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基城一片废墟:装满硝酸铵巨轮爆炸殃及城镇,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人之意 2021-12-05

1947年4月16日清晨,停泊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基港的“格拉肯”号上升起了一股罪恶之火。它吞噬了这艘装满硝酸铵肥料的货轮,并使它在一声爆炸中粉身碎骨。燃烧物飞向附近的另外两艘货轮和西基城的化工厂,又引起了连锁反应的爆炸,使西基城成为一片废墟,千百人陈尸街头和港湾,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灾难。

十七张新闻照片

早晨的春风,抚弄着蓝色的港湾,给西基城的居民送来了清新的新鲜空气。

记者约翰·克里顿站在着衣镜前,结上领带,转身拿起皮包正想要到西基日报社去。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拿起耳机,听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是在港口工作的一位女友在对他讲话。

“约翰,快到码头上来!您采访的机会到来啦!停靠在我们码头上的一艘从马赛开来的货轮'格拉肯’号起火了,我透过玻璃窗,看到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简直和战场上的硝烟一样。赶快来吧!您定能写出不同寻常的新闻报道,轰动全美国…… ”

对年轻的记者约翰来说,这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自从大学毕业后,他就想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是,地处墨西哥湾北岸的西基城。却是只有几万居民的港口城镇,那里很难发生惊天动地的事件。他的工作极为平淡。港口失火,可能是值得报道的一条本地新闻,约翰驾车向鸭码头飞驶而去。

二十分钟后,他背着照相机,挤进了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来到码头边。到蓝天的背景下,他看到一艘灰色的普通货轮正在喷吐浓烟。约翰感到有些失望,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原来以为是一艘装饰华丽的法国游船失火,那倒是适于报道的一个题材。可是眼前却是一艘货轮失火。许多人在忙乱地救火,秩序非常混乱。除此之外,还能报道些什么呢?他懒洋洋地登上失火之船,看见一股浓烟正从4号舱里冒上来,船尾有一面三色的法国旗在烟雾中飘舞。

约翰找到船长,他脸色阴沉,正在指挥灭火。这时候记者来找他,船长只能用三言两语来打发他。为了满足约翰的职业需要,他作了简短的介绍:“我船在这里装货已是第五天了。一共装上了2390吨硝酸铵肥料,另外还装了花生、芝麻和机床等货物。现在我们正在救火,马上能控制住灾情。记者先生!少陪了。”船长说完就走到救火的船员身边,约翰早已准备好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船长照了相。

约翰不满足于船长的几句介绍,便急忙奔向失火的4号舱,想从搬运工和消防队员那里得到更多的情况。他自我介绍着:“诸位,我是本市日报的记者,准备写一篇有关贵轮失火的报道,不知哪一位能提供较为详尽的材料?”他在人群中转来转去,很快就了解到:早晨8点,搬运工下舱卸货,看到一股浓烟从船边冒上来,浓烟的另一边是一百磅装的肥料袋。搬运工先是用水桶提水来灭火,接着又用灭火机。但是事与愿违,货堆之间冒出来的烟雾愈来愈浓。有人提议用消防水龙带来喷水灭火,但指挥灭火的大副担心货物因浸水而损坏,便命令关上货舱盖,用喷进蒸汽来灭火。

这时,市政府大楼上的时钟指着8点20分。几分钟后,货舱盖被一股强大的气浪掀开,桔红色的火焰窜上甲板,灾情在继续扩大。这就是记者在甲板上目睹和了解到的一切。

约翰在采访笔记上迅速写下了以下内容:法国船“格拉肯”号是1942年在美国建成的“自由轮”,载重量7176吨,长135米,宽17.6米,主机为2500马力的蒸汽机。它停靠在—个圆形的港湾里,对面是蒙萨托公司的化工厂,离它不远处还停着美国的两艘战时运输船“汉弗莱”号和“威尔逊·基尼”号。

