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图书 馆员 2021-12-04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

医承有道
每天学点中医干货,零基础也能轻松入门!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提供专业、实用的中医知识!

导读:如何在临床上灵活运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否发现有时相同的药方,剂量变化一下,治病就不同了?且看焦老细细道来!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这句话,是张景岳先生在“新方八阵”的“补阵”中提出的。

原话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是阴阳学说指导临床治疗的良好例子。

具体些说,这是《黄帝内经》“用阳和阴,用阴和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治则的变化运用和进一步发挥。

补法是治病八法中的一个大法。补阴法、补阳法又是补法中的重要方法,它比补气法、补血法更为深入,更为复杂,运用起来更为困难,但气血阴阳、阴阳气血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张景岳说:“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缓,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阴阳之治辨也。

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救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甦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又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阴阳邪正之离合也。

这些理论看起来好像难以捉摸,实际是中医观察疾病变化的客观规律,用现代话说,就是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医治病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差半分毫厘。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讲一个故事,说他特别爱吃一个厨师做的炒油菜,于是向厨师请教做炒油菜的方法,厨师很详细地讲述了做法,回到家里就亲自动手做了起来,但做一次不行,做两次不行,总做不出厨师那样的美味。于是又去请教于厨师。

厨师说这一次您动手做,我在旁边看吧。厨师看其炒的过程,都符合要求,只是一样不符合,即油菜下锅前不是泡在水中,而是事先洗净又控干的。于是把油菜仍泡在水中,等下锅时用手捞出,马上下入锅中,炒好一尝,果然鲜美可口。

炒菜的方法差一点,味道即不一样,中医治病用药更不能有偏差,有时就是相同的药方,剂量变化一下,治病就不同了。

下面就补阴补阳之法,常用于虚劳、痨瘵等病,举数方分析如下。

小建中汤

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治疗“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方药组成有: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饴糖。

本方重在补阳,但体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桂枝、白芍一阴一阳,调和营卫;甘草、饴糖一阴一阳,补和营卫;生姜、大枣一阴一阳,宣和营卫。这些药互相生化制约,酸甘合化生阴,辛甘合化生阳。

又本方既符合《内经》“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之旨,又合乎“劳者温之”之治则。

曾治一高中学生,男性,一年多来,长期低烧,面黄肌瘦,鼻衄,少腹拘急而痛,曾在北京各医院请中西医诊治,且有的中医开的药方价钱很贵,但仍久治无效。

我按“虚劳”治之,与小建中汤,服后即效,经服二三十剂,很快痊愈,以后继服薯蓣丸而收功。

八味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地黄丸主之”。方药组成是:熟地240克,丹皮90克,山萸120克,泽泻90克,山药120克,茯苓90克,附子30克,肉桂30克(原方熟地为生地,肉桂为桂枝,后世均改为今方)。

这八味药,非常清楚地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精神。本方是补阳之剂,但是在大量补阴的基础上来补阳。熟地是大量的,但是,是为了用附子,是阴中求阳。

方中都是一对一对的,都是一补一泻,一温一凉,一走一守。山萸补,泽泻泻;熟地温则丹皮凉;山药健脾,茯苓利湿;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守而不走……都互相制约,这就是阴阳学说的具体体现。说明了阴阳互根,阴阳相助,阴中求阳的道理。

例如油灯的油将尽时,一下加许多油,可使灯火淹灭,这时如一边加少量油,一边拨长灯捻,既添油又拨灯,灯就越来越亮。这就可帮助理解八味丸于阴中求阳的道理。

薯蓣丸

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是:“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方中用了大量山药,其他药味尚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麦冬、阿胶、干姜、大枣、桔梗、杏仁、桂枝、防风、神曲、柴胡、白蔹、豆黄卷。

本方中的甘草用量仅次于薯蓣,体现了“将以甘药”的精神,抓了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

先天之本是精气之源,故方中有生地、阿胶。抓后天补先天,以后天来育养先天,山药本来是静药、阴药,得人参、甘草、桂枝等阳药之气味而能补气血,所谓“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总之,阴是基础,基础固才能发展阳气。

大补元煎

这是张景岳补阵中的第一个方剂,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等。

方中特别说明人参必要时用至2~3两,熟地必要时可用至几两。方中尚有山药、杜仲、当归、山萸、枸杞、炙甘草。

此方也是气中有血、血中有气,也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能体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

