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辛弃疾杜甫借雨抒情,画中看雨,赏雨景山水名作(春节精选)

 昵称40044036 2021-12-05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是在画家眼里,变幻无穷。

文人墨客经常借此抒发情怀,雨随之“文化”了起来。

“霭霭停云,朦朦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陶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很多画家画过雨,但是他们不直接画雨,而能使人产生下雨的感觉,这就厉害了。

今天我们就找来名家名作与大家一起欣赏。

图片

【名称】宋 颜直之 雨山待渡图页

【年代】宋

【简介】台湾清玩雅集藏。

图片

图片

【名称】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年代】宋代

【简介】轴,绢本设色,纵120.7,横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名称】宋 马麟 芳春雨霁图

【年代】宋代

【简介】轴,绢本,浅设色,纵27.5厘米,横4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叶初露,春意浓郁。远方烟霭出没,隐约可见。画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树用严谨的双钩填墨法,树叶用淡褐色点染。全图用笔瘦硬劲峭,构图简括,画风学马远而又有自己的创新,为马麟山水画佳作。

图片

图片

【名称】南宋 苏显祖 风雨归舟图

【年代】南宋

《风雨归舟图》为立幅绢本,通高96厘米、宽49厘米。展开画卷,只见烟云莽莽,雨气濛濛,远山郁郁森森,如巨斧劈皴;近水波纹涟涟,似细羽轻摇。河中梢公披蓑撑篙逆流行舟,桥上乡人荷伞顶风急步断魂,神态生动。两岸泥石树丛,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画右上方,明代四大家之首的沈周题七律一首:“小桥槐木映沙陂,可似幽人北卧帷。领略风雨诗思好,规摹粉本墨痕迟。兴成挥汗凉生肘,吟罢披襟月入池。何时借我西窗榻,相对寒灯订后期。”右下角署“苏显祖”隶书款。

图片

图片

【名称】元 倪瓒 雨后空林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63.5 厘米,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 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图片

图片

【名称】元 高克恭 春山晴雨图轴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浅设色,纵125.1公分,横99.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沈周 雨夜幽寂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大都会艺术馆藏。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孙克弘 雨景山水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171厘米,横72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中画远山雾霭,近树清波,板桥屋舍,点缀其中。用笔圆润,墨色浑厚,表现了春天的雨后景色。此图自题诗云:“僧房十日掩紫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全幅诗情画意,皆含仿米之意。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文徵明 积雨连村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刘珏 夏云欲雨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65.7厘米,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吴镇笔意,绘夏日山中阴雨之景,层峦叠嶂,林壑幽深,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笔墨浓润,气韵苍浑,是公认的刘珏传世之代表作。作者用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蔼然,别具清丽幽媚之格。对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有很大影响。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张路 山雨欲来图

【年代】明代

【简介】图轴,绢本,设色,纵:3675px,横:2625px。故宫博物院藏。

“山雨欲来”的画题,源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的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画题是后人根据画面内 容添加的,用于此图可谓恰如其分。图中绘高山深壑,泉石溪流,云雾迷蒙,树枝摇曳,一幅大雨将至、风云突变的情景。全幅以大笔泼洒,水分浓郁,用笔粗放不羁,水墨酣畅淋漓。山峰以大笔横点融成,外围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犬牙般曲线,大胆的用笔恰当地描绘了特定环境中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又以淡墨轻画远山,隐隐 约约,给人以山外有山的感觉。山脚下,画家不着一笔,留出大片空白,缭绕的云雾拉开空间距离。作者采用毛笔乱点的手法画树叶,将风雨中飘摇的枝叶表现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全图除人物外,几乎省略了线条,以大块墨色的渲染见长。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宋珏 山楼对雨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82.57厘米,横2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画细密,山势敦厚,笔触劲分歧俊朗,构图奇峭多姿。画旧钩有“三希堂精鉴墨”、“石渠宝芨”等皇帝的祖国统一传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浅设色,纵143、横81.8公分。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快速斜扫过画面,表现大雨滂沱如泼、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芦苇,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加强整 幅画的动势。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和宋代绘画相比,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这件《风雨归舟轴》影响了后来的明代宫廷画家,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范。

图片

图片

【名称】明 李士达 关山风雨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131厘米,横6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著录。塞山屹立。风雨飒然。行人张盖联骑。将投逆旅。自题。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隶书。万历庚申(西元一六二○年)秋日。写于石湖邨舍。李士达。钤印三。通甫。李士达印。石湖渔隐。

图片

图片

【名称】清 弘仁 雨余柳色图

【年代】清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84.4厘米,横4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化高远为平远、深远。江渚遥岑,水波不兴,山体坚凝,村舍掩映。山石结构严谨而用笔松灵,墨色滋润,呈现出一派春柳又绿江南岸的清新气息。自识“雨余復雨鹃声急,能不于斯感暮春。花事既零吟莫倦,松风还可慰宵晨。为闲止社兄写意于丰溪书舍,丙申三月渐江仁”。钤 “弘仁”朱文圆印。另钤“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朱文印。按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

图片

图片

【名称】清 樊圻 江干风雨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46厘米,横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