“格拉肯”号的火焰在甲板上蔓延,热浪在甲板上翻滚,团团浓烟呛得人们透不过气来。4号舱喷出一个个火球,船舷已烧得隐约发红,船边的海水已冒出许多气泡。灭火工作实际上已无效。不少船员未经船长允许就擅自离开了货船,甲板上只剩下了27名消防队员在喷水救火。水火不相容,水喷上去就化作团团蒸汽,与烟火混杂在一起向天空升腾,化作一块块云雾。

约翰急匆匆走下船,挤入看热闹的人群,以燃烧着的货船为背景,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拍了几张照片,又拍了港口的全貌,就回到自己的汽车。他急于回报社,要尽快冲洗照片,赶写新闻报道,使这场火灾尽可能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9点10分,他的汽车驶出港区大门,沿着笔直的公路向市区疾驶而去。

“格拉肯”号的失火引来了不少观看热闹的人,他们都在好奇地聚集在码头周围,用惊异的眼光注视着这场人间悲剧序幕徐徐拉开。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再过几分钟,货船就会爆炸,他们即将成为“格拉肯”号火灾的无谓牺牲者。

《西基日报》的小记者,也根本没有想到他拍下的17张照片和新闻报道会在全国各大报的头条位置刊登出来。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位勇敢而幸运的记者所拍下的珍贵照片,因为它们是了解“格拉肯”号爆炸真相的唯一材料。约翰也成了“格拉肯”号的唯一见证人,要是他再迟几分钟下船,也会在一声爆炸中化为乌有。

这一偶然的机会,使约翰成了一名出人头地的新闻记者。

硝酸铵大爆炸

“格拉肯”号停靠西基港以后,几天来连续装上了2300吨硝酸铵,每个纸袋装100磅。其中1400吨装在2号货舱,900吨装在4号货舱。另外,船上还装有整箱的机器零件、花生和其它农产品。由于船舶主机在检修,船还无法开动。

约翰的汽车刚驶出港口大门两分钟,“格拉肯”号货舱里的硝酸铵便发生大爆炸。一条褐红色的火龙突然窜上蓝天,接着传来了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大地在震动,海水在沸腾。“格拉肯”号犹如装满几千吨炸药的重磅炸弹,一下子把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爆炸声在加尔沃斯顿海湾上空回响,船体的残片在天空中飞舞,发出刺耳的呼啸声。许多烧得通红的钢板、机器碎块、锅炉管子、机床等经过一阵狂飞乱舞之后,倾泻在半径为3公里的港区附近,又点起一团团灾难之火。

爆炸的强烈气浪,把正在西基城上空飞行的两架跳伞教练机击得粉碎,使数以千计的海鸥在这一场突然袭击中坠落大海;靠近“格拉肯”号的四辆消防车被气浪掀过码头,在海港激起几股冲天的水柱;岸上的水泥仓库和港湾对面的10米高的贮油罐在爆炸时轰然倒地,附近的两艘美国货船也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码头附近的海水在爆炸的瞬时一下子沸腾蒸发,显露出崎岖不平的海底,几分钟之后,海水又以排山倒海之势涌进海湾,一艘50米长的驳船像船模一样被巨浪涌上岸,最后跌落在离码头70米远的停车场上,把许多轻便汽车压得粉碎,往另一处,巨浪冲毁了汽车服务队的600辆汽车。

爆炸时,某化工厂的工人罗伯特正驾车在码头上行驶。一声巨响使他的车子飞到半空中,然后落在到处是水的码头上。海水使汽车落地时有个缓冲,罗伯特因而保住了性命,但身受重伤。

码头工人吉诺尔的经历更为惊险。他也是劫后余生者,但因过分刺激而导致精神彻底崩溃。大爆炸时,他正在仓库里工作,一下子被压在仓库的顶棚下,浑身是血,几次从昏死中醒来,挣扎着爬出了仓库的废墟,拖着沉重的步伐去寻找自己的家和亲人。但是,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毁坏的船舶,倒塌的仓库,燃烧的街道,鲜血淋淋的人体残肢……他控制住感情,忘却了肉体上的痛苦,向自己的家奔去。然而,哪里还有自己的家,一切都毁灭了。火灾的余烬还在燃烧。

