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冬交替的季节,枯枝败叶、天色灰蒙,给一种冷寂的孤独感。这是一种独有的感觉,如果用摄影的风格来表现,最好的方式就是水墨中国风。拍摄有难度,怎么拍?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选对适合的题材 水墨中国画往往都是很简单的画面,在拍摄时,首先要考虑合适的题材与拍摄环境。哪些题材适合拍摄呢? 1.树
树是很多摄影人喜欢的拍摄题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树褪去了繁华,只剩下树干,少许的果实或者一些残叶。枝干的线条美本身就是一幅画。如果稍加处理就是很好的水墨画素材。  把树的枝干拍出剪影的效果,就像水墨画中的笔触效果,同时也让画面更简洁。
 如果能有果实与鸟的画面,就是经典的国画风格,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树是最常见的题材,平常大家注意身边的树,选择形态好看的枝条,做前景构图,效果会非常不错,比如下面的照片。


何藩 用树枝做前景引导线,这是摄影中常用的方法。如果把树的枝条与环境很好地融合就容易拍出水墨效果。2.残叶
残叶是国画大师笔下最好的素材,寥寥几笔,画面栩栩如生。 
 国画中的残叶,往往都是很简单的一两朵,在拍摄中,我们也要控制画面,尽量选择简单的画面。



这样的创意拍摄也可以试试 3.芦苇
在国画中关于芦苇的题材不多,但在摄影中,很多人喜欢芦苇。芦苇的形态很好,很容易上镜。 
单拍芦苇,画面比较单调,可以把芦苇作为前景,通过虚实来表现,比如下面一张照片。 
郎静山 水墨中国风第一人:郎静山,就喜欢以芦苇作为前景,画面优雅自然。 4.残荷 说到画意摄影,不能少了残荷。喜欢拍的人,年年拍,一拍就是几个月(残荷的拍摄时间很长),乐此不疲。关于残荷,是中国文人墨客最喜欢的题材,无论是大诗人还是画家,关于残荷的题材非常多。
残荷适合极简的摄影,如果想把画面拍得简单又有味道,那么可以尝试高调表现方法。 
画面越简单,越难拍。 在色彩上多做减法,只留下黑白对比。通过残荷的形状线条来体现中国水墨画的韵味。5.残雪 最近很多地方都下雪了,白色的雪配合自然中的线条、色彩,拍摄者通过镜头的语言,将画面简化提炼,就是很美的国画风。 

江南的特色建筑,青瓦、墙体、枯枝……都是国画中最好的素材。摄影中可以通过色彩构图来获得理想的画面。 
如果是拍摄白茫茫一片雪景的时候,就更需要这样一个落脚点,我们可以利用冬日人们着装较为艳丽这特点来进行构图。 
 每年北京下雪故宫就是热点。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故宫雪景的图片,红墙、枯枝败叶、残雪,自带有中国风效果。除了前面所说的拍摄题材,在拍过程中,关于中国风的一些要领也是要注意的。 要领1:不能太写实,在于意
在中国画中有一条美学原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意思是说绘画作品不能不逼真,画什么东西不像什么东西,这是对观者的欺骗。但又不能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而应该抓住物象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或突出或夸张,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体现于不同其它特象的独有特点。  中国风的表达,在于意境,这种意境来自于古典文化的魅力,对于有特色的建筑,或者有文人们喜欢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用中长焦拍摄小品,中国风的味道就出来了。要领2.学会留白,构图的关键 研究中国风的画意表达,对摄影来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习构图。在中国画中最讲究的是构图,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来拍摄作品,会让你思考更多,拍出的作品才走心。 
郎静山 没有良好的构图,内容的表达就会显得语无伦次。在郎静山的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留白布局参考的范例。
在中国画中,留白是最高形式的构图,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图可谓是作品的灵魂,怎么留白非常有讲究。 对于留白最好的总结就是一句:“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对于这句话怎么去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去自由发散,它没有标准可以参考。 要领3.画龙点睛 画什么,拍什么,表达很重要,这是很多人拍照比较欠缺的。在绘画中讲究画龙点睛,在摄影中要有趣味点。这个趣味点的怎么安排处理,就很有讲究了。 郎静山 画面的着眼点不一定大,而在于构图上的巧妙,有和没有,差距是巨大的。 以上是对水墨中国风拍摄的一些建议,供参考。拍这样的效果对构图有很高的要求,多练习有助于我们快速提高摄影技术和审美能力。这个冬天,大家可以去试试。作为一款补光产品,在光源上的考虑是重点。这款灯有三种光源:暧光,白光,冷光随意的切换。同时每一种光色也可以再根据自己想要的亮度来调节,这样的设计更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只有三种光源,但每种光源的亮度是可以调节强弱的。你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适合自己的灯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