右归丸

这也是张景岳的方剂,治元阳不足。方剂组成为:大熟地、山药、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片。

方剂特点是,用大量的熟地,中量的当归,其余是一般量。

本方旨在补阳,治元阳不足,故而用了附子、肉桂,但又用了大量的滋阴药,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的观点。

左归丸

亦是张景岳的方剂,治真阴、肾水不足。方剂组成:大熟地、山药、枸杞、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本方特点是:补肾用了大量熟地,滋阴用了龟板胶。鹿角是补阳的,但做成胶,又有益阴的作用。鹿角胶是为了鼓动龟板胶更好地生阴而设。

故本方偏于治真阴、肾水不足。

熟地、龟板胶、菟丝子、山萸肉补阴填精;山药补脾生精,张锡纯认为,“山药色白入肺,味甜入脾,有黏汁入肾”,配以熟地、山萸肉入肾,用牛膝引药下行而补肾阴。

在大量补肾阴药中,又配鹿角胶、枸杞等温性药,方中的温性药、阳性药有升发的意思,这样才能达到“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的目的。

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就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观点。这一观点给后世以很大影响。

病例举隅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在临床的治验案例中,更可具体体会。

如杨××,男,47岁,胃手术后由于输血浆而发生过敏性休克,用西药抢救已7天,但血压仍不能维持,须用大量升压药来维持,每500毫升液体中需加入10支多巴胺、2支阿拉明,滴速25滴/分,才能维持90~100/60~70毫米汞柱。白细胞很高(66900/毫米3)。

我去会诊时,见病人恶寒喜暖,身盖棉被仍觉发冷,目喜闭,口渴思热饮,无汗,口唇、舌上满布疱疹,颊内及上腭均有发白口疮,舌苔白厚少津,脉弱而迟缓。

辨证:病入少阴,心肾两虚,虚火上炎。

治法:温肾助阳,引火归源,佐清心热。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5克,制附子3克,细辛3克,紫肉桂3克,生、熟地各10克,连翘10克,川黄连6克,桑螵蛸10克,西洋参10克,覆盆子10克,生白芍10克,木通6克

方中附子壮少阴之阳、温少阴之经,麻黄温通太阳之经,使少阴寒邪从太阳外出。细辛辛而能润,斡旋于附、麻之间。此三味是主药,温经而使阳回,邪外出而真阳不损。

用桑螵蛸、覆盆子补肾缩尿、摄固膀胱以保津液。生熟地复肾阴而达“阴中求阳”之效。西洋参扶正气、生津液、除烦渴、降虚火。紫肉桂补肾阳,守而不走,引火归源,治口舌生疮之本。此六味为辅药。

生白芍酸敛益阴,助熟地生精复阴,柔肝以防肝之动。川黄连、连翘清心解毒,治口舌生疮之标。此三味为佐药。

木通导心热下行而不伤阴(配生地),治口舌生疮之标邪。

患者服1剂,升压药即减少一半;服3剂后用很少升压药,每1000毫升液体中仅用2支多巴胺、2支阿拉明,滴速15滴/分;6剂后病痊愈。

此治验案例,也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精神。

我们学中医分析处方,要着重于内在的联系、组织。药方的差别,疗效的好坏,办法的多少,就在于运用中医理论是否熟练。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是《内经》阴阳学说和治则的具体运用,是补法中补阴、补阳法的深入与发展。

张景岳对《内经》是有功之臣,应学习他的精神,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工作中做出贡献。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中药补肾不能“左右傻傻分不清”

普陀区中心医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左属水,为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右属火,为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肾阴和肾阳在人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明代医家张景岳据此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一治疗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本法则,并创立了“左归饮”和“右归饮”。后人为使用方便,将其改为丸剂中成药,即“左归丸”与“右归丸”。

中药补肾不能“左右傻傻分不清”

左归丸用于滋肾补阴,证见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其方由熟地、菟丝子、怀牛膝、龟板胶、 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8味药物组成。方中重用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左归丸由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张景岳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其方由熟地、川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炭等10味药物组成。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佐以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养血和血,与补肾之品相配,以补养精血。诸药合用,肝脾肾阴阳兼顾,仍以温肾阳为主,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元,故名“右归丸”。

