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端阳:第一次听说云南画派

 芸斋窗下 2021-12-04

七十年代我就同云南的画家非常熟,其中包括丁绍光、蒋铁峰、刘绍绘、何德光、何能、王晋元、朗森等等,后来这些人被称之为“云南画派”。但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还是在这天晚上,此时我正在昆明休探亲假。

左起:蒋铁峰夫人、刘绍绘、蒋铁峰、何德光、小孔。

王端阳日记

1982年6月5日 昆明

晚上正在散步,见到刘绍绘、何德光兴冲冲而来,一问,原来是画册已由一个美国人带来, 他们正要去蒋铁峰家庆祝一下,何德光还去买了葡萄酒。我一听马上带上相机、香肠、礼花一同前去。

这次他们的画在香港展出很成功,专门为他们五人出了画册,并称之为“云南画派”。这也是他们云南画派首次聚会。一路上刘绍绘言行于色,谈到国外对他们的评价,认为一些老画家虽技法精湛,但总是突不出框框,令人失望,看了他们的画,认为中国画大有希望。刘还谈到丁绍光在美国也非常成功,被认为是“中国的,现代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他还给张达喜买了辆小汽车……

到了蒋铁锋的家,他并不那么得意,甚至初感觉得很冷静,后刘讲,他的目标更大,并不以为足。但谈了谈,毕竟还是很兴奋的,这是他们第一次出画集,又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而且初见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搞了个鸡尾酒会,边喝边吃,甚为欢洽。

我看了画册,有何德光一副,展出的彩色照片,评论文章等等,他们最不满意的是一定要找出他们的师承,有篇文章说蒋的色彩对比强烈,是受高庚的影响,蒋一听大笑,说,当时在国内连画册也看不见,只是最近几年才看到。我为他们的画干杯,他们又过来又为我的《红象》干杯,他们在电视中看到片断。最后我们大家一起为艺术干杯,刘讲的很中肯:在中国一年中难得有几次高兴的时候,今天就是这难得中的最珍贵的一次。其实早在几年前,丁绍光在昆明未走时,我已感到有一个云南画派在崛起,而且是以老丁为首领。

后来又谈到艺术上的一些观点,刘讲,看了另一本在外的华裔画家的画,信心更足,有些也不怎么样,他打开画册说:这些根本不是中国的,看不出画家是个中国人。我们还是要搞中国的,而且是现代的。蒋指着他的画说,有时看画报、照片,色彩关系很好,你就可以借过来,所以不用愁没有色彩。他还对我讲,我们很需要搞文学的朋友。刘讲,今晚你和小孔给我们增色一半以上。蒋从上次送出20幅画之后,四个月又画了40幅画,平均三天一幅,还觉得没画完,创作欲望极强。

左起:王端阳、蒋铁峰、刘绍绘、何德光。

一直聊到近十一点,拍了几张彩照,然后到院里放礼花。这还是我春节带给小孔的,一直没放,今晚正是时机。我在一个二踢脚上写上:祝蒋铁峰、刘绍绘、何德光、何能一鸣惊人,首先将这个放了。我是非常赞成一鸣惊人的,当还不成熟时宁可不鸣,要鸣就要惊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最后尽欢而散。

刚出铁门,又下起小雨,冒雨而行,别有一番情趣,使我想起辛弃疾的那首诗来,查了一下,是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到家里,衣服已湿透,心里却仍然在激奋之中。

云南是个宝地,人杰地灵,在艺术上,本该出现一派,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