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若发现孩子有这四个行为时,该打就得打!长大了很难改正!

 挺好图书 2021-12-05

    研究儿童犯罪行为的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应该在孩子3-5岁时就应该找机会给孩子一次明确的态度展示:如果你做得不对,我就会批评你。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什么样的状态?大都是被父母百般宠爱,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祖宗”,父母舍不得打骂,也不愿意让孩子受一点累。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会无条件满足,即便孩子犯了错误,甚至顶撞父母长辈,动手动脚,脏话连篇,父母都是袒护孩子。自我安慰的理由就是:孩子年纪小,稍微大一点就懂事了。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闺蜜的孩子阳阳,在4岁左右的时候,就是家里的“小霸王”,蛮横无理,性格暴躁。每次孩子不听管教,和妈妈恶言相向,或是哭闹、摔东西威胁父母,闺蜜都无限包容孩子。问其原因,闺蜜说孩子太小,这些都是不懂事的表现,不能打,要惯着,长大后就懂事了。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闺蜜想象得那样顺利,孩子逐渐长大之后,“破坏性”更强。孩子在学校不专心听讲,欺负同学、顶撞老师、逃课打架。回到家中妈妈训斥几句,孩子会冲着妈妈大喊大叫,有几次还和妈妈动起了手,态度极其恶劣,之后连续几天不归家。 

    李玫瑾教授多次在讲座中提到这句话: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孩子4岁时你拒绝他,他最多在地上打滚,等他14岁拒绝他的时候,他就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了。  

    为什么6岁之前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给孩子立规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孩子的自我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对待各种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想要尝试更多的“禁区”。

    李玫瑾还表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4种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6岁以后很难改。   

1、孩子没有规矩意识
遵守规矩道德是立身之本,不懂规矩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是对是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也不明白犯错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这样的孩子,做事我行我素,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今后在社会上很容易吃亏。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避免孩子将来被朋友所疏远,“误入歧途”。
2、孩子目无尊长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目无尊长的孩子,无法明确区分和家长的界限,也不懂得感恩,今后是“白眼狼”的潜在人群。父母要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像是“谢谢”、“你好”、“辛苦了”。同时也要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通过劳动感受父母的辛苦,获得感恩之心。
3、要求没有被满足就威胁父母
“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上学”,喜欢威胁父母的孩子,大都会变得自私自利,他们把自己的各种责任都当做交易,一切都以利益为重。
只要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用哭闹威胁父母,试图让父母妥协。这个时候,家长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让孩子知道哭闹威胁没有任何的效果。
4、脾气暴躁,摔东西
无法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经常乱发脾气,甚至会摔东西宣泄。这种行为也是情商低的表现,也表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差。
如果孩子性格暴躁,遇到点不开心的事情就大吼大叫,打砸东西,这样的孩子今后很容易形成暴力倾向,也有可能会成为“孤家寡人”。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等孩子心情平复之后,再和孩子冷静沟通,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你的孩子爱发脾气,归根到底是他的情绪管理和性格方面的问题,仅仅靠家长单纯地理解他的内心是不够的,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性格,家长可以通过相关书籍来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性格。  

推荐《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这套绘本,这是一本专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塑造良好的性格,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绘本。

    绘本中有很多篇不同的小故事,从各个的角度培养孩子情绪的正能量,而且每个故事后面还有给家长的建议与意见,让家长知道要如何和孩子好好沟通,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塑造良好的性格。  

    教育孩子就像赶马车,如果不挥舞鞭子,孩子可能会原地踏步,想要孩子不断进步,塑造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家长要做到“软硬兼施”,让孩子在规范中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