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系列之 《步辇图》(附超高清资源)

 860277 2021-12-05

 图片图片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图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便装接见吐蕃使节禄东赞的情景。

本篇将从作者创作的思路、构图及技法、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浅析《步辇图》。(对于《步辇图》小编也在不断学习中,或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指点评价)

另有趣看系列之《步辇图》点击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至最右启始故事

名称:《步辇图》(宋摹本)

画家:阎立本

创作时间:唐

尺寸:纵38.6厘米,横129.6厘米

材料:绢本,设色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家介绍

阎立本(约601~673年) 唐代画家,官至宰相,雍州万年(今西安临潼)人,出身贵族。富于思,工篆隶,擅工艺,兼及绘画、建筑,并与其父阎毗、其兄阎立德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

图片

整幅《步辇图》工笔重彩,线描劲挺坚实,平整少顿挫,用色上擅施朱砂、石绿,局部加以适度的晕染。全画章法简练,舍弃了背景和道具,场面不大却显得庄重典雅,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赋予寓意的写实
//

图片

阎立本像

阎立本本是为皇族服务,记录宫廷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既然是记录者,那应该就能推测到:他需要尽量让现实中的情景在画中再现。绘画与照相机不同,按下相机快门的那一刻,相机就可以把镜头所及之处的所有场景收进相片里,而绘画则不一样了,画家有很大的余地能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步辇图》作为一幅外交故事画,不可避免地要有它的寓意,比如表现唐太宗的远见和胸怀,表现唐王朝的大国气度,还有君主的尊贵和臣子的服从等等。那么画家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呢?唐太宗被侍女们团团围绕,他所在的这一侧人数更多,声势更大,而画面左侧排队肃立的三人就没有这样的架势了,用密与疏的鲜明对比,一下子就让画面右侧的主人公有了先声夺人的气势。两把巨大的障扇和皇帝乘坐的步辇,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稳固的三角形,而唐太宗就处在这个大三角形的中央,主角是谁,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图片

//
构图及技法
//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纵观整幅作品主要由两组人物组成,没有画任何背景场面:画面以画卷中轴线为界,画面右侧是被一群宫女簇拥的唐太宗李世民,他端坐在由九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为了凸显唐太宗及其帝皇姿态,作者在整幅画中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技法:

 主大从小 

我们还会发现,画中唐太宗的体形,明显比其他所有8人都要大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构图方法叫作“主大从小”,地位更尊贵的人要画得更大,地位卑微则要画得小一些,这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传统样式,以便突出主要人物的高大形象。

图片

 主客表情的对比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另一方面,作者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此法称之为正衬,为的是更加凸显唐太宗的端肃平和的帝皇之态。同时,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图片

//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

图片

阎立本是非常擅长用不同的姿态和神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像照片一样生动写实。纵观整幅作品当中的人物神情姿态。在画面右侧,我们可以感到一种祥和、平静的气氛——侍女们裙摆飘飘,姿态灵动,看上去非常轻松愉悦,唐太宗盘腿坐在步辇上,也让人感到他心中的安宁。左侧的三人拱手行礼,身体也微微前倾,他们各自独立的、倾斜的身躯,都让人感受到他们郑重、紧张的心情。

 图片

画家特别注意刻画三位主角的面部表情——唐太宗、典礼官、禄东赞,看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情就知道,此刻的三人各怀心事。而宫女们的面部没有做过多刻意的区分,这样皇帝微妙的神态就更加突出了。唐太宗没有用盛装华服来炫耀自己的尊贵,但他头顶巨大的障扇和华盖都给了我们暗示:他就是画面里具有至高地位的那个人。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时刻,一切和睦安宁的创造者仅仅露出半个身子,隐藏在众人之间。

 图片

图片

是不是觉得 步辇图 还是非常有趣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