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从哪里来的——夏朝防御体系解读

 9tx22v工人 2021-12-04

首先纠正下上一篇文章对“原”这个附都地望的考证,主要来源于很多学者从《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提到的“原邑”在今河南济源考证得出的,后来在重新整理商汤伐夏的路线的时候发现,如果“原”在济源,一是如上文产生的疑惑,到老丘的距离太远了,还要过黄河。二是我们仔细研究了下地形,“原”让中条山和黄河包围住了,向东是一马平川,实在没有什么战略价值,豫北的遗址聚落也不多。看下图。

我们通过考古和文献来分析下夏王朝的内外服布局,示意图如下

内服有“都城斟寻”(二里头遗址),这个不用说了,规模宏大,前文已经介绍过。

同姓“斟寻氏”控制的“稍柴遗址”负责洛阳盆地入口放宽处,也就是邙山和嵩山中间形成的大概七八公里的空旷地带,稍柴遗址就坐落在这里,这应该是个军事重镇,京畿之地东边的最后一道防线。

东南方向是同姓“费氏”驻守的嵩山峡谷入口,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第一层外服出了洛阳盆地,不过一样是易守难攻。

嵩山南麓有阳城(王城岗遗址)阳翟(瓦店遗址)黄台(新砦遗址)三座大城驻守。洛阳盆地东边,出了虎牢关依次有大师姑遗址黄委会青年公寓遗址两座军事重镇,同时有“原”“老丘”两座附都。黄河以北运城盆地有“附都西河”(东下冯遗址)和同姓“彤城氏”来驻守。南面有“有南士”“有褒氏”的方国来驻守。

第三层重点是防御东面的东夷人了,主要由同盟的几个东夷方国部落来镇守。

非常严密的防守体系哈,不过这样还看不出来太多门道,我们下面上下地形图,大家就能看出来了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洛阳盆地北面是黄河天堑,西面黄河在中条山和崤山中间转向北流去,形成险峻的函谷关,西南士茫茫的群山,伊水在伏牛山中间穿出那个著名的伊阙龙门,东边是嵩山山脉,与北面的邙山夹出来的虎牢关也是牢不可破哈。险要的隘口都由亲族和王族重兵把守。要塞外边也是重兵步防。我们再来一张把洛阳盆地部分放大的图看下,就更清楚了。

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洛阳盆地北面的邙山沿着黄河南岸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城墙。与嵩山一起形成的虎牢关也清晰可见了。

如此牢不可破的防守体系,如何能让商人得手了呢,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会在下一篇结合历史文献中进行分析。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二里头文化上来,下面内容引自专业文献,向作者表示感谢。

从众多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内涵分析,二里头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二里头文化的栽培作物主要是粟、水稻、小麦、大豆、高粱和谷子等。除农业外, 二里头文化的家畜饲养与渔猎业也比较发达,畜牧、渔猎都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在二里头遗址之外,出现了专门加工石器的石器制造场。如在二里头遗址东部的灰嘴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石制品原料。二里头的社会分化、等级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卜两个方面:一是聚落方面出现金字塔式的结构,由大中小二类构成。出现大型的具有向心式的中心聚落,代表遗址为堰师二里头遗址。二是大型聚落遗址内部的等级分化。如二里头遗址内部居住区就可以分为宫殿区、贵族聚居区以及一般居住活动区等三个层次。此外最能体现等级的是墓葬,可以分出大中小三类。第一类为大墓;第二类为中型墓,墓底铺朱砂,还有漆棺的残皮,墓室内随葬有青铜器、玉器等丰富的随葬品;第三类小型墓数量最大,但墓室小的仅可容下一具骨架。墓内随葬品1~20件不等,大多为陶器。第三类墓葬与一三类墓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们看下二里头文化的手工业发达的表现有哪些?

1、专业青铜作坊出现。二里头遗址青铜冶铸作坊,位于遗址的东南部,据初步钻探和发掘资料,研究者推测作坊区的面积大约近1万平方米。目前考古发掘出与青铜冶铸相关的文化遗物有陶范、熔炉碎片、铜渣、铜矿石(孔雀石)、木炭和小件铜器,在这处作坊遗址的灰坑、窖穴、地层和建筑物内,曾有大量的发现。二里头遗址的青铜作坊的特点一是规模相当大,延续时间长,依据新的考古资料,该作坊可以延续到二里岗文化的早期。迄今的发现,主要限于与铸造有关的设施和遗物;二是专门或专业化的形成,铸铜技术水平较高,这主要表现在青铜礼器的铸造方面,如可用多块内、外范拼合而铸造的青铜器的出现。二里头文化铜容器往往需要多块陶范拼合起来才能浇铸,铜爵一般需要5块陶范,而一件铜盖需要7块以上范,一件铜器至少需要12块外范,为了合范严密而牢固,一些陶范上特制有桦卯。

2、玉器手工业发达。二里头文化玉器,主要出土于二里头遗址。其品类主要包括:刀、璋、械、戚、圭、戈、柄形饰等,其他还有铃舌、链、铲、凿、环、镯、纺轮、坠饰等。此外,绿松石制品中的坠饰、串珠和镶嵌物等。大型的礼器如玉刀、玉璋,戈和具有高超的镶嵌技术镶嵌绿松石的圆牌状铜器以及从近年发现的出土大量绿松石坑可知,二里头遗址存在大型的玉器制造场。

3、漆器手工业发达。止里头文化时期的漆器主要出在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数十件之多,其中器形明确者以瓤最多,有10多件,在墓中漆机常与铜爵、陶孟配组。另外有匣、豆、盒、钵、匕、勺、瓢状器等,还有漆鼓和漆棺。二里头文化的漆器,己经有了精美的花纹。出土的漆机上餐纹清晰可见。

4、在二里头遗址之外,出现了专门加工石器的石器制造场。如在二里头遗址东部的灰嘴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石制品原料,据研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石灰石的铲等工具与灰嘴遗址的同类石坯在形态上十分吻合。

5、制陶业发达。二里头文化陶器种类繁多。以灰陶为主,也有白陶、黑陶(包括黑皮陶)、褐陶等。陶坯的成型工艺,兼采手制、模制、轮制三种方法。盆、盘、豆、篡、机等多用快轮成型:空三足器的足部为模制;瓮、缸等大型器物多为泥条盘筑;耳、霎、流等附件为捏制,器物口沿一般都经过轮修。陶器装饰,运用了磨光、滚压、拍印、刻划、堆塑等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