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原子弹的出现,极大地威胁到人类安全,其恐怖的爆炸威力只是其次,关键问题是爆炸后的辐射,对人体有极高的致死率。当然目前为止,也就只有日本人具备被“原子弹轰炸”的经验,所以只能通过日本的广岛长崎,来分析这一问题。根据科学研究,被原子弹命中的地区,至少上百年无法居住,但是当前的广岛和长崎,常住人口已经破百万,难道日本人真的不怕“辐射”吗? 首先在日本官方对外公开的数据调查中显示,当前广岛长崎的居民,在癌症发病率上和日本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根据辐射检测报告来看,当前广岛和长崎的辐射强度甚至没有“飞机”来的高。但是根据原子弹成分分析,铀-235的半衰期为7亿年,而钚-239的半衰期为2.4万年。这两种辐射怎么在日本,就不奏效了呢? 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差一点,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提到的辐射存在年限是指“落地”,留存在土壤中的时间。而在轰炸日本的时候,不管是“胖子”还是“小男孩”都是半空爆炸,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杀伤,所以当时美军并没有选择落地爆炸。核武器杀伤力是冲击波,所以落地后无法对地下形成杀伤,加上本身的地形不平整,所以最大威力是在半空进行爆炸,这样波及范围是一个圆形。但坏处就是大量的辐射无法进入土壤,可以理解为被一阵风吹散了。而且雨雪天气,也有一定的清洁能力,这是广岛长崎快速恢复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在战后的重建过程中,日本直接用“铲地皮”的方式,对广岛和长崎进行了清理,不得不说这个处理方式很明智。极大地降低了辐射污染,确保了当地民众的安全。也让广岛和长崎的恢复更加快速,不过这也得益于当时的核武技术不够先进,弹药量很少,裂变程度也并不高,所以才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同样的核爆炸,切尔诺贝利至今都需要穿戴防护服才能进去,原因就是爆炸量远超“日本”,而且其直接发生在地面上,对土壤的污染极其严重,所以长期存在高强度的辐射。如果用当下的成熟核弹技术,再次轰炸日本,那么效果一定能够达到最大化。技术的成熟和不成熟,差距还是很大的。 (文/小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