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天下小粮仓 2021-12-05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参考目录

今天的主流观点认为,《梅花易数》应诞生于明朝初期,该法主要基于最早版本的《康节先生心易梅花数》落款于明朝景泰年间。而根据笔者考证来说,该术当在宋朝就有流传,此论有两点佐证。

其一、在《全宋诗》赵汝洙所作的《与新安朱无晦谈易有感》中,曾明确的提到了“观梅”与“卜瓦”。附原作如下;

与新安朱无晦谈易有感 [宋]

南窗数度断韦编,茅塞余心未豁然。

洞极潜虚浑是梦,观梅卜瓦总非仙。

先天妙处无多画,太古真时只一圈。

今日从知斯不谬,庖义更出亦何言。

既然是谈论易学之后的感想,那么其中的“观梅”应当是今天的《观梅占》,同样其中“卜瓦”则当是“康节投瓦枕击鼠占”因此这两个案例起码在宋朝就有流传。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梅花

其二、在明朝万历年间整理的《皇极经世理数钤离册》中,记载有《数卦体用论》一节,其中提及的“静卦为体,动卦为用”之说,与今天的《梅花易数》记载的完全一致,并且别有阐发(笔者已经整理于乾册中,以便读者观览。)另外在此章节的首卷曾提到,这一节内容出自于“齐氏”所编纂的书籍中,又加以王氏的书籍进行增补。

那么这个齐氏是谁呢?在该书的《地域生克》一章中可以找到了更近一步的描述:“易岩齐氏琦曰......”,那么沿此说法按图索骥,则可以从清朝黄宗羲整理的《明文海第四百十五卷·传二十九·方技》中找到相关的记录:“齐琦者字仲圭,饶之德兴人也,别号易岩,时人咸称之易岩老人,因不复以字行。曾祖明善宋端平甲午乡贡进士,祖潜起父显世以儒学名,初齐从祖有梦龙贵澄者,皆明易,专心邵子之学而贵澄尝注经世观物等书,琦自幼读其遗书。”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古籍

也就是说齐氏的祖父,是宋端平甲午年(1234年)的进士。那么最起码来说,齐氏应该是生活在宋末元初的人。并且其曾祖父以及曾伯父对于邵子之学曾有过深入的研究,而齐琦在其家族的熏陶之下,也是一位精通邵子之学的易家。

既然齐琦的书中有相关的论述,并且有邵子之学的家传,那么此人是否懂得运用《梅花易数》的占卜方法呢?同样在《明文海》中又记录道:“当琦留孚家,有二客叩门者,琦闻其声辄曰:'二人必皆三品官,然不久且至坐重罪。’二人者,一为谭守多喇卜丹,一为衢守将赵甲,后果俱以罪废。”单就这一例来看,齐氏的断法与《梅花易数》的邻人借物占极其相似,或许其所用的正是《梅花易数》。所以据以上两点考证,最起码《梅花易数》的占法,在宋末元初的时期就有流传。

当然在此文中还提及了一个人“王氏”这个王氏是谁?没有更直接的证据,不过在《皇极经世理数钤》中记录了另一个人对于王氏观点的评价:“临川吴氏曰:'王氏以元会运世数卦’论人品志高下,质性之美恶......’”如果依据“临川”来进行猜测,那么这里的临川吴氏,应当是王澄。其人曾经编写过一篇《皇极经世续书》,后失佚不传。如果案王澄来论,则王氏的书当编纂在吴氏之前。起码也是南宋元初之前的人。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王氏有可能是曾追随邵子学习过的王天悦。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古籍

若果真如此,那么《梅花易数》很有可能就是邵子遗留下来的算法。同样在《理数钤》中说,王氏的留存本中还有策轨数的断法。或许《梅花易数》同策轨数一般,也是同时期流传出来的内容,甚至是同一本书中流传出来的内容。

可惜的是,古本已经不复存在,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我们只能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中大致进行推测。自明朝之后,大部分的书籍流传了下来,线索就逐渐变得清晰了。

今天我们可以确定的,最早的版本是明朝景泰年间的《康节先生心易梅花数》在该书的序文中曾说:“惟《观梅易数》自邵自殁于神宗宁丁巳,至大明景泰甲戌凡三百七十八年,得至者靳秘不传......公暇又能以此易数繁去谬,校正归一,物之微识者,遇之犹以为宝。”

也就是说,在大明景泰之前已经有《梅花易数》的底本存在了,但是流传的极少,该书的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将《梅花易数》进行整理收集,进行删订刊印,公布出来让世人所知。所以后世《梅花易数》版本的增多,极有可能是在这一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而后该版本流传到了日本,也就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其中落款于宽永八年,也就是中国明朝的天启四年。这本书中相较于今天的版本多了一则入学占,笔者已经增补于书中。

《梅花易数》的流传考证 · 源于宋朝的隐线证据

永乐大典

当然我们看到在今天的版本中增补了许多说法,如万物赋,玄黄克应,以及测字等部分的内容,应当是收集当时其它书目的内容所增补的,现分列如下:

1.《龟鉴易影皇极数》

《龟鉴易影皇极数》·一卷(永乐大典本)中曾记述:旧本题邵居敬撰。不著时代,亦不知何许人。《永乐大典》载之,则元以前书矣。其法以字之偏旁定吉凶。如云二口一犬,哭泣临身。牛角安刀,情事解散之类。盖今所谓测字术也。

该书目前已经佚失,不过依据其叙述的内容来说,其中二口一犬,正是《梅花易数》中所提到的内容,因而这本书应当是《梅花易数》所参考的版本之一。

2.《观梅易数》

在《梅花易数》中,突兀的出现了《观梅数诀序》的篇章,疑似为其他版本的的序言。据此其序言后文当是该书中的内容。在其序文第二节《变卦式八则》一篇中,可以从《大六壬寻源编》中寻找到原本内容,因而笔者《寻源编》中所抄录的正是《观梅数诀》,可惜的是,该书只是抄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笔者已将其余没有的部分增补入书内。

3.《周易悬镜》

《梅花易数》是否有汲取《周易悬镜》中的内容,不得而知。然而在《梅花易数》中曾明确的对后天占中,运用后天吉凶时方的论法有过批判。而能够见到运用后天时方的占例,始见于《周易悬镜》,因此该书所批判的,可能正是《周易悬镜》中这一部分的内容,或者是其它版本的相关内容。其此在《周易悬镜》中,有关于先师所传十大遗诀之说“有先天起数之诀......占卜刻应之诀,此七诀者乃先师所秘授也,得其传数术神,昧其传不验应,惟在诚感而已,易之为数有体用之章,三要之章,十应之妙,总之为十决,皆不可缺也。”此十诀的次序与《梅花易数》第三卷的次序分毫不爽。所以有可能在其它版本中,是完全按照《周易悬镜》中的说法所编排的。

4.《古今图书集成测字部汇考》

在原书的卷尾有大量的测字内容,并且该内容与《古今图书集成测字部汇考》的内容分毫不爽,因此该书的作者,应当是为了承接《玄黄克应章》一文,才将这此书的内容增补其中。

以上为大致概要,然《梅花易数》版本众多,说法不一,究竟出自于那一版本已无法考究,然而可以依据上述文献,对原书讹误以及编排次序加以订正,故备述于此,以便读者观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