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12.05晨间日记|打造个人知识IP,只看这2类书就够了

 若初的星辰大海 2021-12-05



日期: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坐标:杭州

早睡:12:09
早起:05:33


一种舒缓温柔但又暗藏力量的钢琴曲



如何高效地进行实用性阅读?

如何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好书?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如何用阅读实现终身成长,持续个人增值?

······

日本一位知名猎头公司的资深合伙人·山口周将这一切的答案,都写在了《阅读变现》这本书。

只看书名,容易误会这是教你做新媒体领域阅读变现的干货手,翻开后才会发现:完全不是

山口周是站在职业和人生的宏观角度,在更大格局下,让你用阅读来为人生赋能,不是狭义的"变现",而是广义的"增值"。

日本作家写干活类工具书都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实操性很强!全是可以立刻落地执行的方法论!

想靠阅读打造个人知识IP的话,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01

书海茫茫,但其实所有的书,都可简单概括为2种:商务类和通识类。


商务类,塑造专业基本功;通识类,塑造个性。

商务类"狭窄深奥",需要反复阅读,用心去"啃";通识类"宽泛浅显",随心所欲广泛阅读就行。

商务书按照领域划分,可以分为通用通用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组织/领导力/决策/其他(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6大类。

这71本"商务名著"反复啃,就够用一生了。这类书帮你大致理解"企业是依靠怎样的机制在运转"。

通识类按照领域划分,有7大类:哲学/历史/心理学(认知·社会·教育)/医学·生理学·脑科学/工学/生物学/文化人类学。

"阅读商务书就像是定好目的地的散步,而阅读通识书则是将乐趣放在沿途。"

将书进行分类,是为了让我们在海量阅读中,心中仍有一份清晰的"图书地图",让我们知道自己目前走到哪里了,还有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深耕。

原创拍摄:个人书房

02

这是一个知识浮躁的时代,网上有很多人打卡或者树立标签"每年阅读xx本",这也没错,不必为了拼数量而去阅读。

"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我们海量阅读,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然后深入钻研。

我发现,真正会读书的人,基本都是"同时阅读10本以上的书"。这十几本书或许彼此完全是不同的领域。

厕所放本《海子的诗》,书桌上正摊开的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沙发上随手可翻的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床边地毯上扔的是《红楼梦》,出门包包里带的是《一辈子的家,这样装修最简单》······

这波操作的好处非常明显。

一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鲸吞式"阅读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二来,不同类型的书,可以让人根据不同场景和阅读环境而"换换脑子",阅读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个人增值"和"阅尽千帆"的美妙享受

别以为那些"每年阅读100本"的人,是把每本书都一字不差的看完了。

他们读的大部分书,都只是"草草浏览/跳读了一遍",真正精读的部分,可能都不超过那本书的2成,但是,他们已经吸收了那本书里"最值钱的精华"。

这才是聪明人的读书方法啊:只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感兴趣的部分!

不必追捧做"知识的巨人"。


今日3要事:

1、写1篇《阅读变现》书评;

2、跟朋友们一起吃早餐,湖边散步,吃中饭,玩;

3、研究小红书饰品文案,写6条,并做初步账号运营方案设计。


~END~

本文作者:

若初,92年独居少女,每天5:30起床的时间管理er,写文谋生资深杭漂,多家企业的新媒体业务合作人,写作培训师,单篇文案入账3W+。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