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中国的光辉”—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园林,到底有多伟大?

 茂林之家 2021-12-05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18世纪,欧洲大陆曾掀起持久的“中国热”,而“中国热”时代里尤其火热的,就是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
比如赫赫有名的沙俄彼得大帝,就曾在沙俄皇宫里建造了“中国园林”,在18世纪的英法等国,仿造中国风格布置私家花园,也一度成为贵族圈的时尚。英国伯爵钱伯斯更在其1772年出版的著作《东方园林观察》里语出惊人:“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我们要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中国的光辉”。

那么,为什么他们眼中的中国园林,会拥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呢?下面的这一套著作,就会给出无比清晰的答案。
今天推荐的这一册丛书为海外中国园林研究开山扛鼎之作,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第一代领军人物喜仁龙代表作之一。800余张图片+40余万文字,带你领略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喜仁龙是民国时期少数几个得到总统特许,进入中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考察的外国学者。他还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摄影。

喜仁龙
喜仁龙(Osvald Sirén,1879—1966):20世纪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兰·弗利尔奖章获得者。曾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艺术史教授、瑞典国家博物馆绘画与雕塑部主任馆员等职。1916年起,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日本的诸多名校讲学。1920年起六次来华,曾在末代皇帝溥仪陪同下拍摄故宫,对中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研究极深,代表作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中国雕塑》(1925)、《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1926)、《中国早期艺术史》(1929)、《中国绘画史》(1929—1930)、《中国园林》(1949)等。
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近400张中国园林影像
徜徉于苏州园林时,人们往往有一种感觉:百年间中国园林并无太多变化,山山水水不都在那里,最多少块湖石,植物不同罢了。


拙政园的月亮门


留园的别有洞天


留园的湖石

其实,苏州园林只是一个特例。
北京现有15座王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保单位,除恭王府外,其余14座王府均不对外开放。想要观赏这些经典园林,恐怕只能通过喜仁龙的旧时影像了。

北京成王府中葫芦状的门洞


涛贝勒府泉水前面带有亭子和长廊的假山


北京海淀礼亲王府园林一角


南海迎熏亭。观者临庭远眺,视线穿过如镜般的灰色水面,通向梦想世界中的静谧空间历经近百年的洗礼,很多园林或毁于战火,或遭到破坏。幸亏有喜仁龙费尽心血拍摄的照片,那些精致的园林、城墙和入镜的人儿,才得以永远存活在他的照片中。

圆明园方外观。拍摄于1922年


圆明园大水法。拍摄于1922年


北京傅增湘的园林中的小池塘和亭廊。

(该园林已不复存在)

苏州怡园。像这样的园林,可能给人留下的印象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石和树木。
它旨在通过丰富和出其不意的设计来吸引人,而不是任何显而易见的场景。


游廊环绕、种满白牡丹的庭院。北京海淀蒙古族僧王的避暑宅院的局部视图

18世纪欧洲园林的中国风:370张影像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整个欧洲,浪漫主义思潮所推崇的异国情调大受推崇,与西方迥异的中式园林风格对欧洲园林产生了较大影响,涌现了大量由叠石、假山、山洞和拱桥组成的园林。

英国邱园中的塔。该塔一直是18世纪欧洲建筑掀起中国风最重要的标志。它参照了中国模型,但塔身过于细长,每层塔檐上面都装饰着上了釉的龙,还有一个装饰性的栏杆。

英国邱园斯陀园里的帕拉第奥式桥梁和“中国之家“


英国邱园。在湖的上游,靠近埃厄洛斯神庙的地方,矗立着一座两层的中式八角楼。它通常被称为“孔府”,墙壁和天花板上画着奇形怪状的装饰物,几乎没有与孔子有关的历史主题,还有几份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记录

法国蒙维尔园二楼的玻璃窗


法国蒙维尔园最高处的中式房屋。中国风主要体现在其装饰方面,诸如立面的精雕细琢、雕梁画栋,花瓶状的烟囱,屋角挂铃,甚至灯笼式天窗顶部的栏杆

瑞典卓宁霍姆宫第一座中式房屋的画作


瑞典卓宁霍姆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