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练

 美丽妖精 2021-12-06

政策|阅读|作文|方法|资料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伊犁凿井

伊犁1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2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3耳。知古称雍州4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1、伊犁:今新疆境内。2、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3、绠(gěng:绳子。4、雍州:石州名。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一带。

(一)解释加点词(4分)

1、得泉                  2、其下无水            

3、灼然不               4、汲水以修绠耳           

(二)翻译(4分)

1、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2、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三)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附读: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二、议论文阅读(12分)

无根之城

①城市,现代文明里的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建设?

②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属物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心理。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   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     在事实上,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

③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单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

④那么有的读者该问了,我们该如何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建筑遗产呢?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⑤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四十年来,几个通商大埠,如上海天津广州汉口等,曾不断地模仿欧美次等商业城市,实在是反映着外国人经济侵略时期,大部分建设本是属于租界里外国人的,中国市民只随声附和而已。这种建筑当然不含有丝毫中国复兴精神之迹象。

⑥几十年过去了,北京市的城市风貌变化和日益拥堵而被百姓戏称为“首都即首堵”的交通状况,更加证明1950年梁先生所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的真知灼见。目前北京的状况正印证了先生当年的担心——希望北京不再出现拆城墙猛拆,十几年后又猛号召捐出保存在各家的城砖重新砌墙的怪事来。他在“建议”里是这样具体表述的:“这样的都市不但在全世界里中古时代所没有,即在现代,用最进步的都市计划理论配合,仍然是保持着最有利条件的。”“我们爱护文物建筑,不仅应该爱护个别的一殿、一堂、一塔,而且必须爱护它的周围整体和邻近的环境。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明珠中学  韩巧霞供稿(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撰写)

思考与练习

1.本文标题为“无根之城”并没有具体明确地阐述本文论点。阅读全文后,请概述本文论点3分)                                              

2.第②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关联词,恰当的是:(     2分)

A.既……又   B.如果......  C.不但……而且   D.虽然……但是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 阅读全文,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篇点题,也点明本文只是写给城市建设者的

B.第③段中的“树荫”“点缀”“东施效颦”“造诣书写都是正确的

C.第⑤段明确提出城市建设不能一味模仿,更不能失去自己的特性

D.末段中,“首都即首堵“建议”引号的用法是相同的

三、记叙文阅读(23分)

奶奶的玉簪子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④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⑤父亲回家了。

⑥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⑧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⑨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⑩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说坏话,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骑上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11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 cháng yáng            )老时光了。

12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13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14他看到了什么?

15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16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17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18他看到了什么?

19一支玉簪子!一支剔透的玉簪子!

20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21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22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23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思考与练习

1.根据注释,看拼音写汉字。2分)

 cháng yáng              ):原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空四字。(4分)

1)不见簪子→(2)爷爷寻找→(3)            (田垄上找→菜地里找→            →(4)找到簪子

3.第⑦段画线句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丢了玉簪子的奶奶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

C.“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D.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质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

5.标题“奶奶的玉簪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呈现出奶奶是一个                                                               的人。(8分)

6.小说最后三段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华育中学唐轶供稿)

五、作文训练(10分)

片断练习:描写自己熟悉的建筑

上海初中语文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