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4月2日上午,几架美国飞机从上...

 Loading69 2021-12-05
1945年4月2日上午,几架美国飞机从上海南面飞来,轰炸日军的江湾机场。日军以高射炮迎战,美军一架P51型战斗机中弹燃烧,坠落在浦东行西村东顾家宅的田野里。

当时游击队员黄明初所在的中队有一个据点在高东老宅,正在值勤的他看到此情此景,即与队长凌关根骑自行车赶到现场。此时当地百姓已经发现了跳伞的飞行员,帮他收藏好降落伞,并进行了保护。

凌、黄两人看到,这名外国飞行员高高的个子,身上脚上都有伤,已不能行走,就扶他坐上了自行车,护送到驻地,给他简单地包扎伤口,还让他吃了中饭。

由于驻地离高桥镇和黄浦江较近,不安全,凌队长命警卫班的黄明初等人护送,向沿海的杨园和顾路方向转移,并请医生为他治疗伤口。

为确保安全,居住地换了多处,居住时间最长的是杨园乡的钟文宅,该宅离杨园镇较近,三面是河,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

游击队员均不懂外语,请了一位英语教师当翻译,经过交谈,得知受伤的飞行员是美国驻华空军第14航空大队(即飞虎队)第75飞行中队第23分队的少校斯洛克姆,25岁。他对中国百姓的营救和照顾一再表示感谢。

当天,日军就组织兵力扑向坠机地点,意图活捉美国飞行员。扑空之后,又从东昌、高庙、东沟和高桥调集日军和伪警,进行大规模拉网式搜捕。游击队则依靠群众,了解敌人动态,逆敌人行军方向而行,转移了一村又一村。

白天不能行动只能在晚上转移,还要将斯洛克姆化装成中国百姓。斯个子很高,没有合身的中国服装,恰巧警卫班炊事员凌长安也是一个高个子,就将自己的衣服给斯洛克姆穿上,凌还想方设法烧煮不中不西的面饭给飞行员吃。那时连日阴雨,队员们用小独轮车载人,有时还用人背着飞行员行走,以躲避日军追击。

最危险的遭遇是在赵桥的一个村子,他们一进村庄,敌人就尾随而来。他们将斯洛克姆藏在一间小屋的角落里,自己埋伏在小枝杨篱笆后,屏住气用枪口对准敌人。七八个日本兵,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在农舍里搜索,没有发现人影才走了。

40多天里,这位美国飞行员在他们严密保护下,安全无恙。直到5月10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黄明初等人将斯洛克姆护送到杨园海边的一个土码头,送上一条海船,大家才依依惜别。

分别时,黄明初送给飞行员一张照片,背后写着:“中华民国上海黄明初20岁”。斯洛克姆还带走了凌长安的中式服装,而他将飞行服、信号枪、手枪,留下来作为纪念。

数天以后,黄明初他们得知斯洛克姆已由专人护送至浙江海门,平安地到达黄岩的美国空军基地。

此后,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飞行员斯洛克姆,没有忘记浦东军民对他的救命之恩。从1981年到1985年,斯洛克姆曾五次写信给黄明初,回忆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他1985年4月26日从美国佐治亚州的来信说:“时间已过去了40年,但我记忆犹新,你是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使我逃脱了日本人,我将永远感谢你们的帮助。我非常希望能见到你,但由于我有严重的眼疾而不能成行。”

2005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上海西郊银河宾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邀请了原美国飞虎队幸存成员及上海地区救护美国飞行员的群众相聚,共庆抗战胜利60周年并叙惜别之情。

黄明初也应邀参加,与斯洛克姆的战友、机械师纽曼相见,相互亲切问候并赠送礼物。纽曼带来的是斯洛克姆送给黄明初的一块宝路来手表,黄明初回赠的是《中国结》和《上海印象》两本书。

他动情地说:美国飞行员不远万里,离开家乡来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和我们共同抗日,而我是个中国人,营救他们是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后来这个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巧奔妙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