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不见如那一晚的月色如洗

 昵称74541368 2021-12-05

古诗词里的月亮

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缅怀和想象的空间

在古代文人的熏陶下

中国人对月亮总是有别样的情怀

嫦娥奔月 玉兔捣药 冷寒宫

床前明月 对影三人 三元节

那时候·明月夜

月亮和水一般温柔。

在乡村里住着,总有这种感觉。

小时候村里人家互相串门,吃罢晚饭,黄昏时分趁天亮走一段小路去同村的人家里,约么坐上几个小时,八九点再回家睡觉。月亮高悬的时候,没有电灯的小路,月光亮如白昼。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月明星稀,不过一米宽的泥土小路,承载着一家子人的家长里短,清风拂过稻田,蛙声相伴。

多数时候,大人们在院子里乘凉,人手一把蒲扇,驱蚊纳凉,谈笑风生。小孩子们坐不住,几个小孩在一起时就玩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一个人的时候就在家里藏宝、疯跑也行。

再大一点的时候,家里较早买上了电视,邻居们会来家里一起追用DVD机放的电视剧,一集一集的看着,下雨的时候打个手电筒,晴天还是靠着月色回家。

近两年盛夏时还是在家里住过几个晚上,月亮依然明耀如初,空空高悬。只是村里的人都在外打工,老人和小孩子在家,大多早早便睡了,即使村里的路也修了,路灯也都装好了,彻夜明亮,却很少人在深夜时从路上走过。

后来,大多数的夜晚我都在城市里度过。

时间久了,不禁怀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是不是极少抬头看月亮?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班的缘故,下班的时间一到,争分夺秒的去乘地铁踏上回家的路。在地铁上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着周围拥挤的人群,一路上见不到自然景色。下了地铁也是一心往住的地方赶,回到家里,闭门不出,至于今晚月色如何,根本注意不到。

偶尔也会心血来潮打开房门想要看看夜晚的样子,打开门后却只能看到旁边高耸入云的楼层,就是门前十几米能看到远方的风光——各色灯光。

在城市里,夜晚已太过寻常,寻常是因为城市里的灯火通明、川流不息、人来人往让夜晚失去了黑暗和静谧。有一个词是“灯火可亲”,因为在古时候夜晚赶路看到远处烟火便知道那里有人家,所以灯火可亲。现在很多地方灯火通明,你分不清那里是广告牌在亮着,还是指示灯亮着,还是单纯的有人在加班。夜晚不黑暗,月亮就更难引人注意,更何况高楼林立,即使有一天你抬头想要看一看天空,任何一处的灯光都比月光更明亮。人们习以为常之后,渐渐地也就忘记了抬头见月的浪漫。

月亮还是千百年前的月亮。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虽然现在是这样,但是我总是希望,我们偶尔能有那个时间和心思去寻找自己的月亮。

我也愿大家都如此:

我不必去摘月亮

我的月亮会奔我而来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