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秋涛战绩并不突出,为何能跻身开国上将之列?凭一个贡献就够了

 wwhhyy7277 2021-12-06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666期。在我军57位开国上将当中,有一人虽具备较多的军事指挥经历,但是跟邓华、韩先楚这样的战将相比,实际歼敌战绩并不特别突出,为人也十分低调。他的后期履历中,大部分时间负责地方二线部队或从事后勤工作,是上将里面知名度较低的一位。此人就是傅秋涛。将军虽然低调,但其实仅凭他抗战时的一项贡献,评为开国上将就毫不为过。

文章图片1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但国人都熟知1941年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于自私自利的角度将新四军包围,大举攻击新四军军部及附属部队九千余人。面对八万多国民党军主力的围攻,最终我军只有一千多人逃脱出来。军长叶挺被俘、政委项英遇害,而脱险的一千多人当中,大部分来自傅秋涛负责指挥的第一纵队官兵。

文章图片2

皖南事变有着重大的政治影响,而新四军以少敌多,傅秋涛能够组织所属部队突出重围,对于新四军的重建和人民军队的整体士气、海内外的舆情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在这次事件中他的功劳不言而喻。凭这一项重要贡献,怎么表彰都不为过,这是他日后能位居开国上将之列的原因之一。

文章图片3

傅秋涛的第一纵队之所以能突出国民党军布下的多重封锁线,跟他本人正确、冷静指挥方式密切相关。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傅秋涛和其他一部分官兵留在南方,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战法下,傅秋涛的部队非常擅长运动战和突围打法,比新四军的其他部队有优势。

文章图片4

1935年傅秋涛所在的湘赣苏区面对包围而来的汤恩伯大军,曾成功带领一千七百多官兵突出过重围,这可以算是皖南事变之前的一次预演。傅秋涛在皖南事变中使用的是“化整为零”的突围方式,一千多人并非一次性突破到苏南的,而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陆续续逃出了国民党包围圈。

文章图片5

傅秋涛所部电台被毁,无法联络上级,他当机立断采取了有效的突围措施。由于傅秋涛广泛地发动群众,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甚至当地青帮组织,他们在第一纵队突围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作用。其实从这个侧面也能看出,我军在抗战时期非常注重联系群众,在特殊事件发生时发挥了奇效。面对国民党八万大军的包围,能够把近两成的新四军部队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傅秋涛的贡献巨大。

文章图片6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傅秋涛更多是作为党政干部出现,很少直接指挥野战部队作战。他在华东地区的地位很高,出任过山东分局的第一副书记。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傅秋涛突出的联系群众、发动群众能力,在解放战争中他更多承担军区建设、部队组织以及动员群众支前作战的职能。

文章图片7

像著名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需要大量的后勤物资,在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依靠解放区的老百姓来支持和提供、傅秋涛在这方面的作用又非常突出,保障了战争的后勤需要。建国之后他被评为开国上将,并担任过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等职务,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1981年,74岁的傅秋涛上将在北京病逝。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