他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妻子的尸体。他悲痛欲绝,洒下两行热泪,又下意识地捡起一把榔头,重重地敲击着倒塌的残墙。至此,他已完全失去了控制,只是执拗地用机械的动作发泄积郁在胸中的怨愤。

“格拉肯”号上的硝酸铵爆炸,给西基港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它仅仅是西基城发生一连串爆炸的前奏。

西基城惨遭毁灭

4月16日9点12分,“格拉肯”号爆炸时,许多灼热的金属碎片,一捆捆燃烧着的白沙尔麻飞向天空,所落之处立即升腾起一股股烟火,一小时以后就变成了全市的大火灾。六个炼油厂和化工厂的贮油库先后起火或爆炸,大量的石油喷涌出来,一接触到燃烧物便化作团团烈焰,贪婪无情地吞没厂房、仓库、街道……

西基城成了火的海洋,火的世界!全城一共只有50名消防队员,其中27人已在“格拉肯”号的爆炸中猝然死去,侥幸活下来的23人,面对着全城的熊熊烈火束手无策。城内一片混乱,落难的人们在奔跑,在呼叫自己的亲人,濒死绝望的叫喊声不绝于耳。那些虔诚的宗教徒目睹眼前的灾难,真的以为《圣经》中所预言的世界末日终于来临了,便纷纷祈求上帝向他的臣民伸出仁慈之手,把他们从灾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大爆炸发生时,在港区和附近的化工厂里有上千人正在上班,其中四百多人惨遭横祸,在突发爆炸中死去。受伤者不知其数。化学品的着火和灼烧,令人窒息的毒烟的弥漫,又使不少人中毒身亡。

西基城发生火灾的消息,旋风般地传到附近的城市。大量的消防车、救护车和消防救护人员,首先从离西基城11公里远的加尔沃斯顿赶来,接着又从80公里外的休斯敦赶来,投入了西基城的救火和人员救护。但是,他们的帮助也无济于事,烈焰继续在蔓延,灾情仍然在扩大。在浓烟滚滚的街道上,警车和救护车在尸体和燃烧物之间继续移动,扩音器里不断传出叫喊声,指示失魂落魄的西基市民朝安全的地带撒退。

德克萨斯州州长得知消息后,紧急调动一批化学消防车,去拯救西基城里的化工企业。傍晚,全市的火灾仍然异常严重,升腾的火光映红了加尔沃斯顿附近的海面。救火工作继续紧张地进行,灾害之火逐渐被扑灭,火灾区域逐渐缩小。但是,意想不到的灾难又在深夜接踵而来,几乎使整个西基城化为灰烬。

在“格拉肯”号爆炸前,停靠在附近的还有两艘美国货船,一艘是“汉弗莱”号(1944年造,载重量6214吨),另一艘是“威尔逊·基尼”号(1944年造,载重量7176吨)。前者的2号和4号货舱里装有2000吨硫磺,8号舱内装有300吨硝酸铵;后者也装有硝酸铵肥料。当“格拉肯”号爆炸时,巨大的气浪掀走了两船的货舱盖,灼热的金属片和燃烧物落进船舱里,又给这两艘船播下了火种。到晚上,两艘船上的火灾已很严重。虽经船员们奋力抢救,但终究不能控制住火势,船上正在燃烧的硫磺放出的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呛得人们难于忍受。船员们不得不弃船,乘救生艇逃到港湾的对岸。

17日凌晨1点10分,“汉弗莱”号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刹那间化为一堆碎片。与此同时,近旁的“威尔逊·基尼”号也彻底被毁。

第二次大爆炸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毁坏:许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即刻倒塌,熊熊烈火又在全城焚烧,城市上空和附近海面一片通红。这场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黎明,灾难之火才再一次被扑灭。西基城三分之一的街道成了一片废墟,全城四分之三的化工企业被毁,港口码头则已全部消失。

