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只剩30天,央视公布年度关键词,一秒泪崩... 2021-12-04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共同受益! 转眼又到年底。 如果让你总结这一年的关键词,你会想到什么? 今天统计结果出来了,居然是:破防了。 仔细想想,这一年的确发生了太多大事。 疫情、奥运会、河南暴雨、袁老去世…… 这些我们集体关注的大事件里,藏着太多让人破防的瞬间。 这些瞬间,可能都很微小。 但正是在这些小事里,我看到了最好的我们,更看到了大写的中国人。 01 疫情故事 ·中国式担当 这一年,疫情一直反反复复。 从石家庄,到沈阳,到大连,到南京,到扬州,到西安,到额济纳…… 我们喊加油喊遍大江南北。 但大部分人只能在背后鼓劲。 真正在前面扛着的,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普通人。 · 今年初,大连一位志愿者,倒在了工作的街道上。 他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是:消杀继续。 ![]() 8天后,他的儿子接过了他生前用的弥雾机,成为了新的志愿者。 孩子平静地说: “机器很重,责任很沉,我一定会继续。” ![]() 看到他儿子背上沉重的设备,一路消杀的背影。 很多网友都破防了。 爸爸不在了。 但爸爸的仗义、担当、善良,从未离开。 这美好的品质,藏在这个懂事的孩子身上,更藏在无数个中国人身上。 · 石家庄疫情最重时,要紧急建一个巨大的集中隔离点。 零下十几度的寒潮里,有位大哥已经工作了两天两夜。 记者随机找到他时,他脸上挂满了水泥点子,急匆匆地扒着手里冰凉的盒饭。 ![]() “简单吃一点吧,还有好多活儿等着呢。” 这“敷衍”的回答,背后是“使命在身,不敢怠慢”的认真。 而正是无数个抗疫者的这种认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 困难来了,我上! 这是疫情中的中国式担当。 02 河南暴雨·中国式团结 7月20日,河南多地突降暴雨。 大雨很快灌满城市,千万人置身险境。 千钧一发的时刻,无数个普通人瞬间化身英雄。 · 暴雨下,马路全被洪水淹没。 要想转移,必须抱团行动。 郑州街头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 大约20个陌生人挤在一起,围成了人墙。 ![]() 他们喊着号子,慢慢地,以一堵墙的姿态穿过洪流。 细看这人墙,男人冲在外面,挡在外面,女人走在中间,被保护着。 “让女人和孩子先走。” 那次洪水中,很多个受困的角落,都有人喊出这句话。 ![]() 在危难之际,自发地保护弱者。 中国爷们儿,让人感动。 · 一个女人,陷入了汹涌的洪流。 她努力地用双手抓住身边的车门,整个身体都被冲击得横了过来。 最后,她没能坚持住,手一松,霎时被洪水冲走。 ![]() 高处的人们发出惊呼。 一个黑衣的大哥,丢掉了手里的伞,纵身跳入洪水,一把抓住了即将被淹没的女人。 而五米开外的下游,一个小伙子也站在了洪水中,正准备接应。 ![]() 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河南,一次又一次发生。 ![]() 有的人,明明自己也才刚刚脱险。 但一看到水里冲过来人,还是本能地撸起湿透的裤腿,扑进水里去救人。 ![]() 他们都是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 但那一刻,他们个个都是英雄。 赴汤蹈火,无惧无畏。 这场暴雨,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强大的中国式团结。 “你有难我帮你,我遇困你助我。” 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善良。 说起来不起眼,但当它在现实里展现,真是让人瞬间破防。 03 战场视频·中国式勇敢 2月,一段“中印边境冲突”的现场视频被公开。 10月,《长津湖》上映。 两段战场影像,看哭了无数人。 · 一年前,中印边境冲突,4名解放军战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面对几千印军来犯,他们用血肉之躯,守护了祖国山河。 当时有一个点赞超高的热搜,叫:他们是为我而死。 共青团中央,在B站发过一个视频。 前12秒,是在冲突中的戍边战士,张开双手保卫边境。 ![]() 然后是1分钟的黑屏。 在这短短的1分多钟里,网友们留下了2.2万条弹幕。 ![]() 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让人破防。 这两万条弹幕,再次看哭了很多人。 谢谢你们的勇敢。 我们深深感念。 · 一家网吧,走进一位老爷爷。 他跟老板说,想看《长津湖》的电影。 他说影院太吵了,也没人陪着一起去,听说电影上映了,想看看。 ![]() 老爷爷不知道,刚刚上映的电影,网吧里是看不到的。 老板找了半天,最后给爷爷放了《长津湖》的纪录片。 爷爷戴着耳机,静静地看了一个小时,边看边哭。 ![]() 不知道老爷爷的身份。 但他一定远比我们更知道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的勇敢。 