中医认为左为阴,右为阳,左归补阴,适用于肾阴虚,侧重填精补血;右归补阳,适用于肾阳虚,侧重温肾壮阳。虽同用于肾虚,然二者处方组成不同,主治证候不同,故使用时要辨证服用,最好是在中医师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用法

  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从此,中医补益方剂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归丸和右归丸。

  左归丸和右归丸释义

  左归丸:

  组成: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右归丸:

  组成: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用法

  补肾分补肾阳和肾阴,那么怎么补肾才不失偏颇呢?明代名医张景岳吸取前人经验,在其著《景岳全书》中写道:“左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阴不足,壮水之主, 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经血自充。右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阳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左肾藏元阴,右肾藏元阳之说,可溯源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又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而张景岳所著之《质疑录》则明确提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既如此,滋补肾阴曰“左归丸”,补益肾阳曰“右归丸”,便顺理成章了。

  张景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这并非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定,而是发挥与提高。他认为,既然是补肾,就不应有清泻之品,如前两首方剂中的丹皮、泽泻、茯苓,而应以气味纯厚的药物为主,如左归丸和右归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此六味药物以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若加入龟板胶、川牛膝为左归丸,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中鹿角胶、龟板胶,阴阳双补,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若加入肉桂、附子、杜仲、当归为右归丸,重在温肾壮阳,填精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可收“阴中求阳”之效。由此可知,张景岳创拟的左归丸和右归丸,包含有阴阳互根、连绵不止的生生之意。

  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先辨阴阳

  那么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前如何辨别肾阴虚、肾阳虚呢?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为.腰酸腿软、烦躁、手心发热、爱出汗,也就是表现出“阳”的症状;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为腰痛而且发凉、手脚冰凉、尿频,也就是表现出“阴”的症状。中医也叮嘱,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之前,一定要先辨阴、阳。

六味地黄丸

治法

滋补肝肾。

三补

熟地

滋阴填精补髓

利湿泻浊
防熟地之滋腻

泽泻

三泻

山茱萸

滋肾补肝
温精敛汗

泻相火

丹皮

山药

滋肾补脾
收涩肾精

健脾渗湿

茯苓

补肾肝脾三阴之不足─治本

泻虚火湿浊之有余─治标

上次课讲到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分析。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一种肝肾阴虚的基础见证,也就是肾精不足。再加上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这两部分构成。

这个方是个基础方,从配伍来看,有两队药。第一组,以补为主的药,君药熟地,熟地能够滋补肾阴,又能养肝血,体现肝肾同治,也针对了肝肾同源,称它为填精补髓,不仅是滋肾阴,补肝血,能够填肾精。这是熟地作为君药。君药在方中用量一般最大。

臣药,山茱萸和山药,山茱萸和山药分别用来补肝补脾,这方说起来它三补,肾、肝、脾兼顾。实际上它不能说它同时补肾、肝、脾,而是围绕着肝肾阴虚,通过补脾,通过补肝,来加强补肾作用,应该是这样解释。这两个说法思路不同的。过去都说三个同补,那似乎就是这个方里也能补脾,有能补肝,应该说它不是这个同补,是通过补脾补肝来间接地增强补肾作用。围绕还是肾阴虚、肾精不足。山茱萸是酸温的,可以补肾精,补肝血,它补肾精的特点,它酸收,有个收涩肾精的作用,又能补肝血。

山药,能补脾,能够固肾,山茱萸补肝是针对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山药补脾是考虑到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充足了,五脏六腑之精下归于肾,能够增加滋养补益肾精的作用。所以这三味药,山茱萸山药是臣,熟地君药,君臣药结合,体现了肾、肝、脾三阴并补,其目的是补肾。所以它补肾为主。

这三补之外,六味地黄丸又配伍三泻。三泻是属于佐药。其目的是考虑到正虚以后,相应会产生病理产物。有虚中兼实,因虚致瘀,产生病理产物的一个消除问题,第二个是为了对于补益药物,用的时间可以长久一些,适合缓治,缓图,所以能够使得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总的来说,三泻作用,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佐制作用。

具体来讲,泽泻和熟地相配的话,体现出它能够泄肾浊,以前说到肾阴不足可以产生肾浊,这是它的协同的一方面。同时有泽泻的淡渗,减少熟地的一种滋腻。

丹皮,它有凉血、清热作用,特别治疗血热,虚热常用。所以针对这个虚热内扰,它可以有清肾虚所产生的虚热作用。第二,它和山茱萸相配,山茱萸酸温,入肝肾经,丹皮入肝经,能凉血。能制约山茱萸的温性。所以它也存在一个相互既协同又制约这个关系。

