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涛:痛挽我敬重的冯玉忠校长

 麦侬1 2021-12-05

呜呼!大疫未去人先走

——痛挽我敬重的冯玉忠校长

李松涛

这个辛酸的“辛丑”之年,接二连三地劫掠着我师友尊贵的生命。

我每天早上都要例行给几位亲朋好友发送沈阳版《新闻早餐》,11月20日忽然发现校长微信连续三天静默,而此前每天都有微信往还,便于不安中相询,上午10:22校长微信复我:“谢谢松涛的惦念。主要还是喘气困难,准备下周再去医院复查。”五天后亦即11月25日,校长仙逝。

那天霜晨,作家高晖在第一时间告我:校长走了!顿时泪眼模糊,哽咽失语。接着律师宋建华来电:昨晚校长最后一次睁眼,打量中认出了高晖,竟还说了句:哪天得聚聚了!校长健在时,我们与之时常有聚,这里那里,午餐晚餐……今后却断断无此良机了!

我挥泪草拟一联,聊表哀痛: 

           天堂有幸得奇玉

           人间无奈失大忠 

我将噩耗告知被校长称为“辽大之光”的剧作家徐广顺,他复曰:“什么时候出殡?我必须送冯老师最后一程!冯玉忠先生是我这生最最敬重的老师,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辽宁省作家协会原主席刘兆林于海南遥祭:“春天在松涛文苑与冯老师一聚,冬天在天涯海角与冯先生作别!我们失一师,天堂多一星。”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将军自京发来唁讯:“太让人难过了,我和冯校长有两面之缘,相谈甚欢,算忘年交。90年代后再未联系,但对他的敬重未减。愿他老人家西行路上走好,在天之灵安息!”。

中午,建华的公子溢晗赶到我的乡居相慰。校长是他的证婚人,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楷模。溢晗随后写了情深意切的悼念文字。 

关于校长在各领域的非凡作为,自会有众多知情人忆及,我只说说切近接触的些许感受。

大约十五年前,在一个朋友邀聚的酒桌上,校长为我题写了:“尊权 守信 尚礼”。对社会的希冀,对国人的期许,在他笔下如此简单明了,这“六字”真言,体现了校长縈怀的理念和夙愿。我那时,还只是校长远距离的景仰者,真正有了交往是之后的事情。

图片

前排右三为冯玉忠先生,前排右一为作者。

我随校长去过若干场合,跟校长见过一些人物,陪校长城乡间短叙深谈,在其发问与倾诉间,领略了见识的广博,学问的深厚,风范的高洁。校长具有显见的悲悯情结,他认识许多大领导,熟悉许多大老板,但他更愿意和老百姓打交道,对底层的关心关注是一贯的,甚至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校长接人待物谦逊礼貌,让人如坐春风;与上下左右各色人等包括某些异类的周旋能力,世所罕见。

四年前作客盘锦,当地的书法家协会主席马秉枢,挥毫书写了校长的名言:“向上 向善 向爱”。六个大字写罢,同去的集才兄抓我出了下面的赘语:“万众师表冯玉忠先生忧国忧民 为匡正世风 力倡如上三向 希望共造美好化境”。校长在一旁欣赏着书艺,露出他那公认的招牌似的微笑,温暖的、亲切的、意味深长的微笑……

每年绿意葱茏的时节,我都要请校长和几位好友下乡小聚。第一次登门,校长特邀我老伴单独合影。这么多年,我的乡居也算来过一些“人物”,但从来没人像校长这般亲和,临走时特意向女主人道谢。见面时或信息中,校长总不忘嘱我:“代问弟妹好!”感动加感慨的老伴,对此常常提起,得知校长辞世,她也不免神色黯然。

一天,校长发我一幅照片,地点是府上客厅,两个学生侧立旁边,校长端坐椅中,手握一本半卷之书,看得出是我的小书《我的“爱情”旧事》。校长说学生来看他的时候,他正在读我这本书,于是合影权做纪念。 

五年前,我和建华及集才,随校长有过一次辽阳短旅。当时,集才正酝酿为校长写一部传记,但苦于素材量太大,校长其人,经历之丰富,思想之深邃,个性之鲜明,绝非常人可比,构思中一时不知如何把握。清晨散步,集才问我对校长的宏观印象,我沉思一下说:这是一个拒绝老化的人,一个拒绝僵化的人,一个拒绝异化的人。我又进一步发挥道:“拒绝老化”指身体的健康状态,“拒绝僵化”指思想的敏锐水平,“拒绝异化”指认知的清醒程度。集才连声称好,声言对他有所启发,似乎找到了某种概括性依托和行笔的头绪。

然而,人无论多么杰出,多么罕有,都无法“拒绝”命运的安排。

诚心要为校长作传的集才兄几年前离开了,而传主校长如今也离开了,最能写的人,最该写的人,都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厚重的传略、一座呼吸的丰碑,那是校长血肉丰满、边缘清晰的形象。 

人生的遗憾太多!几年前,我曾与校长、建华一同去探望病危的集才;一个月前,我与建华去探望病中的校长。集才兄逝后,好友的初次聚会,校长提议起立为逝者默哀。现在校长走了,那几位彼此欣赏的好友还要惯性地相聚,盼聚又怕聚,真不知缺了崇敬的长者,缺了自然的中心,那餐桌还是团团围坐的浑圆吗?那饭菜还是有滋有味的香甜吗?集才、建华、高晖和我等,皆非辽大学子,但都与校长有缘,在不同时段与其结识。如何定位我们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省委老书记任仲夷,曾与校长多次晤面畅谈,包括他南调主政广东之后,每年的全国人代会都要主动约上一晚长叙,对诸多问题看法相同,彼此颇有知音之感,校长说:“我和任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我们和校长之间,似也可用“亦师亦友”来表述:师乃良师,友乃益友。 

自11月25日始,我意识到不能再给校长发《新闻早餐》了,不觉悲从中来。而我们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遂给校长的得意门生、我的诗友峻岭发微信:“从大义盈怀心忧天下的视角审视,似乎可以如此形容:你我还有那么多彼此认同的人,都是冯校长的留下的'精神遗产’。世上再无冯玉忠,幸有我们还在,还在眺望心中的诗和远方!”

循循善诱的校长,是他倡导的“六字”真言和“三向”精神的忠实践行者。校长留下了自己的意志,留下了自己的理想,留下了可供我们遵循的至理名言,只须记住并落实,便会告慰校长的在天之灵。

相信对校长的念念不忘,便是良知的生生不息! 

                      2021年11月30日午夜于乡居 

作者简介

 李松涛,生于1950年,原名李荣阁,笔名源桥父。一级作家。空军大校。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出版诗集19部,散文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6部。长诗《拒绝末日》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全国环境优秀文学奖、东北文学奖。跨文体长诗《黄之河》2004年获首届艾青诗歌奖、辽宁文学奖。长诗《雷锋 我与你同行》200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