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中,清军武器性能不输日本,为何经常一触即溃?

 dongchang 2021-12-04

本文由公众号楚汉八卦社授权转载

近日读到宗泽亚先生所著《清日战争》,对于甲午战争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不由感叹万分。

自小历史书上所说“武器落后”、“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可能完全是战败的托词。现将《清日战争》一书中较为精华的部分摘录如下:“清军大连湾、旅顺口、威海卫的海防阵地被日军占领时,炮台完好率高达80%!

清日战争的失败震撼了大清帝国,清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偌大一个清王朝败给一个弹丸小国,而且输得如此惨烈,颜面无存。朝廷官场纷纷奏上,辩称失败的原因乃清军武器不如倭寇所致,意图减轻失败的责任。事实上,近代清国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列强国家军队相比,仍呈中上等水平,参战的陆军三分之二作战部队,装备了西洋和仿洋枪炮,进口连发步枪的性能超越日军村田式单发步枪。

清军配备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重型机关枪,战斗火力对日军构成威胁。海军从德国、英国进口新型战舰,组成强大的北洋舰队,定远、镇远两战舰,更是盛气凌人,称雄亚洲,武器之不精良之说难以服人。

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认同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

日清战争,日本人心目中的清国军队观,直接影响了日本国民清国观的形成。清国军队不再是亚洲强大的武装力量,这支无法保卫国土、保护国家百姓的乌合之众,成为日本军队、日本国民的笑柄。大清国劣等的军队,又将中华推向欧夷、倭夷的手中,华夏的近代史从此开始了半个世纪大浩劫的悲剧。”

目睹如此惨败的战绩,悲愤之余,笔者结合多年研究战争史的经验,对甲午清军之败有了更深的理解。

“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这几个字不过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却是异常艰难。晚清与民国,我军与外敌交锋,多有一触即溃,望风而逃者,想想十分痛心。

笔者认为,“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大抵来说,与四个因素相关。

一、社会价值取向;二、统帅的将略;三、纪律与训练;四、士兵的选择。

先从选兵说起。我想很多人听说过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最初带兵的时候,虽有满腔抱负,怎奈明朝卫所制度出来的士兵,实不堪用。于是请求重新选募士兵,多次选募,最后才在义乌找到了优质兵源,练就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对倭寇的多次战斗中达到了零伤亡的水准。可见优质兵源的重要性。

二、纪律和训练。不间歇的训练能让士兵熟练掌握他们的作战技能,增强作战时候的信心;至于纪律,则是强制性的手段,让所有人畏惧,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做到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纪律只是治标的手段。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三、统帅的才能。非常重要,试问,那些伟大统帅的军队,基本不会出现怯者独退,勇者独进的情况,而那些昏聩的统帅所率领的军队,怯者独退德现象则屡见不鲜。每一级别的指挥官都需要相应的才能,统帅需要了解他麾下的每一个指挥官,洞察他们每一个人的才能与性格,并把他们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

试问,一个人或者本身懦弱胆小,或者贪财惜命,却被统帅任命为一支强大部队的指挥官,那么这支部队的胆怯,是不是应该由统帅负责。假定一个人鲁莽无比,或者头脑简单,但是他却被统帅任命为一支强大部队的指挥官,那么这支部队或因争功或因轻敌而冒进,是不是该由最高统帅负责?

赏罚分明亦是统帅需要做到的重要事情。不独进,不独退者有功不受赏,怯者,先退者,冒进者不受罚,就会让三军寒心。可以说,赏罚分明,任贤选能,是一个合格统帅所必备的。当然,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这只是必修课。

九连城之战

一个统帅需要在战争中智勇兼备。一个昏招百出的统帅不会赢得士兵的信任。

当一个统帅的指挥水准受到质疑,决难让他的麾下不动摇。很多愚蠢的指挥官把士兵投入战场如同将士兵投入屠杀场一般。试问,智力正常的人,会傻乎乎的不“冒进”或者“怯退”吗?试问,明明知前方是不归路,士兵们还会不顾性命的前进吗?所以,想做到“勇者不独进,怯者不独退”,统帅须智勇兼备。

取得为数不多几场胜利的清军将领聂士成

四、社会价值观。

还是举大家熟悉的例子。大家都读过《曹刿论战》,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一鼓作气……其实,这个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关键是什么?是让国民愿意为国家打仗。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类似的道路。

社会价值取向,细分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于军人的态度;二、社会对于金钱的态度;三、政府对于民众的态度。我们前面说过,在军队中每一级的指挥官都需要智勇兼备的人才,越是高级的指挥官,其所需要的智慧与勇气便越高。

假定在一个社会中重视有武德的人,那么大量优秀的民众就会进入军队,但是假如一个社会轻视有武德的人,在战争年代,因为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优秀人才大多会选择军队,但是在和平年代,有抱负的青年,恐怕更多的是选择别的道路,而不是愿意沦为他人口中的丘八。既然好男不当兵,那么进入军队的是什么素质的人呢。

因为优秀的民众不愿意进入军队,必然导致军队素质的下降,其初步的结果是军纪的下降,更严重的结果是军官素质的下降。讨论这个问题,又绕回先前讨论过的戚继光选兵这个问题上来了,练兵好比铸剑,没有优良的金属,决难铸出好剑。当士兵素质下降的时候,很难让他们做到“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

定远舰

我们再来看社会对于金钱的态度如何影响军队战斗力。在一个事事趋利的社会,军队难免发生喝兵血,吃空饷之事。一旦政府放开控制,允许军队经商,那么倒卖军资之事难免层出不穷,为了把更多的军械军粮变成金钱,必然加剧喝兵血,吃空饷之事。

其三,政府对于民众的态度。一言以敝之:那些受到国家压迫而贫困、痛苦的人,会为了保卫富人的财产而不惜自己的性命吗?

这么点饷银已经放了三枪,也算对得起老佛爷了,兄弟们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