茯苓是淡渗利水的药,和山药相配,使山药的补脾能够结合健运。单补脾,不健运,服用长时间,可以使悳脾胃气机壅滞,用茯苓的健运和山药的补脾合作。体现出健运、补益相结合。而且茯苓淡渗利水,也可以使山药补而不滞。这是茯苓的含义。

佐药的三味和君臣药相配,体现了三补三泻兼顾,扬长补短。

配伍特点

(1)肾、肝、脾三阴并补,围绕着肾阴为核心,补肾为主。
(2)三补三泻同用,以补为主。

一般的用量特点,三补为主,比如说,原方熟地为君,它可以用八两,作为臣药的两味药,补肝、脾都是四两。佐药,那就是三两。就是说从用量体现出一个主次。所以它是以补为主。

运用

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补肾阴的基础方。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代表了基本的肾虚。阴不足,不能制阳,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个像一种标准公式一样,形容肝肾阴虚的舌脉表现。它是一个补肾阴的基础方。

随证加减

· 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玄参。

· 脾虚气滞者,加白朮、砂仁、陈皮。

六味地黄丸清虚热力量较小,对于虚热内扰,虚热轻证比较适合,也适合久服。知母、黄柏、玄参擅长于滋阴,清热,退虚火的一些药结合。特别后面要说到的知柏地黄丸。所以再加知母、黄柏、玄参这类的。

另一个呢,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补肾阴的。其中三补呢,熟地、山药这些,比较滋腻,容易使气机壅滞,所以脾胃虚弱,或者脾胃气滞,这一类容易阻滞气机,里面要结合一些运脾,特别是化湿行气的药。

临床 加减方法

1. 消渴

+补阴药 (玉竹、知母、葛根)

+补气药 + 活血药

2. 头晕头痛
(阴虚阳亢)

高血压 + 首乌、钩藤、天麻、菊花

伴动脉硬化 + 丹参、葛根

3. 痴病、记忆力减退
(脑失髓养)

+ 填精补髓药(血肉情之品)

+ 开窍化浊药

+ 活血药 + 通络药

4. 遗精、滑精
(虚火扰动精室)

+ 知母 黄柏─知柏地黄丸

+ 收涩药

六味地黄丸常用于阴虚,以肾阴虚为主的下焦证,消渴。那要增加一种补阴成份。同时有的涉及到一种气虚气阴两伤,可以加补气药。特别六味地黄丸加一点活血药,久服效果更好。阴虚以后容易阳亢,引起头晕头痛,肝阳偏亢引起风阳上扰,气血逆乱,头晕头痛,这也是经常加的一些,结合一些潜阳平肝,针对风这类药物。钩藤、天麻、菊花、首乌这类常用。现代经验,像动脉硬化,痉挛这一类,它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可以结合丹参、葛根。丹参可以养血活血、葛根升清阳。但这里葛根还是比较润,又有清热作用。现代使用当中,也是一种现代研究的一种辨病。发现这个药在心血管方面一些作用。

因为六味地黄丸有填精补髓的作用,特别像熟地,滋补肾精,所以对于一些特别老年人,老年痴呆这一类,它是涉及到一个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养络、充脑。所以要增加填精补髓药,像龟板,鹿胶这一类。它都是动物的血肉有情之品。所以有比较强的填精补髓作用。可以结合的,在这类,特别老年痴呆这类,还涉及到一个肾精不足。肾精不足,肯定有湿浊,肾浊占居其位,所以不是光补,还要开窍。开窍化痰,化湿浊这类药物,活血通络结合,这是一个作为用药思路上,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可以这样加味。

虚火扰动精室,既要清降虚火,滋阴降火,又要有一些芡实、金樱子,牡蛎这类的收涩,相结合。

这里还列了一些遇到不同的症状,倾向那个方面,的一些用药。这个用药涉及到中药学学习的时候,很多功能大家也比较熟悉的了。但就是说要抓住一个本质,它是用于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的方,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用这个做基础方。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虚热的这种类型。

