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儿与凤姐(三)

 同心台爱心使者 2021-12-05

      荣国府里的丫鬟,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当然是平儿。她协助凤姐管家,有些小事用不着回凤姐,她就可以作主。例如第五十九回里,春燕儿的母亲追打春燕儿,闯进怡红院吵闹。磨月等制止她她不听,麝月便派人去叫平儿来。春燕儿的母亲还不知厉害,别人告诉她:“你当是哪个平姑娘?是二奶奶屋里的平姑娘啊!她有情么,说你两句;她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着走!”果然,去叫平儿的小丫头回来说:“平姐姐正有事呢,问我做什么,我告诉了她。她说,叫先撵出她去,告诉林大娘,在角门子上打四十板子就是了。”虽然后来因为那婆子害怕告饶,这命令没有执行,但平儿有权力下这样的命令,却是事实。
不但麝月这样的丫头,要请平儿来管教吵闹的仆妇。第七十三回里面,玉柱儿媳妇为了累金凤的事情,在迎春房里吵闹。探春来了,也是使眼色暗示侍书,去把平儿叫了来,训斥玉柱儿媳妇一顿。
平儿能有这样的权威,当然是由于她成了凤姐所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凤姐的钥匙,都交给平儿随时带在身上。所以李纨说:“我成日家和人说: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着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做什么?”又说:“凤丫头就是个楚霸王,也得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她就得这么周到了?”(第三十九回)
细看全书,关于平儿办事怎样能干,倒没有什么描写,有的只是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善于体会凤姐的需要和意图。例如第七回,跟凤姐到宁国府的丫鬟媳妇们,看见凤姐初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忙过荣国府去告诉平儿,平儿素知凤姐和秦可卿亲厚,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来人送过去。又如第五十一回,凤姐叫平儿拿一件雪褂子给袭人,平儿却拿出了两件,袭人不解,平儿说另一件是送邢岫烟的,“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着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只有她穿着那几件旧衣裳,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如今把这件给她罢。”这一番话表明,送这件雪褂子给岫烟,完全是平儿的主意,凤姐并没有下过命令。凤姐笑道:“我的东西,她私自就要给人。我一个还花不够,再添上你提着,更好了。”这真是“其词若有感焉,其实乃深喜之也”。众丫鬟媳妇立刻从旁凑趣道:“这都是奶奶素日孝敬太太,疼爱下人;要是奶奶素日是小气的,只以东西为事的,不顾下人的,姑娘那里敢这么着?”这当然把凤姐奉承得更高兴,她笑道:“所以知道我的,也就是她还知三分罢了。”由此可见,平儿对凤姐的确能做到“先意承志”的地步。
第二种情况是,平儿善于在别人面前替凤姐解释。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五十五、五十六两回所写探春理家时平儿的表现。探春是因凤姐生病,才以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的身分临时代理家政,管事的仆妇们有些藐视她,刁难她。赵姨娘又为了她弟弟的死,责怪探春发的丧葬费少了,没有照顾这个舅舅,而探春恰恰不承认这个舅舅,认为赵姨娘这是当众揭了她的“庶出”的身分。为这两件事,探春正在生气。平儿恰好这时来了,立刻看出探春正要找机会树立瓜i信,她便先替凤姐争取主动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得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与太太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盛气以待的探春,听了这几句话,笑道:“我一肚子气,正要拿她奶奶出气去,偏她碰了来,说了这些话,叫我也没了主意了。”这是探春自已承认,一上来就被平几解除了武装。接着探春果然添减了几件事,平儿都从旁发表了意见,都是非常技巧地替凤姐作了解释。引得宝钗走过来摸着平儿的脸开玩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说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话回奉,总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们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她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她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她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探春也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她来了,忽然想起她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她更生气了。谁知她来了,避猫鼠儿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怜的。接着又说了那些话,不说她主子待我好,倒说'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素日的情意了’,这一句话,不但没了气,我倒愧了,又伤起心来。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说到这里,探春流下泪来,在这一场特殊方式的感情的斗争中,她被平儿彻底打败了。平儿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虽然都替凤姐解释,但实际办法都是依了探春的,也就是否定了凤姐的,而她这样的态度又正合于凤姐的意思。所以后来凤姐背地里嘱咐平儿:“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她(指探春)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强,就不好了。”平儿也得意地说:“不待这样嘱咐,早已经行在先了。”凤姐又嘉奖道:“我是恐怕你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没有他人之故,不得不嘱咐;既已行在先,更比我明白了。”
第三种情况是,平儿善于以自己的态度和行动,配合凤姐的态度和行动。例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要把刘姥姥引见给凤姐,先得通过平儿。平儿允许了,周瑞家的才把刘姥姥从倒厅里引进内院的房间。“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了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她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她'周大婶’,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第六回)这是一个豪门头等丫头对一个初次上门来的乡里穷亲戚的冷淡态度。等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得贾母的欢心,凤姐还特地请她给大姐儿取了名字,最后平儿奉凤姐之命,打点礼物给刘姥姥带走时,平儿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堆着半炕的东西全是以凤姐的名义给的各种珍贵衣料和食物;还有凤姐给的八两银子,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平儿把这些一一点交之后,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那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很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第四十二回)平儿自己额外加送这些东西,向刘姥姥还要放低声音悄悄说,可知她并没有向凤姐报告过,并不是以此向凤姐讨好。她这样做,不过是体凤姐之意,同凤姐采取一致的行动罢了。
第四种情况是,平儿经常劝凤姐诸事不要做得太过,平儿在自己权力所及的范围内,也善于适可而止,息事宁人。例如第六十一回写彩云应赵姨娘的要求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露给贾环,事情败露,平儿怕揭出了赵姨娘,伤了赵姨娘生的女儿探春的脸面,同意由宝玉把责任承担下来。平儿就这样报告了凤姐。凤姐却不相信,主张要把王夫人屋里的丫头捉来严审。这时平儿就劝凤姐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心,终久是回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的仇恨,使人含恨抱怨。况且自己又是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趁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这样一番宛转而又诚挚的劝告,凤姐不由得不接受,其实在这以前,平儿已经公开否定这是窃案,宣布了一切都是宝玉捣乱这个“真相”,恢复了牵连失窃案而被撤职待审的大观园内的司厨柳家的的职务。侍强好胜的凤姐,原来对平儿这种劝告是听不进去的;但随着贾府的种种矛盾的激化,随着凤姐自己身体越来越不行,她也日益能听平儿的话了。终于,凤姐向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刚才又出来了一件事:有人来告柳二媳妇和她妹子通同开局,凡妹子所为,都是她作主。我想你素日肯劝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保养保养也是好的。我因听不进去,果然应了,先把太太得罪了,而且反赚了一场病。如今我也看破了,随他们闹去罢!横竖还有许多人呢!我白操一会子心,倒惹的万人咒骂,不如且自家养养病。就是病好了,我也会做好好先生,得乐且乐,得笑且笑,一概是非都凭他们去罢,所以我只答应着:'知道了。'”(第七十四回)

以上四种情况,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就是忠于凤姐,维护凤姐,处处为凤姐着想。凤姐当然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她能那么信任平儿,明知平儿背着她往往做些好事,并不以为市恩树德;即或有时也有不满,例如凤姐暗中摆布尤二姐时,平儿背地里照看尤二姐,凤姐也骂过平儿,(第六十九回)但只是一时一事的不满,并未影响对平儿的总的信任。第六十五回兴儿在尤二姐面前痛骂凤姐时,却又说:“倒是跟前有个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又是和凤姐一气,又能得到婢仆的好感,看似矛盾,却在对凤姐的忠诚不贰这一点上统一起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