也比我们更懂珍惜,今天的岁月静好。 · 电影院里,几个老兵穿着军装,来看《长津湖》。 他们早被炮弹震坏了耳朵,说话都需要喊。 ![]() 放电影时,他们努力地竖起耳朵,想听清台词。 看到一幕幕战役场景,老兵们哭得不能自已。 ![]() 电影结束后,他们站起来,对着银幕,庄重地敬了军礼。 ![]() 我们看电影,是壮烈,是感恩。 而他们,看到的是炮火连天的昨日重现。 珍惜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就是对勇敢的他们,最好的致敬。 · 一位爷爷,出现在镜头里,让人不忍细看。 他是冰雕连的幸存老战士,双手双脚,全被冻掉了。 ![]() 可他眼里,只有满满的坚毅。 经历过战争的他们,也许面目全非。 ![]() 但他们坐在那里,就像一座丰碑。 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战争并不久远。 幸好,我们每一个战场上,都奔腾着中国式勇敢。 04 东京奥运·中国式优秀 7月,东京奥运会。 中国健儿给了我们太多惊喜和感动。 · 4月,中国女足苦战韩国。 艰难地打到加时赛,我们靠着王霜的一记进球,终于杀进奥运会。 看台上,一个大老爷们激动万分地哭了起来。 他说: “我觉得很幸福! 感谢女足姑娘们给我带来的民族荣誉感! ![]() 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普遍感受。 谢谢你们如此努力,如此优秀。 同为中国人,我们与有荣焉。 · 1932年,中国正深陷战乱苦海。 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 他出发时,报纸的寄语是: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 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在海上颠簸25天后,他站在洛杉矶,发起了百米冲刺。 一无所获。 ![]() 1983年,刘长春去世。 而这一年,新一代“飞人”刘翔出生。 23年后,他打破了100米栏世界纪录。 而今年,苏炳添又成为第一个跑进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的百米纪录。 ![]() 这一刻,如果刘长春那一代的中国人能看到,该会多高兴啊。 昨天有你,今日有我。 中国人前赴后继,从不认输。 百年奥运,也像是百年中国。 自强的中国人,优秀的中国人,从一穷二白站上世界之巅的中国人。 就这样一路拼命奔跑。 跑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而这背后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每一次回顾,都忍不住破防。 05 袁老离世·中国式感恩 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去世了。 虽然老人家已经91岁高龄,但我们好像从来没想过他会走。 那几天的网上,到处都是震惊,悲痛,和感念。 · 5月24日,一对广西的夫妻,开车赶到了长沙。 他们是来送袁老最后一程的。 大哥哽咽地说: “我们是60年代挨过饿的人,我懂得没有饭吃是什么滋味。 所以我今天一定要赶过来,送送他老人家。” ![]() 大嫂在一边,哭着点头,话都说不出来。 最动情的话,往往都不知如何表达。 但这种感恩,每个中国人都懂。 · 那天,还有一个来自湖北的小哥。 他自驾三小时,带来700束花。 在长沙街头,他把这些花免费分发给来送袁老的路人。 “你们真心,我也真心。 不要给钱啊,给钱我不开心的啊。” ![]() 他们也许从没见过袁老,却为自己能吃饱饭,衷心地向他感恩。 这些人用各自擅长的方式,来纪念袁老。 他们也许从来没饿过肚子,却和我们一样,希望永远记住这背后的英雄。 为什么一位老人的逝去,会触动那么多国人? 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我们每一次美美吃饱,每一次悠闲散步,每一夜无忧安眠,都是因为另一些中国人的护佑。 我们心里,一直感念每一个袁老这样的人,对他们满怀谢意和敬意。 所以袁老去世,我们才如此感念。 中国人,懂感恩。 06 集体破防了 总有人说,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疏离”,每个年轻人都好像只关心自己。 但“破防了”三个字能成为年度第一弹幕,说明年轻人心里,藏着深深的爱,同理心,和家国情怀。 这一幕幕,不仅打动了B站的年轻人,更让许许多多的国人动容。 太多中国人,看似普普通通,却有一身赤胆,满腔热诚。 他们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 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 在深陷苦难时积极进取。 在怀抱幸福时心存感恩。 他们,和我们,一起关心着这个世界,热爱着这片土地。 他们的勇敢和担当,他们的优秀和善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破防,并感到无比骄傲 |
|
来自: 王欣荣rhdvlfq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