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古诗课前预习进入表面化误区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发现学习难点,提出学习疑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益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认真进行自主预习,也是学习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之一。可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进入预习的表面化误区——看似预习充分,实质效果低下,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前学习时间,又不能带给学生真正的课堂学习帮助。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来看一则最近真实发生的案例。

教学《墨梅》这一首古诗,老师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淡墨痕、好颜色、清气、乾坤;2.用“串词连句”的方法,写出本首诗的意思;3.了解本首诗作者王冕的生平,从这首诗中,你能读出诗人是一个具有怎样品格的人。这样的预习安排有问题吗?粗看似乎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及诗人,为课堂上进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但这儿就出现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的理解存在障碍,势必要进行资料的查阅,在学生写出诗中词语的意思后,真的会用“串词连句”的方法来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吗?往往只会继续将查找到的资料上的内容抄写在预习任务单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对诗句意思进行理解。特别是对诗人品格的认识,如果缺少对诗句真正的读懂读透,那么,学生对王冕品格的认识,也就会人云亦云,或者只照搬照抄,做一做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物的品性特点。例如,学生在预习单上写下的反映诗人特点的词语有:高风亮节、超凡脱俗、坚贞不屈、鄙视流俗、傲骨铮铮、不畏权贵等,虽然这些词语都是正确的,可是,学生又有多少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从而真正懂得诗人的品格特点呢?预习,只是做了资料上有关名词的“搬运工”,学生从表面上看,预习任务单上填写满满当当,似乎预习的质量很高,可是真正的预习收获又有多少?

而且,当学生带着这样已完成的预习任务单走进教室时,我们会发现,老师提问句意,学生说得生动流利,提问诗句反映诗人的特点,学生也是出口成章。这让老师觉得学生都已经学会了,学懂了,而且学得很有质量,可是,如果离开了预习单,要问他们所回答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却很可能一头雾水。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将诗句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理解,没有真正将诗人所言所行与诗句产生有血有肉的联系,那么,没有触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古诗学习,留给学生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预习任务单上这些冰冷而又抽象的词句了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以为一是忽视了学情的特点。《墨梅》这首诗所谓“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需要学生首先对诗中梅的特点有清晰而生动的认识,脱离了对“物”的了解,何来“言志”?其次,从物到人之间,还需要搭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要让学生发现人物身上具有的特点,再与诗中的梅花相对照,将两者进行联接起来。而这些,依靠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实现跳越式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只能依靠做“抄写工”来完成老师的任务了。二是忽略了古诗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每一首古诗究竟需要教什么?可能教学目标上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是正常的,但无论怎样,我们也应不能忘记一堂课上的四十分钟,我们究竟要带领学生学习些什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拥有哪些学习收获,得到哪些知与能的成长。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我们就应立足于古诗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的预习,应是有助于课内古诗学习的,否则,预习的意义何在?而以上老师所布置的预习,与课堂学习既有重复,又有脱节,似不可取。第三是在内容安排上有过度预习的倾向。所谓过度预习,是拔高要求,将本该在课上学习时进行领悟或讲解的内容都提前到课前,让学生在预习时完成。“赶着鸭子上架”,学生只能应付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这样的后果是,学生的预习看似内容丰富,可大多只停留于表面,没有真正触动内心,更没有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同时花费学生的大量时间,既收效甚微,也让学生对预习产生对立,怎么会让他们产生主动预习的兴趣呢?说到底,学生的预习进入表面化的误区,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以为,以《墨梅》这首诗的预习为例,不外乎这样的八个字,会读有疑——能将诗句读正确、读流利;不懂的地方加以标注,或在书头上写下来;适度拓展——有关诗人的故事找一些读一读。做到这样的八个字,其余的,只需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思考起来,讨论起来,让诗句真正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何愁学生学不好这首诗呢?这样的预习不会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让学生疲于完成老师的预习任务,也不会让学生用表面的名词搬运代替课堂内有效的思考,因而这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前预习,也是古诗学习恰到好处的预习。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古诗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关古诗课前预习这一话题,值得我们在共同研究和实践中加以反思,从而不断促进古诗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