左归丸 三类方 《景岳全书》

教材上和六味地黄丸相应的一个左归丸。三类方一般是自学为主的,但由于这两个方治疗上,治法体现上各有特点,所以简要的把左归丸特点提一下。和六味地黄丸运用的比较。

组成

熟地 八两、山药 四两、山茱萸 四两、枸杞 四两、鹿角胶 四两、龟胶 四两、川牛膝 四两、菟丝子 四两

左归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组成基础上,比如说君药、臣药它前面三味都是跟六味地黄丸,用法用量一样的。去掉三泻,增加了血肉有情之品,能够填精补髓的药物,像鹿角胶、龟胶,又加了能够补肾精的菟丝子,又能涩肾精,能够滋阴养血的枸杞,能够壮腰膝,补肝肾的牛膝,所以这个方补益力量非常强。说它峻补肾阴。

功用

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主治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

它是一种峻补,可以说纯补不泻,认为这个对于纠正肝肾阴虚,精髓不足,力量很大。也有些医家挺推崇这个,补益力量大。所以说它主治真阴不足。也就是说阴精不足程度较重,真阴不足。从表现出来的虽然叙述的症状和六味地黄丸,很多是相近的。真阴不足,也有一些虚热内扰,但是程度来说,一般要重。

这个方只宜短期服用,稍有好转就要增加制约它滋腻的,使它补而不滞的。有的人认为这个只是短期服用,长期还是要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来巩固。

左归丸和左归饮的差别,左归饮的力量缓和一些。左归丸是这些补益药当中峻补力量最大的。所以用这个方很受限制,一般这类肾精不足,肾阴虚的病人,时间长一点,程度重一点,脾胃也虚。所以这样的大队滋阴药品连用的话,脾胃往往受不了。容易造成腹胀,便溏这些副作用,所以它的特点纯补无泻,它仍然体现出善补阴者,阳中求阴。而且是峻补法,纯补无泻。因为这里有不少药物还是偏温性的。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不宜使用。

大补阴丸 一类方 《丹溪心法》

主治病机分析

阴虚火旺证

是个基础方。朱丹溪利用这个基础方,针对性的还配伍有一些相应的系列方剂。其中像附方虎潜丸就是一个代表。很少单独用这几个药来治。它就是针对阴虚火旺。

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足膝疼痛

   ↓
火旺 虚火上炎

灼肺

咳嗽咯血

扰心

心烦易怒

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这个方的特点,药味较少,补的方法是一种用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峻补真阴,泻的方法也是滋阴降火力量较强的,用知母,黄柏。知母,黄柏的联用,应该说是在《丹溪心法》出现比较早的。到后来逐渐多了。做后这种联用的作用,归纳是到明代,《本草纲目》才把它归纳,确定下来。这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

从临床表现来看,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虚热内生,然后虚热形成虚火,虚火上炎,可以说伤肺津,虚火可以扰心,前面的表现虚,一般的虚热内扰证,骨蒸潮热、盗汗、足膝疼痛都是一种肾精不足,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下面火旺呢,火旺往往不是以纯肾本脏的病变,它涉及到比如肝肾同病,肝肾阴虚火旺,这种虚火如果说伤肺津,那就肺肾阴虚,肺肾同病。虚火扰乱心神,造成心肾阴虚,所以阴虚火旺这个证涉及到其他各脏。

这个方是个基础方。经过配伍可以治疗其他各脏的阴虚火旺。

方解

熟地

填精补髓

龟板

滋肾填精

黄柏

降虚火,退虚热

知母

滋阴清热

猪脊髓

赋型剂,以髓补髓

佐使

蜂蜜

赋型剂,调和药性

主要是熟地龟板的配合,作为填精补髓,滋肾填精的主要结构。黄柏、知母是一组滋阴降火药,知母可以滋阴,能够清热。黄柏和知母相配,擅长于降虚火,退虚热。这四味药一联合形成了一个滋阴降火的基本方剂。用猪脊髓,原方用做赋型剂,猪脊髓是血肉有情之品,也能以髓补髓,增强填精补髓的作用。用蜂蜜调和,作赋型剂。也调和药性。缓和黄柏知母这类苦寒。这方虽然有蜂蜜,一般来讲,脾胃不虚,特别没有脾湿,运化功能正常才能用。

