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曲解

 栾文广 2021-12-05

论语》中记载,“孔于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是鲁国的权臣,国君都拿他没办法。有一天高兴起来,在家里开家庭舞会,按规定他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他居然摆出八人一排的,完全是天子的架势,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有人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文革”时期,在大批判专栏上或批斗大会的发言中,人们几乎用滥了这样一句话———“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并解释为“这个罪行如果容忍了,还有什么罪行不能容忍的呢!”照现在习惯的解释,好像孔夫子握着拳头,敲响了桌子,断喝:“这个罪行如果容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假如真是这个样子,孔子就没有“温、良、恭、俭、让”五个字里的“温”字了,孔子也就没有圣人的修养了。其实孔子早已看出季氏的动向,所以就说,这要注意!季家的野心不小,像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去做呢?叛变、造反,他都会干的。

像这样对《论语》的曲解还有许多,如“贤贤易色”。《论语》中说“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宋儒对“色”字曲解为“女色”、“女人”、“男女之色”,“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马上跟他学习,夫妻、恋爱中的异性朋友都不要了———“易色”。其实,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贤贤易色”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

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该知荣明耻,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为政者更应尊重那些学问好、修养好、对社会有贡献的贤者,做到贤贤易色,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