明代著阳曲县志记,王英“成化乙酉(1465)年举于乡”。由此可知,青少年时代正乃明正统年间,即明英宗朱祁镇统治时期。从王英出生到成年中举的这段时间,国家并不太平,内忧外患,动荡不安。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钰(史称明代宗)同年九月即登上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后英宗虽被迎回北京,但被软禁在南宫之中,长达七年。而1457年,原五清侯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南宫复辟”,将当时是太上皇的明英宗重新推上了皇帝宝座。这场政权更迭的斗争才算画上了句点。

王英的身世和国家的运命一样飘零动荡。史书载,王英为“左卫人”,据阳曲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称,王英应是军户。对他父母的记载只知其父名为日假,王英为其次子,其他方面史书语焉不详,但据家谱等资料可知他确是被祖母黄氏抚养长大。王英极为孝顺,时祖母病重,王英用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敬神,为病重的祖母祈祷,在他的细心照顾下,祖母的病才慢慢好转。王英因孝而名声远播,令人称赞折服。也因为其赤子之心,孝子之行,以举人之身掌山东滕县县令一职,打破了多年来进士方能任县令的惯例。

心系百姓,铁腕治恶施惠政

明弘治元年(1488)王英离开了孕育自己的家乡,在滕县开始了为时九年的县令生涯。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明孝宗在任期间,勤于朝政,重用贤臣,为人宽厚节俭,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弘治中兴”。王英正好遇上了这么一个可以施展抱负才能的好时机。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并非那么容易解决。弘治前为明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年号成化,由于宪宗宠信贵妃万氏、宦官汪直等人,朝政极其秽乱。上行下效,由于朝政混乱,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法制的约束力薄弱,滕州地区的豪强地主多为悍徒,勾结官府,目无法纪,凭借自己的势力在乡里横行霸道,百姓怨声载道。王英到任后,不问情面,不徇私情,将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之徒一网打尽,寸草不留,按法一一问罪,为百姓伸张正义。此后,他的辖区内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百姓扬眉吐气,而手下的官吏任职更为小心谨慎,不敢作奸犯科,官匪勾结。
除了打黑除恶外,王英更是时时将百姓生计挂在心上。为县令时期间,一年大旱,王英斋戒沐浴,赤脚徒步祷告于各个祠堂,希望苍天佑其百姓,早降甘霖,缓解旱情。又依常平仓法(我国古代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承三槐

王英是三槐王世第二十一世裔孙,他不仅继承了三槐王世先祖们济世的慈悯之心,更有治政的用世之才,滕县县务虽然纷繁复杂,但他始终有条有理,应酬自如,游刃有余。同时他又擅长诗文创作,实为少见。在滕县的九年间,他多行善政,而自己亦不居功自傲,一向廉洁自好,始终清正耿直,勤俭节约。而任满离去之时,两袖清风,手持一顶草帽而欣然满意离去。
由于年高又缺乏川资,王英没有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阳曲县,而是在滕城西南八里陵里处安身,建村取其名曰“弘绪”,英即为三槐王氏弘绪支始祖,村名的表意“弘”为弘治之年号,“绪”字为开端,典故出自《庄子·让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王英希望王氏子孙能牢记三槐祖训,弘扬祖先们忠君爱民之传统美德,世世代代为国家和黎民百姓倾尽全力,鞠躬尽瘁。明万历后演变为“红绪”,文革时期又演变“洪绪”,沿用至今。王英在山西之妻,黄氏,育有二子,皆佚失其名,长子留居阳曲守祖母墓,次子,奉调出征寄居湖南长沙北门外五里胡家胡同。山东之续娶妻子颜氏,育有一子,名凤,居洪绪,是为洪绪支二世祖。王英辞世后葬于洪绪村西南王家林。
王英建村之始也曾于村口手植槐树三棵,惜其中两棵在日军侵华之时,因敌机轰炸而折,幸存的一棵五百年古槐又因为文革时期修建公路而伐倒了。古槐虽自此不存,但他的后世之孙又及时补栽,至此三槐在洪绪依然茂盛。三槐祖先遗风家训,王英的精神却永远记在洪绪王世子孙的心中。
王英之根在太行之西,晋土之中,其魂却留在了黄水之东,齐鲁大地。但无论如何,他平生忠孝仁义,实为人之表率,做官清政廉洁,确是士之楷模。阳曲县百姓以他为傲,滕县百姓敬重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