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瓶子会贴上什么标签?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走进百货商店,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瓶装水,贴着形状不一的标签,这些标签都是外在的、一眼就可以看见的,只是为了吸引顾客的营销手段,而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在《水知道答案》中记录了那个著名的实验:在装满水的瓶子上贴上“感恩”的标签,水分子的结晶居然像个“心”字;贴上“阿弥陀佛”四个字的篆刻,水分子的结晶呈现七彩色;贴上“爱”与“感谢”的标签,水分子的结晶呈现完整的六角形;贴上“混蛋”的标签,水分子不能形成结晶……这却是内在的、让人震惊的,由标签引发的质的改变。一瓶水竟能分辨出一个词语的美丑,进而产生神奇的反应,原来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标签,也有其实实在在的意义。如果,作为一名老师,也把自己当作一瓶水,我们将让学生看到我们的瓶子上,贴的是什么样的标签呢?

青年教师小文刚毕业走上讲台,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但渐渐的小文老师发现给学生布置任务或是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并不太专心,任务要左催右催,学习也流于表面,效率低下。小文老师很是苦恼。怎么办?在老教师那讨经验,只学到了一个字“凶”,于是,再走进教室,收起了之前的微笑和耐心,她刻意时时板着脸,眼神里写着“谁敢不服”,稍有学生违纪,迎来的都是一阵“狂风暴雨”,任务布置没完成,不需讲理由,立即请来家长共同教训,上课不听,直接到教师办公室等着挨批。不讲情面,毫不心软,不管是哪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教室内外,时常见到小文老师一脸“凶狠”训责学生的场面。很快,她的做法起到了效果:学生只要在校园里见到她,就远远地躲开了,本来下课围在一起,吵吵闹闹地玩耍,一见到小文老师进来了,马上一言不发,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而且,背地里几个调皮的男孩子,还给她起了个不太雅的绰号“文师太”,大概是受电影武侠片里“灭绝师太”的启发?真令人哭笑不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细细分析,是老师给自己的“瓶子”贴上了“凶狠”的标签,于是学生只看到了老师令人讨厌的地方,平时的班级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谁愿意对一个整天板着脸,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微笑呢?新老师贴上这样的“标签”,也许一时会起到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一味地压制和对立,对于教育的本身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伤害。

另一位老师,是一名很成熟的骨干老师,她很看重学生的成绩,每次考试,对于达不到她要求的学生,他是这样做的:将试卷狠狠地扔到地上,让学生在大家的注视下到讲台前来捡。自尊心强的学生,对这种“示众”非常在意,所以每逢考试,全都战战兢兢,全力准备,不敢稍有疏忽。所以,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成绩一直考得很好。同样的另一学科老师,每次考完,让班级最后十名学生起立示众,请同学们一起鼓掌,美其名曰“鼓励”,这后十名的学生受此“待遇”,也真的会在接下来努力学习,争取进步,所以,这位老师的班级学生考得也总不会差。但考得好,就真的是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吗?我看未必。这两位老师在自己的“瓶子”上醒目地贴着“羞辱”的标签,学生们也许在这两位老师的班级一时可以考得好,但失去的却是对所学学科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喜爱。这才是最令人遗憾的地方。老师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标签读到的,会决定着学生今后变成怎样的样子,可很多时候,这却被一些老师抛在了脑后。

想起在《教海海记》一书中,于永正老师曾经写过,他在课余时间教学生一起唱豫剧《花木兰》,当从于老师嘴里发出女人一般的声音,让小朋友先是惊喜,接着他们站起来,使劲鼓掌,掌声盖过了教室的琴声。又教他们写美术字,吹口琴,为他们演奏京胡,唱京戏。学生越来越被老师所吸引,也深深喜欢上于老师所教的语文课。这是老师为自己的瓶子贴上了“有趣”的标签,从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老师而越来越浓厚,并在“亲其师”的过程中爱上的学习。而在班级一次收缴作业时,三位名字中都有“军”字的同学都说没有带。小组长崔广徐在向于老师报告时,于老师发现他刚好穿了一件崭新的蓝毛衣,口儿开在肩上,上面钉了四个黄色的金属扣子。于是,于老师说:“崔广徐了不起,是大尉!你们看,一道杠四颗星!他现在可算是“大尉司令”,你们'三军’怎么不听司令的话?”全班哄堂大笑,而这三个同学都吐了吐舌头,乖乖地认错。另一回,正在上《翠鸟》这篇课文,于老师发现小庆打起了呵欠,还用胳膊碰了同桌,在嘀咕些什么。便叫起了他:“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小庆慢腾腾地站了起来,茫然地望着老师,于是于老师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并加了一句:“请你不要推辞。”“这得到哪儿去逮呢?”小庆更加茫然,平时神气的眉头皱得变了形。班级同学都被这一幕逗得哈哈大笑。于老师这才笑着说,我们一起来读读书上第三段,谁能看出来,告诉小庆。这样,班级学生的学习气氛又热烈了起来。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正是于老师给自己的瓶子贴上了“幽默”的标签,才让学生学得轻松,更学得投入。

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反映的是一位老师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理念,如同一瓶水,正是不同的标签引发了不同的结果回报。我们应认识到,个人所贴标签,也是自己想要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过程,这决定着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路径,意义是多么巨大,所以,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小心地走好教育生活的每一步。读完以上案例,我想请每一位教育同行也来认真地加以思考:你的瓶子准备贴上的标签又会是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