使用注意

如果脾虚失运,兼有痰湿,这方不适宜,吃了很容易拉肚子。这是因为里面缺少理气、化湿、运脾这类药物。它也是一种比较滋腻的峻补肾阴的方子。不但滋腻峻埔容易碍脾,而且苦寒药物如果脾虚也不适合。黄柏知母这类对于脾虚也容易伤胃气,所以多数在运用的时候针对具体状况,要组织一个方来配伍。教材附方,虎潜丸,就是一种经过组合,使得全方尽量滋而不腻,而且阴精不足情况下,要考虑到一些温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朱丹溪配伍也注意到这个。所以在运用当中,像虎潜丸这类,仍然是知母、黄柏、龟板、熟地这些,但是它也干姜这类。

配伍特点

滋阴药与清降虚火药相配,标本兼顾,培本为主,清源为辅。

标本兼顾,培本为主,就是滋肾填阴为主,清降虚火为辅的。

运用

辨证要点

骨蒸潮热(比较重,有盗汗),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反应肾有虚火)。

辨证时特别要注意肾中虚火比较旺,有这种虚火上炎。

随证加减

· 阴虚较重,加天冬、麦冬。

· 骨蒸潮热,加地骨皮。

· 咯血、吐血,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

· 遗精,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

这个方虽然有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力量较大,但是养阴的用药照顾到肾,能够结合像天冬、麦冬,肾和胃阴结合起来,可以对阴虚的补阴力量更强。当然加地骨皮退虚热,退骨蒸更好。它是个基础方。虚火很容易灼失伤血络,所以有出血的情况,那加一些收涩止血、凉血止血的药。用于虚火扰动精室,可以加常用的收敛、补精这类药。金樱子、芡实、山茱萸、桑螵蛸,都有收涩作用。

使用注意

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实热证,不宜使用。

由于它是一种峻补,比较滋腻,加苦寒,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不适合使用。它这种热是虚热,实热证候也不适合使用。

附方:虎潜丸 《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半斤 龟板四两 知母二两 熟地 白芍 陈皮各二两 锁阳一两 虎骨(用狗脊代替)一两 干姜半两

功效

滋阴降火 强壮筋骨

主治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的痿证,腰脊酸软,筋骨痿弱,腿骨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苔少,脉细弱。

虎潜丸是个常用方,历来都有成药的。实际上是用的大补阴丸为基础,现在一般不用虎骨了。过去六版教材的时候,国家中医管理局,曾经专门一个文件通知过,联合国要求我们这个名称,犀角、虎骨不用了。后来大家还专门向上要求,说古人用的它客观已经存在了。名称叫虎潜丸。你叫狗潜丸多不好听呢?后来有来一个通知,说名称可以,你正文写的组成和方解都要改。所以现在在这里的组成,写成虎骨后面用狗脊代替。过去我们在基层工作的时候,配过用虎骨,虎潜丸这类配过,后来有的做成像那个祛风湿,治痺证这类方里配虎骨这类,没有虎骨,配豹骨效果也相当好。因为那时候当地草豹非常多,那豹经常伤及牲畜,伤及到人。我自己在山里配药的时候,那个年代十块钱就能买到完整一付豹骨,后来听说豹骨也不能写,好像也保护起来了。以后人们在山区用猴骨代替,猴也不能写,那只有狗了。所以这个方在四个知母、黄柏、龟板、熟地基础上,由于它是涉及到在肝肾不足,阴虚内热基础上,突出表现筋骨痿软,痿证,所以虎骨有强筋健骨、祛风湿的作用。用狗骨这类动物骨头,特别虎膝、狗膝这个作用更大。所以配了主要是为了强筋健骨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陈皮在其中防止滋腻,这结构同样朱丹溪的,在常用方里配伍的脑考虑,滋而不腻。用芍药增强益阴养血作用,整个方偏于阴柔,锁阳能够壮腰膝,强筋骨,用干姜来温化,有些温化作用。所以这个方适合于基础证候,肝肾不足偏于阴虚的。而且阴不制阳,由内热导致痿证。有一些临床上包括中风和痿证,一类老年人他有这类偏阴虚的特点。虎潜丸可以用,效果不错。那一定是阴虚有虚热这个基本类型。是作为大补阴丸这个基础方,配伍出来的一个常用方。

今天我们讨论就到补阴方面,所以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这两个都是一类方。补阴方面后面还有一个,代表一类证型的阴虚肝郁证的一贯煎。一贯煎配伍特殊一点。这个我们下次再接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