两次大爆炸之后,据德克萨斯州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有468人死亡,100多人失踪,3000多人受伤,15000多人无家可归。“格托肯”号爆炸成为国际航运史上的一次重大事故,给航运界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难以判明的祸根

在整个灭火救灾过程中,附近的学校成了临时陈尸所。警察和医生在紧张地逐个辨认受难者。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格,不得不向交通管理处临时借用了一些纸牌,在上面填写死者的基本情况,各种特征,并编好号码后扎在死者的头颈上。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牌子上方印着一行黑体字:因违反交通规则而死亡。

看到这种不伦不类的滑稽情景,一位赶来采访的《纽约时报》记者,以十分忧郁的笔调写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向消防人员要一张上面印有'因吸烟而受罚’的小牌牌。”

这位记者别出心裁的笔墨,给正在调查“格拉肯”号爆炸原因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侦查员打开了思路,是不是吸烟者惹起了这场大祸呢?

由于“格拉肯”号的船员、装卸工人和消防队员都已在大爆炸中血肉横飞,货船也已不复存在,自然也就无法为侦查人员提供当时的情况。唯有记者约翰是爆炸前事态的见证人,他拍摄的十七张新闻照片成了验证货船着火的唯一资料。调查工作很难深入进行,最后只能根据现有材料和分析,向国会参议院任命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就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及教训作如下的陈述:

1、硝酸铵有很大的爆炸力。因此,必须把它装进金属桶或密封的木桶里,而把它装在纸袋里则是十分危险的。当发现事故苗子时,装有硝酸铵的货船应刻不容缓地离开码头和其他船只。

2、硝酸铵必须妥善保存。在船上,它应与任何一种可燃物或爆炸物分隔开,并把它列为危险品。

3、贮存硝酸铵的场所应远离蒸汽管道和电缆,避免受热而引起危险。

4、不允许把硝酸铵装在甲板上。因为万一着火,火势就会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5、无论是“格拉肯”号的船长和船员,还是港口行政当局负责人,都不知道硝酸铵究竟有多大的爆炸力。因此,他们在事故的初期,都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也缺少有力的灭火措施。

6、当货舱里的硝酸铵着火以后,不应该关闭舱盖用蒸汽灭火,指挥灭火的大副在这点上恰恰犯了错误。此外,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剂,它们会与硝酸铵发生化学反应,加剧燃烧而最终导致爆炸。对硝酸铵的灭火只能采用大量的水,因此在装运硝酸铵的船上,必须装备好水龙带,以便随手可用。

7、西基港口当局允许装卸工人工作期间在船上吸烟。因此,在“格拉肯”号装运硝酸铵时,工人们如果在船舱里吸烟,则丢弃的烟头便可能成为大爆炸的导火线。

西基港上空震耳欲聋的两次大爆炸,终于使各国航运界人士从无知中醒悟,促使他们去研究硝酸铵的特性,重新考虑这种危险品的装运规则。西基城被毁的惨重教训告诉人们,硝酸铵肥料不能与火药、油类、棉麻等易燃物品混装在一起。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并不总是能够严格地这样做。

“格拉肯”号惨案后三个月,类似的灾难又在法国的布勒斯特港重演。1947年7月28日12点30分,美国货轮“利别尔基”号(1943年建造的“自由轮”,7176吨载重)的货舱里装的3300吨硝酸铵突然起火,由于火灾一时难以扑灭,船底通海阀又难以打开进水,港口管理部门于1点45分命令把它拖出港口,这时,货船已被火焰吞没,在离港口半海里处爆炸。船上人员无一生还,港口遭到严重破坏,近百人死亡,近千人受伤。

事后,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后指出,爆炸的原因也是因采用蒸汽灭火而引起的。看来,当时的救火者还没有记住“格拉肯”号大爆炸的教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